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为了救赎


《追风筝的人》--为了救赎


《追风筝的人》是伊拉克的原居民后移聚到美国的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说真的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震撼,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流离失所的痛苦和车臣的残暴与战火中生活的痛苦。

“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十二岁”。是不是读到开头的这句话就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悲伤情绪在里面呢。

懦弱,背叛是阿米尔对自己的评价,他出生高贵却在十二岁那年风筝节后背叛了自己最忠实的“仆人”,最好的朋友---哈桑。阿米尔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无法面对哈桑对他付出的一切,于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雨夜,阿米尔赶走了哈桑。哈桑离开后不久战争爆发,阿米尔随父亲逃到了美国,从此他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哈桑。悔恨伴随着阿米尔,时时困扰着他,使他的灵魂无法安静,他的内心无法救赎。

有一天,阿米尔收到了身在伊拉克的拉辛汗的来信,信上说“这里有一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获得救赎不再让自己活在悔恨中,阿米尔再次踏上了早已满目疮痍的故国土地。遗憾的是当阿米尔踏上故土时才得知哈桑早已丧身在塔利班的枪口下,只留下了一个孩子,一个阿米尔的亲侄子-----索拉博。至此,阿米尔才得知原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是他的亲生弟弟,才明白为什么当年他撵走哈桑和阿里的时候,他的父亲会痛哭流涕,为什么当年父亲远在美国的时候总是不时地流露出对哈桑的思念。

阿米尔发现了父亲的惊天谎言,发现自己对于哈桑已经再没有悔过的机会,只有将他的孩子索拉博照顾好才能完成心中的救赎,于是阿米尔来到了已经成为了塔利班一员的童年“敌人”阿塞里那里找到了索拉博,在和阿塞里搏斗的时候阿米尔被打掉了牙齿,打断了肋骨,差点将性命丢在这里,幸好他们逃了出来。可是在回美国的途中,因为一点点误会,阿米尔差点连索拉博都失去了,当看到这个孩子浑身是血的躺在浴缸里的时候,阿米尔的心里防线彻底毁掉了,当他跪在医院的走廊里不停地祈求真主保佑他给他一个救赎的机会时,我的心里有淡淡的疼痛,我能感受到阿米尔当时的绝望,能感受到如果重来阿米尔一定会放弃所有,不让悲剧重演。

还好,真主听到了他心中的祷告,索拉博醒了,虽然性情大变,可是终有一天他再次展露了笑脸。

为你,千千万万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