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從現代觀點看,古文獻是指傳世古寫本、古印本的精華(即善本),出土的簡牘、帛書,還有出土的甲骨、文書等。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歷史留存和文化傳承的國家,歷朝歷代都有整理古文獻的傳統。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西漢時,景帝封其子劉餘為魯恭王。劉餘在建造宮殿時,拆除孔子故居,無意中在夾牆裡發現大批古文字寫成的古書,有《尚書》、《禮》、《論語》、《孝經》等幾十部。這是一次重要的發現。這些書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由孔子八世孫孔鮒掩藏的祖傳典籍。後孔鮒參加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戰死,這批典籍再無人知其下落。劉餘把這些典籍交還給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孔安國欲將這些典籍獻給朝廷,並希望它們能夠在官學廣為流傳,但他的願望落空了。其後,孔安國自己整理這些典籍,並開設私學傳授弟子。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十月,汲郡汲縣(今河南汲縣)一座魏國國王墓被盜掘,出土一批竹簡。每簡長約合晉尺2尺,一簡40字,分兩行,每行20字,簡文魏科斗文(古文字)。這是我國古文獻的又一次重要發現。晉武帝對此十分重視,命人將全部出土竹簡“藏於秘府”。至太康二年(281)春,西晉王朝完成了統一大業後,即令人整理校編出土竹簡,並把古文寫定為隸字。荀勖等人從太康二年至惠帝永康元年(300),經二十年艱苦的尋檢、整理,校編工作才告完畢。共編校寫定古書16種75篇,包括《易經》、《穆天子傳》、《周書》、《國語》及各種雜書,總字數約10餘萬。其中,引人注目的是13篇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它記載夏商周之事,接以晉國紀年,至戰國三家分晉,則用魏國紀年記事,至“今王二十九年而止”(即魏襄王二十年)。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中國歷史上,對古籍的整理、保護也十分重視。在清代,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庫全書》編撰完成。全書3.6萬冊,分抄7部,藏於文淵、文溯、文源、文津“內廷內閣”和揚州文匯、鎮江文淙、杭州文瀾“江南三閣”(七閣現存四閣,其中江南三閣僅存文瀾一閣)。《四庫全書》數遭劫難,至今僅存四部,分藏於國家圖書館、甘肅省圖書館、臺北、杭州(補全)。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古代不僅宮廷、官府收藏、保管古籍,而且私人收藏也十分盛行。自宋代以來,出現了為數眾多的藏書家。清代光緒年間,葉熾昌編撰《藏書紀事詩》六卷,對歷代藏書家作了比較詳細的記載。自北宋初年迄清代,著錄750餘人,對研究我國收藏、保管古籍的歷史有重要價值。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私人藏書家對收藏古籍的建築十分注意,許多藏書家修建了專門的藏書樓。在明代,以浙江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最為著名。它建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是明朝兵部右侍郎範欽的藏書處。原有藏書7萬餘卷,後屢遭盜竊,散佚甚多。至解放時,除清代《古今圖書集成》外,閣內僅存1.3萬餘卷存書,存書大多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地方誌和科舉題名錄甚多,是研究明史的珍貴文獻。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在清代私人藏書家中,有“南瞿北楊”之稱。“南瞿”即江蘇常熟瞿紹基,“北楊”是山東聊城楊以增。瞿紹基建有“鐵琴銅劍樓”,楊以增建有“海源樓”。此二樓與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樓”、浙江吳興陸心源的“皕宋樓”,合稱為晚晴四大藏書樓。

書香千年,充棟盈車——淺談中國古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