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歷史人物,是一位被孔子老爺爺稱為“古之遺愛”的鄭國名臣——子產。“古之遺愛”就是繼承和發揚了古人為政仁愛的遺風。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孔子老爺爺對他還有一句點評:“子產猶眾人之母也。”母,母親的母。孔子老爺爺這誇獎就有點飄啊。但是,還沒完。《左傳》的作者左丘明老先生,對子產的誇獎,也是明顯超標了。


這個子產是鄭國名臣。說起鄭國,大家都不陌生。我們說的第一個小霸主,就是鄭國的鄭莊公。但鄭國也就風光了那麼一陣子,不久之後,它就陷入了被晉楚兩國混合雙打的局面。但是,有個歷史懸案:鄭國今天捱打,明天捱打,為什麼就沒被滅掉呢?


要問為什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要歸功於咱們今天的主人公——子產。

那麼牛人子產究竟有什麼牛人事蹟呢?聽路sir一一道來。


1.聰明絕頂,年少成名


子產的本名叫姬僑,“子產”只是他的字而已。子產是鄭國國君鄭穆公的孫子,血統高貴,妥妥的皇親國戚。他小時候是怎麼成長的,史書上沒有記載,咱們不知道,也不敢瞎說。但可以想到的是,他應該是從小就非常聰明,而且善於思考。當他還是個少年的時候,就表現出過人的見解了。公元前565年,子產的老爸公子發,率軍攻打與鄭國差不多量級的另一個諸侯國——蔡國,結果大獲全勝。


鄭國上下對此是一片歡騰,只有子產在一旁冷眼旁觀,不僅如此,他還在慶功宴上當眾說:“小國沒有文治卻有了武功,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晉國的小弟,蔡國則是楚國的小弟。我們替晉國出頭,把蔡國給打了,接下來楚國就會過來報復。到時候我們怎麼辦?打又打不過,只能順從楚國。可這麼一來,晉國又會說我們背叛他們,上門來找麻煩。晉楚兩國輪番進攻,只怕未來幾年,鄭國都要不得安寧。”這話一說,在場的眾人是一個個目瞪口呆。子產的老爸公子發被兒子拆了臺,覺得很丟面子,於是當場發飆:“你個小屁孩懂什麼?打仗是國家大事,輪到你說話了?”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不久之後,楚國就過來替蔡國出氣了,鄭國哪裡敢抵抗,只能背叛了晉國,當了楚國的小弟。接下來真的如子產所料:楚軍撤退後,晉國就過來興師問罪了,鄭國也不敢抵抗,只能向晉國求和。結果沒多少功夫,楚國又前來討伐,焦頭爛額的鄭國只能再倒向楚國。就這樣倒過來、倒過去,反正每年鄭國都要被揍一次,不是晉國出手,就是楚國動兵。這種混合雙打的日子,鄭國人是再也受不了了。就在擊敗蔡國的第三年,鄭國發生了政變,叛軍殺死了幾名主持朝政的大臣,其中就包括了當初的統兵大將、子產的父親公子發。消息傳出,眾人都被嚇壞了,唯有年輕的子產不慌不亂。他第一時間集中了城內的警衛部隊,又命令官員們各就各位。然後先封存了國家檔案庫,再下令軍隊出擊,結果一舉平定了叛亂。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按理說,叛亂能夠成功平定,子產的功勞是最大的,讓他當上卿,簡直是妥妥的。然而,鄭國國君鄭簡公卻欺負子產年紀小,叛亂結束後,他沒有讓子產出任要職,而是任命公子嘉、也就是子產的叔叔為上卿。這下好了,隨著局勢的發展,又輪到鄭簡公自己被人家欺負年紀小了。咋回事呢?原來,這個子產的叔叔公子嘉,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自恃輩分高,當然還有年紀比較大,整天欺負鄭簡公,想要專權獨攬。公子嘉上臺之後,就製作了一道盟書,要求所有的鄭國官員簽字畫押。這盟書的內容都是啥呢?大概意思就是大家都得聽公子嘉的話,不許隨便參政議政,要是誰不服的話,就得拉出去砍頭。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這下大臣們誰肯服氣嘛:你公子嘉算老幾啊,憑什麼這樣要求我們?大家都不幹了,聚在一起,想要鬧事。公子嘉很生氣,心想你們都不聽我的,還不如我先下手為強,把你們都宰了得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又是子產去勸公子嘉,說叔啊,您這個盟書搞得大家都不高興,還是趕緊燒了吧。公子嘉答道:我讓他們在盟書上簽字,是為了國家安定,現在因為幾個人發怒,就把它燒了,那以後我還怎麼治理國家?子產搖了搖頭,說道: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翻譯就是眾人的憤怒不可冒犯,專權的慾望也也難以成功。把這兩件難辦的事湊在一起,想要用來安定國家,這可就危險了。公子嘉聽了之後,總算是冷靜下來,再仔細一想,覺得確實是這個理,最後聽了子產的話,燒掉了盟書,總算是把風波給壓下去了。不過,公子嘉終究是本性難移,後來又還想幹掉鄭簡公,自己上位。在一系列花樣做大死之後,公子嘉是求仁得仁,成功地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公子嘉死後,鄭簡公總算是讓子產主持朝政了。


