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疫情当下,“全员营销“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月27日,苏宁部分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苏宁逼迫全产业员工参与社群推广和销售,也就是所谓的“全员营销”,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不过,苏宁发布的公告说明,此次考核涉及对象仅包括所有的管理干部,不含终端技术人员。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苏宁员工爆料截图

但根据苏宁内部员工爆料,考核对象则是所有员工。

考核时间为2020年2月27——29日,考核标准为人均2单,且订单总金额达到1000元以上,否则自行掏钱补齐1000元销售额。

针对此事,苏宁官方回应称,在当下疫情危机的大背景下,员工应与企业共进退,但根据目前苏宁的这波“骚”操作,员工似乎并不买账。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或许看完这篇文章,你心里就有了答案。

01、全员社群营销,2020企业生存新常态

对于苏宁员工的争议,及苏宁全员营销的做法是否妥当,后半部分会详谈。

现在,我们单就苏宁这次全员营销的结果,对于传统中小企业能获得哪些启发,说一些自己的看法。

苏宁的这次“全员营销”活动,数据方面的反馈是非常显眼的。

根据苏宁最近启动的“24期免息”活动中,苏宁表示,当天订单量同比增长达7倍,光社群营销贡献了30%的销售额。

事实上,除了苏宁之外,像恒大、各大教育机构、361°及安踏等运功品牌也实行了全员社群营销。

恒大前段时间的75折卖房事件,短短几天便营收超过580亿。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前段时间,安踏集团CEO丁世忠在内部信中透露:“面对疫情影响,安踏与其他品牌一样,也通过全员参与零售,通过直播,社群电商的方式来度过寒冬”。

疫情之下,必有淘汰。企业要想扛过危机,员工想要发展。企业全员参与社群营销,可能会成为2020年的企业新常态,对于广大传统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因此,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要摆正心态,将“全员营销”重视起来。

02、社群营销,传统中小企业的“救命良药”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经济萧条时期,全体员工都应成为推销员。虽然现在还算不上萧条,但是疫情对经济发展的打击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家理应深入其中,同甘共苦。

所以,无论是零售行业的全员带货营销,还是教育咨询行业的直播上课,甚至连全国中小学生及教师都开始了直播教学,那零售行业不全员带货干啥?漫无目的,浑浑噩噩,混吃等死吗!

话糙理不糙,现在各企业受疫情影响,都会出现各种临时措施,甚至降薪、裁员。

而像苏宁这样以销售为基础、线下着重布局、有着20多万员工的企业,所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对员工来说,保住饭碗不光是不被裁掉,更重要的是在危难之间,大家只有共同保住公司,未来才有谈其他的条件。不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公司倒闭了,大家就真玩完了。

那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破局的办法究竟是什么呢?或许就在于激发每个员工潜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无论是苏宁全员带货营销,还是以微观为代表的教育咨询行业的直播上课,全员服务营销。

因为我们只能赚到跟时代相关的钱,而微信社群营销跟抖音短视频就属于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微信,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的风潮,想必大家都看到了,这些新媒体平台每天的日活量有几亿,甚至十几亿,但是对于我们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只能干着急,因为抓不到用户。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因此,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不管活了多久,如果今天在移动互联网上没有一席之地,那么就非常危险,

我们接下来只有变革,才有可能重生。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说到底,这也是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中小企业的误区,认为销售是个人都能干,可事实上,销售的专业性一点不比财务,人力资源、产品等职能岗位低。

就像你非要一个程序猿在朋友圈卖产品,又不给他培训营销文案,营销话术等一系列营销方面的相关知识,他又怎能卖得出去产品呢?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所以,全员营销分为“营”和“销”,但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对于非销售岗位员工的预期,更多在于“营”而非“销”。

所谓的“营”,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这相对更容易实现;如果企业想达到的效果是“销”,把产品销售出去,那就意味着要让员工背销售的KPI,那对他的本职工作会不会产生影响呢?切勿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同时,还要考虑整个组织文化,员工是否受过专业的营销培训学习等诸多条件。

所以,全员营销的目的,更多是让员工身边的人使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听到更真实的反馈。

在全员营销过程中,如果要对员工下指标,更适合下行为指标,而不是结果指标。比如发多少朋友圈、集多少赞,拜访多少客户等,而不是拿到多少销量,更不是以完成任务为硬性要求,完不成就用工资抵扣等简单粗暴的方法。

如果一定要下结果指标,最好不要下到个人,而是下到一个团队,或者让中后台员工和销售联合去做结果。

强烈不建议采用苏宁这种极端的方式,对单独的个人进行惩罚,这样只会物极必反,不光员工在过程中有很多软抵抗,企业很难有收益,而且会对组织产生更大的破坏力,重要职能岗位的人员大量流失。

上面说了那么多,那社群全员营销到底怎么玩?接下来会为大家详细解读,保证全干货,直接就能落地!

