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你知道那種帥哥衝你微笑時,心裡就像被熱吐司融化的奶油的感覺吧,這就是我看到商店後的感覺——只不過要更強烈些。”


​“要知道,男人,可不會像商店一樣愛你護你,遇見不合適的男人,也不能7天退貨,把他換成漂亮的羊絨衫。”


“商店的味道總是那麼美妙,可以燃起你對不曾擁有事物的一絲期望。當指尖劃過這些亮眼的新包裝袋 ……Oh yes!”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麗貝卡品位脫俗,夢想是做個時尚編輯,同時她也是一個購物狂:面試、失戀、挫折、失業、聚會、上節目……無一不構成她買買買的理由。但這種美麗願望的滿足,僅限於購買片刻的歡愉,賬單到來之後,那就是另一番別緻又悽慘的景象了——從頭到腳被大牌捆綁的麗貝卡,飽受經濟困頓的折磨。

她也曾經試圖抵抗購物慾望的侵襲,曾站在她喜歡的綠圍巾前,告誡自己已經欠了信用卡900美元了,可是最終仍然不能戰勝心底的慾望,無視櫃姐對她的鄙夷,以10美元、20美元的刷法刷了數張信用卡、還要加上以謊言博取同情騙取男主角的20美元,才勉強買下了圍巾,心滿意足地去參加面試。

經濟陷入這種窘迫困境還要買買買,真是可憐又可悲。然而綠圍巾並沒有助她入職時尚雜誌,卻讓她陰差陽錯地意外應聘成為了《成功理財》雜誌的記者。

麗貝卡本身就深陷財務危機,被信用卡公司追著跑,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欺騙信用卡追債人,而此時她卻變成了寫專欄教別人理財的記者——這部喜劇電影不遺餘力將荒謬的衝突演繹到極致,絲毫不吝惜黑色幽默的表達。

1.被奢侈品充斥的人生,真正擁有的卻微乎其微

真正擁有一件衣服並不是你把它封存在衣櫃中的時候,而是你穿在身上的那一刻——如果買回家後它就被藏在衣櫃不見天日,那跟從來沒有擁有過並無差別。從這個角度來說,麗貝卡擁有的真的不多。

每一個購物狂幾乎都會有一個搖搖欲墜的衣櫃,和永遠缺一件的衣服。去年買的衣服永遠不會記得,甚至別人記得自己都不記得——麗貝卡就是這樣的。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

舉個通俗一點的例子來說“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人在飢餓的時候吃到的第一個包子效用是最高的——它滿足了胃的最迫切需求,第二個包子次之,第三個包子次次之,等到吃到第十個包子的時候,恐怕就會噁心想吐了,此時邊際效用幾乎是負值。

物慾也是如此。人生中第一次最渴望擁有的那件衣服到手的時候,是幸福感最爆棚的時刻,物慾滿足以後的第二件就沒有第一件來得心動,即使它可能還要更貴一些。再後來的也更不過就是錦上添花,當百件千件衣服堆積如山,櫃子裡充斥著過多無用之物的時候,面對找不到衣服的困惑、無力償還信用卡的焦慮,極有可能幸福感(邊際效用)已經是負值了。

所以說,買買買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夢想,可無節制地買買買卻不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更多一點”幸福。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2.與信用卡共同透支的,是珍貴的誠信和名譽

為了獲得她想要的東西,為了躲避信用卡追債人,為了掩飾自己是購物狂的瘋狂一面,麗貝卡編織了數不清的荒唐謊言:

為了美化自己買綠圍巾的原因,她說她要送給她生病的嬸嬸,謊言將被戳穿時,她又說她的嬸嬸死了。

為了躲避債務追討公司的追債人,說自己在醫院治療抑鬱;說自己滯留在芬蘭(因為她認為沒有人會去芬蘭調查),說自己會說流利的芬蘭語。

為了擺脫追債人,撒謊說追債人是一直糾纏她的前男友。

謊言說得久了,甚至自己都有點信了。然而謊言之所以是謊言,就是終有被戳破的一天。當真相被撕開,被謊言裝點美貌的“Liar”,還會風頭無兩嗎?當信用破產,人生還能重新再過一次嗎?

3.與金錢一起失去的,差點是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值得的愛人

“他們(信用卡公司)說我是非常重要的客人,現在他們給我寄威脅信了”。

麗貝卡最好的朋友蘇西是她的房東。在麗貝卡失業又被債務公司追討時,蘇西毅然決然撕了房租支票(免了麗貝卡的房租),同她一起分析賬單,幫助她戒除購物癮,還給她買了好看的裙子讓她成為自己的伴娘。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可是虛榮的麗貝卡在僅能贖回一條裙子的時候,選擇了那件去錄電視節目的裝束,放棄了伴娘禮服,傷透了蘇西的心。

在直播間,被愚弄的信用卡追債人憤怒地當著所有電視觀眾的面,揭穿了麗貝卡的謊言,讓她無地自容;被矇在鼓裡的盧克(雜誌社主編,麗貝卡的愛慕對象)還在為她辯護,卻發現自己被欺騙了,盧克覺得自己像是個被麗貝卡玩弄於謊言間的傻瓜。原本為女兒驕傲的麗貝卡的爸媽在電視機前知道了真相,也差點驚掉下巴。

喜劇當然不會拍成苦大仇深的結局,影片的最後麗貝卡痛定思痛,賣掉了自己的私藏的大牌衣物,清償了債務,找回了友情和愛情,報復般地把錢換成了數也數不完的硬幣,交還給抓狂的追債人。

當櫥窗裡精美的衣物衝她招手,她再也不為所動,終於擺脫了物慾的糾纏。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4.撥開誘人的迷霧,價格和價值,你真正想擁有的,究竟是哪個?

