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春节快到了,很多企业都陷入怎么放假、如何留人的纠结中。

深圳、东莞这么多年来,几乎一到春节就全城空旷,主要原因就是外来人口多,大家都要回家过节,于是街上人就少了。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深圳春节的空城现象


与这一现象相连的,是人挤人的车站和无所不在的交通拥堵、摩托大军。以及春节过后满街贴满的招聘启示、满街摆的招人桌子。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春运车站挤的都是回老家的人。


前些天跟朋友说起这一现象,我说:根源其实就在于现在的企业用工制度,我们常说的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二三十年前,我们所说的工人,是一个阶级,是城市中的产业劳动者,是一个城市中的主流阶层。他们是城市企业中的一员,为企业生产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一般来说,他们同时也是城市人,有城市户口,是市民,享受着企业福利和城市生活的各种便利。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几乎所有企业,其中的工人慢慢的变成了以农民工为主,除了少数中高层管理及技术人员可能是有城市户口的知识分子外,绝大多数普通员工都是家在农村、户口在农村的青年人。

这主要是指生产工业产品中的流水线员工,一些公司里的普通职员则可能还是有部分城市青年组成。

正因为企业员工成分的变化,这些人每到年节,当然必须回老家过年。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春运的火车站。


这就是流动人口,东莞常住人口900万,但有一半多是流动人口。

即使是现在实行了居住证制度,即使他们可能也在城里买了房,但只要他们户口不在当地落户,他们的根仍然在农村。

甚至有的入了户口,放弃了农村土地,他们也与真正的城里人不一样,无法享受城市的各种福利,比如教育,他们的孩子就算在城里入读,但也只能进私立学校,学费要高一半多。

这个现象,表面上看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但实际上却是社会变革带来的深刻变化。

我们正在接受这样的变化,但往往也接受它带来的痛苦。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春节奇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华为裁员的消息引发了各方关注,不管华为是不是真的存在“清理34岁以上、清退40岁以上老员工”的情况,华为、富士康等大企业的人员流动一直比较大却已经不是新闻。惠州的伯恩厂甚至长年招聘,天天都挤满人,天天却又辞走人。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工厂招聘挤满前来的农民工。


我觉得,华为风波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与上述我们所说的企业员工大部分是农民工的现象是相关联的。

也就是说,每个企业只是我们打工的一个个站点,或者说只是我们就业过程中的一个个阶段。

每一个企业都不是我们的归属,更不是我们可以作主人的最终安置。

这就是“打工”一词的来由。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打好这份工”,来获取我们的一份收入,养家糊口罢了。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正因这样,现在很多人都在怀念那段工人阶级无比荣光的岁月。

前些天再重看《渴望》,看到刘慧芳、宋大成他们以厂为荣,以厂为家,每个人都以自己身上的劳动服而自豪,工资虽然都不高,但那种感觉真的舒服。

难怪很多人都怀念那年月的生活。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每到春运时节,这样的阴阳路就遍布珠三角。


那时候怎么会有春运这样的阶段性人口大流动呢。

当然,那时这样的生活造成的城乡差别,二元结构,同样也不合理,同样也带来更多的社会不均。

我们更不可能回复到过去。


现在的工厂工人其实大部分是农民

这条招聘通道一直存在着。


我只是想说,为什么不能有更完善的城市与乡村相融合的更公平的社会分工及福利制度?使人们更快乐的工作、更幸福的生活有所依傍!

现在正在推进的基本社会服务均等化,可能会慢慢的消除现在的隔阂,有朝一日会达到社会大同。但,不能不说这过程将是很漫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