2.治國之道:作丘賦


子產上臺後,開始了自己的治國之路。當時,時局動盪,所有國家都把打仗作為頭等大事,但子產另闢蹊徑,一門心思琢磨如何治理內政。他的思路很像我們說過的齊國的管仲:先把國家內部理順了,再考慮外面的事情。

而子產的治國之道,總結起來就是兩個,一個是“作丘賦”,另一個是“鑄刑書”。

“作丘賦”是一種經濟改革的方式。“丘”,也就是“丘陵”的“丘”,在這,相當於村、屯的概念。而“作丘賦”,就是國家把養兵所需的糧餉、物資平均分攤到每個丘上。丘中的人口,再按照所耕田地的數量分攤賦稅。按照比較好懂的話來說,就是你有錢,你攤的賦稅就多一點。你沒錢,你要交的就少一點。您可能覺得,這不是很正常嗎?有多大本事,就出多少錢。不過,這聽起來簡單,意義卻非常重大。首先,這個改革,把賦稅與土地綁定起來,有錢人佔有的土地多,承擔的賦稅就越重。而貧苦百姓的土地少,賦稅自然也少。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這意味著什麼?很簡單,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其次,既然是按田地分擔賦稅的,事實上是承認了土地私有制,允許百姓自行開墾土地。再其次,由於賦稅是平均分配到“丘”的,“丘”內的百姓只需要繳納固定的賦稅,其餘的收穫,都是自己的。這意味著,只要你肯勤奮,那就多勞多得。這麼一來,老百姓就有了種地的動力,也願意一起開墾耕地,農業經濟水平自然就發展上去了。最後,貴族和平民都要繳納賦稅,意味著雙方不再有懸殊的差距,平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平民富裕起來之後,就可以參加國家生活,能夠自備盔甲武器,參加軍隊,鄭國也就加強了軍事實力。


雖然“作丘賦”好處多多,但它也是不完美的。而且在當時,就激起了不少人的反對,特別是佔有大量土地的貴族。他們原本是不用交稅的,結果現在成了納稅大戶,心裡面自然是不開心的,便聯合起來反對子產。對此子產表示:我不怕“眾怒難犯”,只要對國家有利,就算我死了,也要把這事給做成。

最後,“作丘賦”得到了貫徹,鄭國的綜合國力,也因此得到了大幅改善。


3.治國之道:鑄刑書


有了“作丘賦”,接下來就是“鑄刑書”了。“鑄刑書”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法律條文鑄在青銅鼎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得見。

很顯然,“鑄刑書”與“作丘賦”是相輔相成的。畢竟,要保證改革大業長期進行,就要有法律的支持嘛。不錯,法律是要公之於眾,才有公信力。可您要知道,在春秋那會兒,卻跟今天是恰恰相反的。貴族們不僅壟斷了制定法律的權力,並且,制定了什麼法律,都不會告訴老百姓。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子產鑄刑書於鼎

也許您要說,這不是瞎胡鬧嗎?非也,這麼一來,貴族們就能隨意解釋法律,為自己牟利了。而老百姓就因為這個,算是吃盡了貴族們的虧。而子產公開法律條文,等於是削弱了貴族壟斷法律的權力。這麼一來,貴族們是真的炸了。就有人直接給子產寫公開的恐嚇信:“你這麼幹,讓老百姓學精明瞭,咱們貴族還怎麼延續?我看你是不想把爵位傳給子孫了吧?”子產則回答說:“正如您所說的,我還真沒想過子孫承襲爵位的事情。我所想的,是解救當前國家的危難局面,您的高見,恕我不能接受。”


小國巨星,連孔子都為他站臺,稱他為“眾人之母”


公元前536年,子產頂住重重壓力,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徵諸侯權位的金屬鼎上,向全社會公佈。這件事的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佈的成文法,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漢謨拉比法典”。除了這兩項,子產還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作封洫”,也就是國土普查,將貴族隱匿的土地清查出來。總之,在子產的治理下,鄭國的經濟水平顯著提高,國力是蒸蒸日上。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