麗貝卡精緻嗎?的確。麗貝卡貧窮嗎?的確。

麗貝卡的“窮”,很大原因在於她本來出身普通家庭,卻試圖擁有“過多”超過自己經濟承受能力範圍的東西。

《奇葩說》第六季第三期,傅首爾的一段話彷彿就是對麗貝卡說的:

“如果身後有人支撐,我覺得那不叫真正的‘精緻窮’。今天我真正想討論的,是那些家境不太好,但是心比天高的年輕人,應該在這個消費主義橫行的生活中,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我只是覺得年紀輕輕,需要一些勇氣,需要一些定力,也需要一些耐心。如果世界對我們不夠好,量步而行、小心翼翼,我覺得也不失為一種抗擊方式……對於有些人來說,生活就是奧運會,我們生下來就長在跑道上,一生都要全力奔跑。”

“精緻”沒有錯,“窮”也沒有錯,如果心比天高的年輕人為了“過度”追求“精緻”而變“窮”,就有待商榷了,因為恐怕他(她)們還沒有看透價格和使用價值的真正關係:

按照經濟學的說法,“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格矛盾地同時由供給與需求以及商品本身的價值決定。商品的“使用價值”又不同於“價值”,是指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舉個例子,你的第一百條裙子(第一百隻口紅),使用價值其實已經很低(因為你之前的很多裙子/口紅都可以實現和它一樣的穿著效用和心理效用),此時裙子/口紅的價格不管多低,都已經遠遠高於它的使用價值了。這樣的貨幣支出,是不是值得再考慮一下下?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5.當有了更為廣袤的人生理想,購物的獲得感變得可有可無

電影中的麗貝卡之所以能夠擺脫無節制購物的深淵,很大程度上源於她看到了更為廣闊的世界,有了更為廣袤的人生理想。

當她跟盧克共同參加記者會,頗具使命感地向貪婪的經理人拋出犀利問題時,當她在雜誌上寫作,告知民眾不明就裡買錯理財、猶如買錯含絨量極低的羊絨衫一樣時,她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職業榮譽感(雖然當時她自己並沒有感覺到)——她覺得自己為因不懂投資理財而被商人愚弄的普羅大眾伸張了正義。當她的文字幽默犀利、醍醐灌頂、發人深省,自己由此也成為名記的時候,她有了空前絕後的獲得感。

當她發現最美的衣服也比不上她跟蘇西的友情的時候,當她發現盧克比商場更加可愛的時候,此時的買買買早已不再是證明她存在感的唯一方式。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爆米花電影撕開的“精緻窮”瘡疤

無獨有偶,迪麗熱巴、郭京飛主演的《21克拉》,跟《一個購物狂的自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拜金女劉佳音(熱巴飾)熱衷於鑽石、名牌包包,對刷卡購物執著狂熱,堪稱購物狂魔。但當她發現自己“被小三”了以後,毅然與富豪男友分手,隨之破產。為了還債,她變賣了自己的幾乎所有奢侈品。在她遇見郭京飛飾演的男主角之後,見識了他的“摳門”和對夢想的執著,原本空虛的她,收穫了愛情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從此遠離了瘋狂購物的深淵。

愛和夢想是一劑良藥,當一個人開始珍惜更值得珍惜的人、獲得更為溫暖的“溫暖”、熱愛更為自豪的“熱愛”,它能救扶的,就不止是靈魂了——還有錢包。

6.適度消費,也不要“矯枉過正”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購物狂的異想世界》,覺得耳熟嗎?頭部時尚博主“黎貝卡的異想世界”即得名於此。

《一條》上有一個介紹黎貝卡住宅的視頻,她的房子有兩百多平,僅衣帽間就有二十幾平,衣帽間裡陳列著幾百雙鞋,看起來似乎很奢侈?可是,要知道她是一個收入非常高的時尚博主呀!有這樣的家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更何況,她的每一樣東西,都是靠自己不眠不休的勤勞工作換來的!以她的收入(真的“壕”),這樣的“精緻”也不至於讓她變“窮”。

喜歡卡卡的小編想說的是:喜歡購物、喜歡質優品,對於不同人的意義是絕不相同的。

黎貝卡經常說:“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用自己賺的錢買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

購物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追求質優品,並且讓自己配得上擁有質優品的生活,是激勵一個人不斷努力的原始動力之一。

所以,辯證來看,買買買,並不是通向幸福的必由之路。人生中有很多更值得珍惜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誠信、夢想、追求……只有在擁有了掌握幸福的能力的前提下,獲得自己喜愛的東西(且不“過度”),才會讓自己發自內心地更踏實。

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