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 红标-宋聘 ” 】

中国无疑是茶的国度,神奇的东方树叶享誉全球,全世界人民为之魂牵梦萦。

【  百年“ 红标-宋聘 ”  】


作为中国人,数千年文明的分子结构大概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的群众基础是多么的牢固。

纵观全国的茶叶种类纷繁复杂,要想再论个高低贵贱恐怕就更难统一认识。

烟雨江南,摇曳着渔火的乌篷船、斑驳着青苔的粉壁墙,龙井、碧螺春的香气袅娜升腾,精巧雅致的文人气脉孕育其中;闽台两广,参天巨木刨制成桌,杯盘罗列铺陈成席,铁观音、大红袍经沸水川流入杯,在盈盈一握之下,品茶变成了极富尊崇的仪式;巴蜀峡川,入云的奇峰峭壁,翠竹汇聚如海,喧闹的市井巷陌,竹凳盘根错节,山顶上的道士、街角处的棒棒对面都摆着一杯竹叶青,那根根伫立的绿芽就是蜀中的空灵境界;紫禁城下,老少爷们儿们一句句“吃了么您内!”透着那么近乎,“面儿”是这里的头等大事。

【  百年“ 红标-宋聘 ”  】


您花钱,沏上香片,大马金刀端着盖碗儿,您省钱,砸上高碎,晃晃悠悠擎着把儿缸子,但是喝茶的动静都一样,吸溜。


衡量茶的标准也一样,酽酽儿的。

唯独普洱茶,论香气,它是最为内敛和害羞的,论外形,它的颜值更是难登大雅,但是普洱茶却有一个优点是众所不及的——长情。

,绿茶、花茶都讲究个当时当令,绿茶都是选择春三月的嫩芽经过高温锅炒杀青,立刻上市,品的是鲜;上好的花茶不仅要选用早春优质的茶坯,还要选用七八月间半含半放的茉莉花瓣几窨几提熏制而成,要的是香。但无论鲜香,过了一冬,便香消玉殒,花容失色了。

【  百年“ 红标-宋聘 ”  】


铁观音和岩茶虽不像绿茶那样惊鸿一瞥,但口感和韵味还是以新茶为最,虽能些许历久,但仍需要焙火加工,口感也只能是每况愈下。

只有普洱茶,从初识的懵懂青涩,拒人千里,到重逢时的相视一笑,百感交集,再到携手相伴的包容理解和相濡以沫,像极了人生中最真实的感悟。


也正是由于普洱茶“后发酵”的独特效果,成就了它越陈越香的神奇特质。

翻阅清代宫廷档案,在康熙年间就有了正式的普洱茶入贡记录,到了雍正时期云贵总督、云南巡抚、贵州巡抚每年进贡一次,贡品以普洱茶为主,每年的入贡量已达到5000余斤(约合现在4000公斤)。

此例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由于国家疲敝,各地盗匪横行,贡品多被劫掠,才被迫终止。但当时宫廷饮用的普洱茶还是以当年进贡的新茶为贵,皇亲贵胄们也不知道普洱茶历久弥香的特性,但由于山高路远,普洱茶的贵族血脉还是被定了性的。

【  百年“ 红标-宋聘 ”  】


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当然不会待见过期饮品,于是清宫里的隔年老茶就此沉淀下来,无人问津。

但是民间百姓的日子当然要精打细算,绵延千里的茶马古道,商旅和马队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来到了千家万户,成本是明摆着的,怎么可能大手大脚,必须物尽其用,陈年的“库底子”也得喝啊。


于是普洱茶“后发酵”的秘密开始不胫而走,老茶更醇,陈茶更香。


从此彩云之南、澜沧之畔,六大茶山上茶庄、茶园纷纷崛起。

清代中期,据《滇海虞衡志》记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卖运于各处。”


