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苏军对通讯加密的研究几乎从打退白卫军和外国干涉军之后就开始了,后来德军情报部门评价说:沙俄军队在一战输掉了密码战,但苏军的密码通讯成为二战获胜的秘诀之一。

通讯加密

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研制并使用了高频通讯设备(10.4–38.4千赫兹),通讯距离高达2000千米。与此同时,苏联继续加强对于有线电话,无线电话和电报通讯的保密。

比如1937年开始列装的ЕИС-3式无线电话加密装置,属于“掩蔽”型,其原理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简单倒置,并参杂干扰性的高音,苏军自己的通讯设备可以正常接收信号,但是监听它的难度无疑是很高的。

同时列装的类似设备有ЕС-2М, МЕС, МЕС-2, МЕС-2А, МЕС-2АЖ, ПЖ-8和ПЖ-8М。

苏联曾试验过复杂倒置通讯信号的С-1装置,但是其加密效果没有决定性的优势,且制造复杂,成本高昂,所以没有广泛装备。

至于无线电报通讯,苏联使用的加密装置是С-380М,苏德战争的实际运用表明,它的加密效果相对容易被破译,但是好在容易操作,民用通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掌握。战争刚爆发时,一同下发到苏军的同类设备是СИ-15 “山雀”和САУ-16 “红腹灰雀”,这类设备只有手提箱大小,方便野战部队指挥员进行通讯联系。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苏军的通讯兵

电报加密方面,苏军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出了电报加密装置,比如ШМВ-1加密机,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把随机序列的字符加在电报里,最终形成难以辨认的密文,当时几乎无法破解。

这种装置过于沉重,1939年,工程师Н·М·沙雷金对其进行了大规模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是М-100“光谱”,最重量为141千克。由3个组件组成:与发射机相连的打字机墨带、带通讯元件的打字机键盘和特殊的键盘配件,电池重量为32千克——确实能耗很高。所以一般需要安装在汽车上才方便机动。

М-100曾支援给1936-39年的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并在苏日边境的张谷峰和哈拉欣河战役以及苏芬战争中使用过。苏联甚至从美国购买了100辆斯蒂旁克公共汽车作为М-100的专用运载工具。

至于集团军-军-师一级的通讯,209工厂研制了К-37“水晶”,结构较为紧凑,重量为19千克。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К-37“水晶”

不过,可能是苏联为了防止泄密,两种机械加密装置的产量都不大, М-100的产量是96台,К-37只有150台,仅用于高级指挥部。

博多装置

209工厂还研制了电传机,也就是苏军将帅们回忆录里偶尔提起的博多(Бодо)装置,它能以自动打字的方式发送和接收电报,这种装置让苏军参谋部门收发电报的能力极大增加。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朱可夫在查看博多的报文

替代式密码

而苏军的密码最常用的加密方法是替代式密码。按照军队编制分级使用:

基层部队使用2位式加密,

旅级以下单位使用3位式加密,

集团军和方面军使用4位式加密,

最后,最高的5位式加密仅用于最高级别的战略机密。

边防部队、内务部队和铁道兵各自另有一套密码系统,

外交人民委员会主要使用上述的5位式加密。

在苏德战争刚爆发的时候,苏军在通讯方面的表现和军事技能的其它领域一样,表现出了诸多不足。

军队与和平时期一样,极度依赖有线通讯,而这些笨重的设备多数安装在显眼的军队和内务部队大楼中,受到德军的重点轰炸,很快就陷入瘫痪。

少数部队比如后来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当机立断,下令启封绝密作战文书,按照上面的预案投入战斗。

还有些部队对战时加密通讯非常不熟悉,编写、加密和传输命令花了好几个小时。

因此,许多部队根本没有及时收到命令,德军炮弹和炸弹的爆炸声就是作战命令。

苏联海军的情况好一些,海军人民委员兼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的命令很简洁:战备1号命令,立即执行!

