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疫情當下,“全員營銷“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月27日,蘇寧部分員工在社交平臺上爆料,蘇寧逼迫全產業員工參與社群推廣和銷售,也就是所謂的“全員營銷”,一時間引起了熱議。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不過,蘇寧發佈的公告說明,此次考核涉及對象僅包括所有的管理幹部,不含終端技術人員。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蘇寧員工爆料截圖

但根據蘇寧內部員工爆料,考核對象則是所有員工。

考核時間為2020年2月27——29日,考核標準為人均2單,且訂單總金額達到1000元以上,否則自行掏錢補齊1000元銷售額。

針對此事,蘇寧官方回應稱,在當下疫情危機的大背景下,員工應與企業共進退,但根據目前蘇寧的這波“騷”操作,員工似乎並不買賬。這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或許看完這篇文章,你心裡就有了答案。

01、全員社群營銷,2020企業生存新常態

對於蘇寧員工的爭議,及蘇寧全員營銷的做法是否妥當,後半部分會詳談。

現在,我們單就蘇寧這次全員營銷的結果,對於傳統中小企業能獲得哪些啟發,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蘇寧的這次“全員營銷”活動,數據方面的反饋是非常顯眼的。

根據蘇寧最近啟動的“24期免息”活動中,蘇寧表示,當天訂單量同比增長達7倍,光社群營銷貢獻了30%的銷售額。

事實上,除了蘇寧之外,像恆大、各大教育機構、361°及安踏等運功品牌也實行了全員社群營銷。

恆大前段時間的75折賣房事件,短短几天便營收超過580億。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前段時間,安踏集團CEO丁世忠在內部信中透露:“面對疫情影響,安踏與其他品牌一樣,也通過全員參與零售,通過直播,社群電商的方式來度過寒冬”。

疫情之下,必有淘汰。企業要想扛過危機,員工想要發展。企業全員參與社群營銷,可能會成為2020年的企業新常態,對於廣大傳統中小企業,更是如此。

因此,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都要擺正心態,將“全員營銷”重視起來。

02、社群營銷,傳統中小企業的“救命良藥”

稻盛和夫曾經說過:經濟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雖然現在還算不上蕭條,但是疫情對經濟發展的打擊卻是實實在在的,大家理應深入其中,同甘共苦。

所以,無論是零售行業的全員帶貨營銷,還是教育諮詢行業的直播上課,甚至連全國中小學生及教師都開始了直播教學,那零售行業不全員帶貨幹啥?漫無目的,渾渾噩噩,混吃等死嗎!

話糙理不糙,現在各企業受疫情影響,都會出現各種臨時措施,甚至降薪、裁員。

而像蘇寧這樣以銷售為基礎、線下著重佈局、有著20多萬員工的企業,所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對員工來說,保住飯碗不光是不被裁掉,更重要的是在危難之間,大家只有共同保住公司,未來才有談其他的條件。不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公司倒閉了,大家就真玩完了。

那麼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破局的辦法究竟是什麼呢?或許就在於激發每個員工潛力,做自己該做的事,無論是蘇寧全員帶貨營銷,還是以微觀為代表的教育諮詢行業的直播上課,全員服務營銷。

因為我們只能賺到跟時代相關的錢,而微信社群營銷跟抖音短視頻就屬於這個時代的佼佼者。

微信,抖音短視頻直播帶貨的風潮,想必大家都看到了,這些新媒體平臺每天的日活量有幾億,甚至十幾億,但是對於我們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只能乾著急,因為抓不到用戶。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因此,對於我們企業來說,不管活了多久,如果今天在移動互聯網上沒有一席之地,那麼就非常危險,

我們接下來只有變革,才有可能重生。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說到底,這也是中國很多企業,特別是傳統中小企業的誤區,認為銷售是個人都能幹,可事實上,銷售的專業性一點不比財務,人力資源、產品等職能崗位低。

就像你非要一個程序猿在朋友圈賣產品,又不給他培訓營銷文案,營銷話術等一系列營銷方面的相關知識,他又怎能賣得出去產品呢?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所以,全員營銷分為“營”和“銷”,但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對於非銷售崗位員工的預期,更多在於“營”而非“銷”。

所謂的“營”,就是讓更多人知道,這相對更容易實現;如果企業想達到的效果是“銷”,把產品銷售出去,那就意味著要讓員工背銷售的KPI,那對他的本職工作會不會產生影響呢?切勿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同時,還要考慮整個組織文化,員工是否受過專業的營銷培訓學習等諸多條件。

所以,全員營銷的目的,更多是讓員工身邊的人使用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聽到更真實的反饋。