一时间,茶马古道上马帮塞途、商旅拥挤,除了国内的茶商之外,来自印度、缅甸、锡兰、暹罗、安南、柬埔寨的外商更是络绎不绝。商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品牌的竞争,那些令喝茶人肃然起敬的名字开始出现:同庆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宋聘号、同兴号等等不胜枚举。一个“号级茶”的伟大时代盛装亮相,原来琼浆玉露在凡间。

【  百年“ 红标-宋聘 ”  】


拜见“茶皇”——百年极品红标宋聘

“宋聘”,无论你是否茶人,都会有所耳闻。


“昂贵”肯定是第一个标签,例数近年来的拍卖纪录,“宋聘”始终占据着榜首位置。2016年,在大陆地区的拍卖市场上,三桶“蓝标宋聘”(每桶7饼)分别以995万、1012万、1046万元人民币成交;2018年到2019年,香港拍卖会上,两桶“蓝标宋聘”分别以1332万和1560万港币成交。

平均每一克“宋聘”的价格是6500港币,那么正常一泡茶的价格要超过6万港币。


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叫水?

别忙,这些还只是“蓝标宋聘”的价格,2016年单饼“红标宋聘”就拍出了300万人民币,平均每克超过8000人民币,一泡茶要8万起。

市场是价格的标尺,天价一定有它的道理。回顾一下“宋聘”的前世今生,再听听那些喝过“宋聘”,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大神们的评价,相信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  百年“ 红标-宋聘 ”  】


宋聘号茶庄成立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年),在易武地区大量生产普洱茶,名声在外。乾利贞商号主营棉花、鹿茸、药材、茶叶等商品贸易,也算驰名中外。

光绪二十二年(1902年),乾利贞在思茅设立总店,1912年,因思茅瘟疫横行,十室九空,乾利贞号被迫迁址易武经营。

两家知名企业的联姻成就了一个新的品牌诞生“乾利贞宋聘号”,强强联手之下,“宋聘号”很快成为易武镇产量最高的茶庄,仅圆茶年产600担。

除此之外,民国初年“乾利贞宋聘号”在香港设立分公司,以“福华号宋聘”品牌生产销售普洱茶,同时也代理营运总公司对海外销售的茶品,生意远及南洋。

可见百年以前,“宋聘”已经是普洱茶中的名牌产品了。

正如它的内票上写道:“本号在云南普洱易武山开张,拣提细嫩茶叶採造,贵客赐顾请认平安如意图为记”,同时注明了是“宋聘号普茶政府立案商标”。

而内票的颜色也分为红色和蓝色两种,也就是上面所讲的“红标”、“蓝标”之分,他们的区别主要还是在年份,1930年以前生产的“宋聘”为红标,之后为蓝标。

【  百年“ 红标-宋聘 ”  】


红标“宋聘号”内飞

这阳春嫩芽、精工细作、百年陈化、大名鼎鼎的“宋聘”毕竟还是茶,它的核心价值还是喝,那么它的味道究竟如何?

这就要感谢余秋雨先生了,作为知名的“老茶饕”在他的《极端之美》里不仅记录了自己喝宋聘的感觉,还用大师级的文字将这种虚幻的感觉表述出来了:

“但真正征服我的,还是宋聘。宋聘,尤其是红标宋聘而不是蓝标宋聘,可以兼得磅礴、幽雅两端,奇妙地合成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冲击力,弥漫于口腔胸腔。”


除此之外,他还在文章中例举了众多知名茶人:白水清、何作如、沈培平、王家平等人对“号级茶”的排序,无一例外地都将“宋聘”推在首位,可见“茶皇”之名的确是众望所归。

其实在文章中,余秋雨先生还介绍过,他曾经很认真地做过文学实验,用各种比喻和联想去描述普洱茶的口味和口感。

这实在是爱茶人的福音,幸亏有位文化大师爱喝茶,我们才能对那些遥不可及的珍贵茶品充满直观的想象空间。

【  百年“ 红标-宋聘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