03、全员社群营销到底怎么玩?

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来说,想要打造社群新商业的玩法,我们就必须重新了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意构成。

请大家记住一个公式:社群新商业模式=爆品(流量刀片)+社群(无限裂变)+跨界(利润10倍)。


企业想要通过社群营销来挣钱,首先得改变自己的观念。

以前老板的视角是公司视角,其核心是产品,而社群视角的核心是粉丝。

社群商业靠粉丝连接,社群商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小米。

小米不像传统商业那样赚取差价,而是靠粉丝(用户)做连接。卖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连接用户。

小米是怎么做的?


小米第一步先做好社群,经营好粉丝;第二步,通过做手机来裂变社群,裂变粉丝,并且据此沉淀了两亿的“米粉”。因此,产品只是道具,用户才是根本。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就像小米的根本是用手机连接起来了两亿的用户,之后再通过粉丝实现产品的跨界,比如小米现在除了卖手机,还卖智能电器等等。因此小米在上下游,基于粉丝的需求,做出来具有小米价值观的产品,打造了上百家小米生态。

雷军说过:同样的充电宝在市场上至少卖300到400元,但小米的充电宝只卖69元,因此一推向市场就卖出1000万台,一夜之间就成了销量世界第一的产品。

这背后的原因,除了它的产品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有两个亿的庞大粉丝社区。

因此大部分企业跟小米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企业老在研究我们是做什么产品的,而小米是先经营好粉丝,再通过爆品把用户全部连接起来,再实现产品的跨界。

这就是社群营销的方法论,为了方便大家更落地的操作社群营销,我们总结出了社群营销模式的三个步骤:


1、基于存量用户,经营粉丝

社群化模式的第一步就是基于存量用户,经营粉丝。比如微观学社的今日头条用户多数是公司的老客户,这就是微观的存量用户,微观就可以通过服务好这些老客户,把存量用户变成公司的粉丝。

2、打造爆品,连接海量用户

当你有了存量用户,你就可以开始打造爆品了。所谓的爆品,就是一款产品可以打爆市场,并且物美价廉。在互联网出现以前,大家都觉得便宜没好货,但是互联网出现以后,便宜可能就有好货,甚至不要钱。

如何打造爆品?记住一点就好,就是把公司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卖最实惠的价格,同时实现在线化交易。

一般公司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来卖最贵的价格,但是这样很难连接到海量的用户。

业绩增7倍,员工却离职,疫情后的全员营销究竟是毒药还是良方?


瑞幸是怎么做的?


星巴克一杯咖啡38元,而瑞幸只要十几元就能买一杯。不但第一杯不要钱,而且只要下载一个app,关注公众号,就可以免费下单送达并且领取各种折扣劵。

以前星巴克都是在线下门店卖,而瑞幸就在线上卖,将其产品变成在线化交易,而瑞幸的几亿用户就是这样获取的,所以这就是爆品思维。

3、产品跨界,谋取高利润

很多人看完前两步就会好奇都免费了,那我们怎么赚钱呢?赚钱的方式就在这第三步,你的主营业务用来连接用户,做到保本即可,甚至有的公司连本都保不了,但是它把用户做起来,就可以通过产品跨界,赚取到高额的利润。

例如腾讯的手游业务,一年就可以挣几千亿,因为它有十多亿的微信用户。

如何跨界呢?

在我们选择跨界的合作对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跨界关联性产品;

2、要跨界高毛利的产品;

3、跳出公司做用户,跳出产品做社群。

因此,所有的企业,在遇到困局和僵局的时候,老板一定要帮企业破局,这个破局方式就是社群营销。

但是,社区营销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营销模式,它不是一招半式,而是从战略到业务、组织、流程、机制、执行,这6个维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