因此,苏联海军受损最小,还立即出动航空兵反击德军。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博多的分配器

密码交锋

与此同时,德军也在进攻的同时也注意搜集苏联的一切密码通讯的资料,甚至在战争的第一天突袭了苏联驻德大使馆。不过,大使馆的密码专家及时销毁了密码资料,因而遭到德国方面的严刑逼供,最终,苏联用德国驻苏使馆人员换回了他们。

1942年8月,希特勒发布了命令:俘虏苏军密码专家,缴获密码设备的德国军人,将会被授予铁十字勋章,奖励庄园——地点是柏林和战争结束后的克里米亚。

德军确实也这么做了,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在击落的苏军飞机,击沉的苏军舰船,已经遭到合围的苏军部队里寻找密码专家和加密通讯设备。

当德军逐步搞清楚了苏军不同级别的指挥机关使用的加密方式之后,其破译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部署。

苏军发现,在整个战争中,5位式加密的保密效果最好,无论是苏联的敌人、盟国还是中立国都无法破解这种密码,不过更简单的其它密码对于纳粹德国来说,破译起来也并不容易。

德军破译机构的工作重点是4位式加密,也就是集团军和方面军级别的通讯,德军期望在其中找到作战情况、集结地区、指挥所、损失和补给的情报,以及作战路线。

顶三个王牌师

随着二战的进行,苏联的另外一种无线电话加密技术也在加紧研制,也就是后来的С-1“黑貂-П”装置。它的原理大致是把语音信号切割为100毫秒和200毫秒的片段,录制在高精度的磁性钢丝录音带上,再进行加密,然后把信号传递出去。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С-1

В. А.科捷利科夫为首的研制团队尝试了多种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用33米的橡胶软管连接录音装置,然后进行加密,不过实际效果不佳,方案最终被放弃。

第二个方案是使用瑞典生产的钢丝缠绕在不同尺寸的鼓形装置上进行录音,但是钢丝划过的噪音使得研制人员放弃了整个选择。

第三和第四个方案把钢丝缠绕在盘状的装置上,最终确定使用光滑且不带附加装置的盘状装置,钢丝录音带的型号也改为苏联工厂自行设计和生产的ЭХ-3А和ЭХ-6А。

为了达到预想的设计要求,科捷利科夫甚至冒着高射炮火飞入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准备阶段,С-1“黑貂-П”终于投入使用,直到战争结束,德军也没有成功破译С-1“黑貂-П”加密的通讯。有说法指出,希特勒曾多次表示,谁能破译“黑貂-П”,其效果顶得上三个王牌师。

1943年3月,科捷利科夫和Д. П.戈列洛夫、И. С.内曼、Н. Н. 纳季诺夫以及А. М. 特拉赫特曼等密码通讯专家获得了一级斯大林奖章。

超远程起爆

苏联加密通讯的副产品之一是用无线电遥控几百千米之外的炸药。在战前的一次测试中,军工设计人员成功利用广播电台的发射装置,控制700千米之外的炸弹起爆。Ф-10型遥控炸弹也在苏联战略撤退阶段大量埋设在城市的大型建筑中——苏军估计轴心国军队会征用这些建筑当作指挥部所在地。

尽管德军对此有所警觉,比如在占领基辅之后在室内的政府大楼、内卫部队大楼和博物馆拆除了好几吨的Ф-10,但是这种武器依然获得了成功。

比如1941年9月24日,苏军遥控起爆了克雷夏提克地区的遥控炸弹,占领军在当地的司令部、宪兵队办公室以及被征用的仓库和电影院相继被炸毁。

1941年10月22日,苏军向敖德萨的内卫大楼发出无线电信号,那里当时是罗马尼亚第4军第10步兵师师部,50多名官兵被炸上了天。

1941年11月14日凌晨4点20分,沃罗涅日广播电台向哈尔科夫发出无线电信号,成功将当地驻军的司令部炸毁。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Ф-10炸弹

这样的超远程起爆,是用特殊的加密无线电信号控制的,炸弹本身上装有带电池的接收器,通过定时自动开关机的方法延长待机时间。后来苏联工程兵主帅В. К.哈尔琴科评价说,这种超远程起爆的炸药打击了轴心国军队的士气,使其浪费了大量时间去检查或是修复大型建筑,在1941年春夏的战事中,为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胜利日纪念活动再现的苏军通讯兵

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总参谋部收发的加密电报超过320万,方面军司令部的日常负荷是每天400封,集团军司令部的日常负荷是每天60封。


二战苏军的“超级机密”:另一种恩尼格玛

军迷扮演的苏军通讯兵

二战末期,苏军也派出的密码通讯专家去搜集德军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有关资料。苏联军工专家研究和比较了苏德双方的加密方式,最终也和西方同行一样,走向了计算机辅助的加密方式。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