數說丨自主前三甲守擂成功 邊緣車企緊抓“救命稻草”

每經記者 黃辛旭

2019年自主車企的日子並不好過。領跑自主陣營的吉利,“卡線”完成年度銷量目標,但更多自主品牌沒有完成年初制定的銷量任務,有的自主車企甚至在生存與退市的邊緣地帶中掙扎。

2019年,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創新低。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車全年銷量約為840.7萬輛,同比下滑15.8%,佔全年國內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9.2%,比上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已跌破40%的“市佔率紅線”。

車市下行,“馬太效應”愈強。2020年,自主品牌該如何破局?

自主前三甲不變

2019年,自主品牌銷量排名前三甲與2018年相同,分別為吉利、長城和長安。

具體來看,吉利在2019年全年累計銷量約為136萬輛。這一銷量數據與吉利年初所定的15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有所差距,但已完成吉利下調之後的年度銷量目標。

數說丨自主前三甲守擂成功 邊緣車企緊抓“救命稻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回顧全年表現,吉利在前兩個季度銷量同比下滑態勢明顯。如在6月,吉利汽車銷量約為9萬輛,同比下滑29.3%。從第四季度開始,吉利汽車便“觸底反彈”,最終在12月銷量實現13萬輛,同比增長39.3%,順利完成年度銷售任務。

吉利高管層此前在採訪中多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吉利正處於新一輪的調整之中,以新產品替代老產品。據瞭解,目前,吉利汽車旗下SUV車型博越、帝豪GS、遠景X3等產品都進行了更新。

位於自主陣營第二位的是長城汽車,2019全年銷量約為106萬輛,基本完成長城汽車107萬輛的銷量目標。

作為長城汽車的銷量擔當,哈弗全年銷量約為76.9萬輛,佔比72.5%。相比之下,長城汽車旗下的WEY、歐拉和皮卡三個品牌雖在銷量貢獻上佔比不大,但均保持了正增長態勢。業內有分析稱,2019年長城汽車從單品向多品系轉變並迎來新品週期,“多點開花”的佈局有利於其未來銷量提升。

位於2019年自主車企銷量排名第三位的是長安汽車。乘聯會數據顯示,長安汽車在2019年批發銷量約為80萬輛。2019年下半年,長安汽車進行了SUV產品的更新,CS35 PLUS、CS75 PLUS和CS55 PLUS先後上市。其中主力SUV車型CS75 PLUS自9月初上市以來,單月銷量約近2萬輛,挽救了長安汽車接連下滑的銷量困境。

群益證券在研報分析中稱,長安汽車的自主板塊持續復甦,長安逸動PLUS 預計將在2020年3月上市,2020年長安汽車旗下自主板塊有望延續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良好表現。

中游車企奮力追趕

自主品牌第一陣營之外,包括上汽乘用車、廣汽傳祺以及比亞迪在內的“中游”車企仍在奮力追趕。

數據顯示,2019年,上汽乘用車全年批發銷量約為67.3萬輛,同比下滑4.1%。廣汽傳祺全年累計銷量38.5萬輛,同比下滑28.1%。從2015~2017年的銷量數據來看,廣汽傳祺和上汽乘用車曾不分伯仲,但自2018年兩者拉開差距後,2019年兩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據記者瞭解,“新能源+出口”的戰略佈局是上汽乘用車提升銷量的重要法寶。數據顯示,2019年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銷量共35萬輛,同比增長26%,佔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

數說丨自主前三甲守擂成功 邊緣車企緊抓“救命稻草”

與其他自主車企不同,在比亞迪的銷量構成中,新能源汽車已經和燃油車銷量平分秋色。數據顯示,2019年比亞迪總銷量約為45.1萬輛,同比下滑9.8%,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21.9萬輛。

自主品牌中除了“中游”一族,還有一部分“後進生”。比如,海馬汽車2019全年銷量僅為2.9萬輛,同比下滑56.4%。其中12月銷量為3846輛,同比下滑25.8%。這家成立30多年的老牌自主車企在車市邊緣掙扎,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救命稻草”。據悉,海馬汽車將在2020年推出一款PHEV車型,同時計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其總銷量的30%。

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逐漸白熱化。特斯拉國產化帶來的衝擊已經影響至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競爭壓力更大。以海馬為代表的自主車企能否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衝出一條生路?業內對此十分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