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1931年寧都起義的故事。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寧都起義指揮所舊址


1931年12月,由河北新河人董振堂、河北黃驊人趙博生帶領的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在江西省寧都城舉行起義,史稱“寧都起義”。這次起義,為蘇區帶來了1.7萬名戰士,並帶來了大批軍用物資。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董振堂和趙博生


起義領導者董振堂、趙博生是西北軍的軍官,他們素來厭倦內戰,傾向於革命。在當時,南京政府將26路軍派到被蘇區包圍的寧都一帶駐防,意在借紅軍之手消滅這支雜牌軍力量。在這種情況下,26路軍領導的核心力量決定起義,投奔革命。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1931年12月,當時的國民黨當局打算逮捕26路軍中的共產黨員劉振亞等。這時,26路軍的總指揮孫連仲和27師師長高樹勳等不在軍中。趁此機會,26路軍在董振堂、趙博生的領導下舉行起義。


起義後,部隊被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由季振同任總指揮,由董振堂出任副總指揮兼13軍軍長,趙博生任參謀長兼14軍軍長。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韓振紀將軍


這次起義極大地充實了革命隊伍的力量,為當時缺槍少彈的紅軍帶來了大批軍事裝備。同時,這次起義也極大充實了軍隊的革命幹部。根據統計,1955-1964年年授銜的共和國少將及以上軍官中,有31人都是在寧都起義後加入革命隊伍的。


一些後來在軍、政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幹部,都是在這次起義後投身革命隊伍的。這其中,包括包括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李達將軍(陝西眉縣人)、著名外交家姬鵬飛、曾經的文化部長黃鎮等等。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王謙將軍


值得一說的是,在上邊說到的31位將領中,有7人是河北人。


1955年首批授銜的河北籍僅有的兩位中將孫毅(河北廊坊大城人)和韓振紀(河北石家莊高邑人)都參加過寧都起義。此外,1955年被授銜少將的王謙(河北永年人,1900年出生)、谷廣善(1909年出生,河北高邑人)、郭卓辛(1912年出生,河北廊坊安次人)、王蘊瑞(1910年出生,河北鉅鹿人)、孟慶山(1906年出生,河北蠡縣人)也都是在寧都起義後投奔革命隊伍的。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孟慶山將軍


此外,1914年出生,曾任國家測繪總局局長的李廷贊也是寧都起義出身,同樣是河北人。


可惜的是,這次起義的主要領導者董振堂、趙博生以及季振同(河北滄州人)在後來的革命戰鬥中犧牲,沒能為革命事業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郭卓辛將軍


如果不是因為殘酷的革命鬥爭環境,或許在共和國的將星譜上,本該有更多的河北人。


寧都起義是偉大的,也是光榮的,它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那些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王蘊瑞將軍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發佈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


1931年,董振堂趙博生帶領1.7萬人參加紅軍,由此走出了七位河北籍開國將軍

谷廣善將軍


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