在全員營銷過程中,如果要對員工下指標,更適合下行為指標,而不是結果指標。比如發多少朋友圈、集多少贊,拜訪多少客戶等,而不是拿到多少銷量,更不是以完成任務為硬性要求,完不成就用工資抵扣等簡單粗暴的方法。

如果一定要下結果指標,最好不要下到個人,而是下到一個團隊,或者讓中後臺員工和銷售聯合去做結果。

強烈不建議採用蘇寧這種極端的方式,對單獨的個人進行懲罰,這樣只會物極必反,不光員工在過程中有很多軟抵抗,企業很難有收益,而且會對組織產生更大的破壞力,重要職能崗位的人員大量流失。

上面說了那麼多,那社群全員營銷到底怎麼玩?接下來會為大家詳細解讀,保證全乾貨,直接就能落地!

03、全員社群營銷到底怎麼玩?

對於傳統中小企業來說,想要打造社群新商業的玩法,我們就必須重新瞭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生意構成。

請大家記住一個公式:社群新商業模式=爆品(流量刀片)+社群(無限裂變)+跨界(利潤10倍)。


企業想要通過社群營銷來掙錢,首先得改變自己的觀念。

以前老闆的視角是公司視角,其核心是產品,而社群視角的核心是粉絲。

社群商業靠粉絲連接,社群商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小米。

小米不像傳統商業那樣賺取差價,而是靠粉絲(用戶)做連接。賣產品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連接用戶。

小米是怎麼做的?


小米第一步先做好社群,經營好粉絲;第二步,通過做手機來裂變社群,裂變粉絲,並且據此沉澱了兩億的“米粉”。因此,產品只是道具,用戶才是根本。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就像小米的根本是用手機連接起來了兩億的用戶,之後再通過粉絲實現產品的跨界,比如小米現在除了賣手機,還賣智能電器等等。因此小米在上下游,基於粉絲的需求,做出來具有小米價值觀的產品,打造了上百家小米生態。

雷軍說過:同樣的充電寶在市場上至少賣300到400元,但小米的充電寶只賣69元,因此一推向市場就賣出1000萬臺,一夜之間就成了銷量世界第一的產品。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它的產品便宜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有兩個億的龐大粉絲社區。

因此大部分企業跟小米之間的差距就在於,企業老在研究我們是做什麼產品的,而小米是先經營好粉絲,再通過爆品把用戶全部連接起來,再實現產品的跨界。

這就是社群營銷的方法論,為了方便大家更落地的操作社群營銷,我們總結出了社群營銷模式的三個步驟:


1、基於存量用戶,經營粉絲

社群化模式的第一步就是基於存量用戶,經營粉絲。比如微觀學社的今日頭條用戶多數是公司的老客戶,這就是微觀的存量用戶,微觀就可以通過服務好這些老客戶,把存量用戶變成公司的粉絲。

2、打造爆品,連接海量用戶

當你有了存量用戶,你就可以開始打造爆品了。所謂的爆品,就是一款產品可以打爆市場,並且物美價廉。在互聯網出現以前,大家都覺得便宜沒好貨,但是互聯網出現以後,便宜可能就有好貨,甚至不要錢。

如何打造爆品?記住一點就好,就是把公司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賣最實惠的價格,同時實現在線化交易。

一般公司都會把自己最好的東西來賣最貴的價格,但是這樣很難連接到海量的用戶。

業績增7倍,員工卻離職,疫情後的全員營銷究竟是毒藥還是良方?


瑞幸是怎麼做的?


星巴克一杯咖啡38元,而瑞幸只要十幾元就能買一杯。不但第一杯不要錢,而且只要下載一個app,關注公眾號,就可以免費下單送達並且領取各種折扣劵。

以前星巴克都是在線下門店賣,而瑞幸就在線上賣,將其產品變成在線化交易,而瑞幸的幾億用戶就是這樣獲取的,所以這就是爆品思維。

3、產品跨界,謀取高利潤

很多人看完前兩步就會好奇都免費了,那我們怎麼賺錢呢?賺錢的方式就在這第三步,你的主營業務用來連接用戶,做到保本即可,甚至有的公司連本都保不了,但是它把用戶做起來,就可以通過產品跨界,賺取到高額的利潤。

例如騰訊的手遊業務,一年就可以掙幾千億,因為它有十多億的微信用戶。

如何跨界呢?

在我們選擇跨界的合作對象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跨界關聯性產品;

2、要跨界高毛利的產品;

3、跳出公司做用戶,跳出產品做社群。

因此,所有的企業,在遇到困局和僵局的時候,老闆一定要幫企業破局,這個破局方式就是社群營銷。

但是,社區營銷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全新的營銷模式,它不是一招半式,而是從戰略到業務、組織、流程、機制、執行,這6個維度環環相扣,步步為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