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直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會學習”

每個學生剛入學時都想在學習上取得成功,但有的會學,有的不會學。

會學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越想學,知識越增加,智力越發展,能力越提高,成績越拔尖,形成了良性循環,學習必然優秀。

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時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汲取教訓,改進學法,變不會學為會學,經過一番努力是可以迎頭趕上的;但如果任其發展,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容易趕上去了。那時,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不想學習。

班主任直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會學習”

可見,兩條路線的起點相同(想學),分點就在學習方法上(會不會學)。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想學的同學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謹記:今日事,今日畢

我曾經教過一個學生,學習非常優秀,然而他的先天稟賦只能說是中等。我曾問他:為什麼學得這樣好?他說:老師,我的竅門是“不過夜”。

凡是課上沒有聽明白的問題,當天問老師、問同學,不過夜;

凡是老師佈置的任務,按時完成,不拖過夜;

凡是作業、練習、考試中做錯的題目,當天糾正,不過夜……

事實上,他的“不過夜”的竅門,是他自覺或不自覺的領悟了學習科學中的重要原理──反饋原理。利用及時反饋,解決學習中沒有達到學習目標的問題,這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就被及時地一一清除了。

同時,這個竅門培養了他良好的學習習慣,錘鍊了他堅韌的學習毅力。因而,他學習優秀自然是囊中之物了。

定要損有餘,補不足

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學習方法常常存在以下問題。各位家長和同學們可以測一測,這十大問題中,你存在幾方面的問題。

(1)學習目的不明確,不願動腦思考;

(2)不定學習計劃,憑以往形成的學習慣性(或良好的自我感覺)運轉;

(3)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4)不會聽課,或分散注意力,或憑興趣聽課,事倍功半;

(5)死記硬背,亂對題型,機械模仿;

(6)不懂不問,一知半解,日積月累,問題成堆,無法自拔;

(7)不重基礎,好高鶩遠,“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8)趕做作業,作業做完,萬事大吉,不會自學;

(9)資料成堆,重量輕質,陷入題海,苦海無邊;

(10)不重視複習,不查漏補缺,匆忙應考,屢試屢敗。

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往往有這樣的體會:這個題目明明會做,但卻沒有做對;這個題目,明明會做,但卻沒有想全!隨之,同學們往往一聲嘆息:唉,又粗心了!“粗心”復“粗心”,“粗心”無止境!

其實,學習的字典裡沒有“粗心”二字!所謂“粗心”,是學習基本功不紮實的藉口;所謂“粗心”,是學習技能練習不到位的託詞;所謂“粗心”,是學科思想方法沒有領悟的遮羞布……

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以數學學科為例,我們應該知道,“運算”是數學學習的“童子功”,“推理”是數學學習的“命根子”。沒有“童子功”,就抓不住“命根子”!

又怎樣提升運算能力呢?答案是“限時限量練習”。也就是說,我們要集中時間、心無旁騖地做數學練習。比如,我們可以做1小時,然後休息20分鐘甚至30分鐘,當然還要注意答題的準確率。但絕不能做10分鐘,休息10分鐘;再做10分鐘,再休息10分鐘……這樣,思維就沒有“連續長度”了。

就像刷題,不僅是檢驗孩子學習成果,更是鍛鍊做題思維和應試能力。平時同步課本訓練,就要刷《高中必刷題》,從基礎到重難點,層層推進,用科學的刷題體系,逐步提高整體學習能力。想讓刷題成為逆襲的必勝戰術?來淘寶【理想樹圖書旗艦店】!現在有順豐包郵的限時活動,買套系圖書還能優惠購高考日曆哦~

如果我們在家練習都是這樣的“碎片”式的思維節奏,我們又如何應對考試的90分鐘、120分鐘、150分鐘的時長呢?今後,我們又如何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呢?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

孩子們要為自己未來的學習適當地做些準備,儘快適應正式開學的學習生活。

① 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要知道,你周圍的同學是和你一樣優秀,甚至比你更優秀,因此你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有鬆口氣的想法;更不能沿用以前自己的定位,盲目地“傲視群雄”;

② 瞭解未來學習的特點,對一些困難的學科,可適當地做些知識上的準備;

③ 改進學習方法,將以前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繼承下來,並不斷改進和完善,還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運用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問題,但又找不出問題所在時,要及時向老師請教,獲得老師的幫助;

④求助於學習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大學生或高中教師,從他們那裡獲得經驗和建議,走一條高效率的成功之路。

班主任直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會學習”

要注意學習常規的落實,從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四部一環”學習方法,以此落實學習常規,久久為功,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大有裨益。

① 預習:複習舊知;查清新知;找重難點;嘗試練習。

② 上課:專心聽講;當堂弄懂;理清思路;抓住關鍵;恰當筆記。

③ 整理: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④ 作業:正確解答;仔細檢查;題後回顧;及時訂正。

⑤ 複習:融會貫通;查漏補缺;強化記憶;總結規律;矯正錯誤。

⑥ 考試:心態沉穩;認真審題;規範作答;仔細檢查。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成績的好壞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一些同學的學習方法出了問題,往往並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出了問題,而是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出了問題。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體,要改進我們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我的學習方法存在什麼問題?

第二,導致這樣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第三,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解決這些存在問題?

只要我們及時發現這樣的問題,積極協調自身的非智力因素,開發智力因素,不斷地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成功的心理體驗,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條成功的、高效的學習之路!

願我們的孩子,在疫情結束後回到學校之時,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自己,想學習,會學習!


班主任直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會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