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武仙 威州 鎬王 鎬厲王及鎬厲王墳

——金代鎬厲王的身世及其子孫遭遇

許力揚 文

筆者在《井陘古今名人》一書中,記述金末元初的恆山公井陘人武仙生平的文章裡,提到了金代的鎬厲王子孫,在蒙古元軍入侵的貞祐二年被南遷的金宣宗等一行押往河南軟禁一事。“押往”、“軟禁”?一位金代名聲顯赫、在井陘又有著較高等級的墓地的宗室藩王,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物,為何被“軟禁”?其中有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鎬厲王的身世與遭遇

按鎬厲王是金朝著名的皇帝、被稱為“小堯舜”的金世宗完顏雍的庶子。其為金世宗的妃子張元妃(又稱張宸妃)所生。張元妃所生二子,次子乃越忠簡王完顏永功。

鎬厲王姓完顏,原名允中,後避金章宗父親完顏允恭諱改為永中。完顏允恭是金世宗嫡次子,後被立為太子。其與鎬厲王為異母兄弟。而鎬厲王為金世宗庶子。金世宗是金朝歷史上著名的皇帝,其在位期間由於推行一些列有利於國家百姓的政策,例如停止侵略南宋的戰爭,革除金海陵王書的弊政。勵精圖治,發證經濟及農業生產。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安居。開創“大定之治”與其後“明昌之治”之局面。被後世稱為“小堯舜”。而井陘在大定間農業經濟及文化也得到相應發展,至今尚留有多處金代大定間歷史遺物,同樣印證了當時的繁榮。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世宗完顏雍畫像

世宗大定年間,完顏允中曾官大興府府尹,後升任大宗正。本來其還可以步步高昇,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他後半生的命運:大定廿十五年,其兄長皇太子完顏允恭因病而卒。金世宗諸子皆來奔喪,而完顏允中因故晚到。皇太子允恭之子完顏璟,便懷疑完顏永中有輕慢之意,遂銜恨在心。

大定廿九年(1189年),六十七歲的金世宗卒。皇太孫完顏璟繼其祖父即皇帝位,是為金章宗。金章宗追贈其已故的父親完顏允恭為皇帝,廟號顯宗。金世宗諸子因避諱遂都改“允”為“永”,完顏允中改為完顏永中。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完顏永中被封為鎬(音“hǎo”)王。由於政治原因,金章宗又早已銜恨這個叔父,便把完顏永中遣到遠離中都(今北京)的山西平陽(今山西臨汾),設王府以安置。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世宗大定通寶錢

但是鎬王的厄運並未結束,到了明昌六年,金章宗又以“謀逆”罪名將鎬王完顏永中賜死,並將鎬王的次子神徒門、四子阿離合懣也殺死。當時褫奪鎬王王爵,以國公之禮儀葬於平陽。而鎬王之妻與子石古乃等被遷往到威州(今井陘縣)境內安置。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元之際北方形勢圖

所謂安置其實是軟禁看管。到了十二年後的泰和七年(1207年)春,金章宗下詔恢復鎬王王爵,並諡曰“厲”,故世稱“鎬厲王”。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章宗泰和通寶

按諡號為“厲”含有貶義,如西周時的周厲王,在位時暴政侈傲,故死後諡曰“厲”。《周禮·秋官》有“犯政為惡曰‘厲’”;《左傳·召公七年》有“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由此可以看出恢復鎬王王爵,只是出於政治需要而已。

因鎬王之妻與子皆在威州居住,所以章宗又下詔在威州擇地築墳,將鎬王的靈柩由平陽遷至威州並以藩王的等級擇地安葬。而鎬厲王子孫居住威州守鎬厲王墳以歲時祭祀。

直到七年之後金宣宗貞祐二年,蒙古元軍大舉入侵河北、金朝遷都到河南時,才將鎬厲王家屬在人看管下才離開威州押往河南鄭州。同時被遷押的還有金宗室、同樣以謀逆罪遭殺的衛紹王的遺屬。到了貞佑四年又將兩家家屬遷往金南京汴京(今開封)。遷往京師的目的是便於朝廷看管監視兩家家屬。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直到三十多年後的金哀宗正大年間,由於蒙古元軍圍攻河南,才應朝臣之請解除對鎬王后代子孫府宅的監視看管。至於兩家家人的處境從金代史籍中可見一斑,元好問在《資善大夫武寧軍節度使夾公神道碑銘》一文中寫到“明昌以來,鎬厲王、衛紹王族屬皆終身禁錮,男女幽閉,絕婚嫁之望。公(即寧武軍節度使夾谷土剌)建言:‘二宅僇辱即久,賤同匹庶。就有詭謀,誰與同惡?宜釋其宿怨,宏以大度。使之各就人道,遂生化之性。國君不可以仇匹夫,仇之,則通國皆懼。匹夫且然,況骨肉乎?!’”

到金哀宗正大四年,監察御史張特立又上書請解除對兩家的監禁:“鎬厲二宅,久加禁錮,棘圍柝警,如防寇盜。今降赦恩,謀反大逆皆蒙湔雪。彼獨何罪,幽囚如是?世宗神靈在天,得無傷心乎?聖嗣未立,未必不由是也!”

當時蒙古元軍已進攻河南,時局混亂,金哀宗決定放鬆對兩家的看管監視。但直到五年後的天興元年(1233年)元軍包圍金都城汴京時,哀宗才下詔解除對鎬厲王與衛紹王兩家的禁錮,這距鎬王被殺已過去近四十年了!

兩家家屬雖然獲得自由,但更大的不幸卻接踵而至——是年冬,金哀宗在金軍掩護下,從元兵圍困的汴京突圍逃到歸德。次年正月,留守汴京的金西面元帥崔立,殺死守城的金將完顏奴申,舉城降蒙元。(而當時,金朝大將井陘人恆山公武仙,正帶兵數萬駐在河南的南陽一帶。)

蒙古元軍將金朝皇室貴族皆押往汴京城南的青城,除皇太后、皇后及妃子被虜押往北方外,其餘荊王、梁王等皆被蒙古元軍所殺,其中也包括鎬厲王及衛紹王的子孫!(此情景猶如當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時的情景如出一轍!當時徽欽二帝及宗室也是由青城押往北方的。)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因此,元代著名詩人郝經,曾有詩嘆鎬厲王、衛紹王子孫的遭遇,詩道:“最苦愛王家兩族,二十餘年不曾出。朝朝點數到堂前,每向官司求米肉。男哥女妹自夫婦,緬面相看冤更酷。一旦開門見天日,推入行間便見戮!”詩中對兩族禁錮期間的情形做了較詳細的描述,其中“愛王”是指鎬厲王的兒子石古乃。《金史》鎬王本傳中有:“貞佑三年,太康縣人劉全嘗為盜 ,亡入衛真界,詭稱愛王。所謂愛王,指石古乃”。

在四十年的禁錮期間,鎬厲王的宅外有士兵把守,圍牆上佈滿荊棘。晚上有巡更的看守敲著梆子以示警!每天早晨,家屬還必須按時到看押部門聽監控人員(當時稱提控官)點名唱到。至於生活更是窮困潦倒,不得不經常向監控人員乞求米肉以充飢果腹。更為難堪者,因闔族不得與外人接觸,而當婚嫁之男女族人出於無奈,只得在同胞兄弟姐妹中自擇婚配,夫婦相對,尷尬羞憤 !如此譭棄人倫已到極致!但到了被朝廷赦免時走出久閉的大門時,迎來的卻是與其他皇族一併被蒙古元軍殺戮滅族的殘酷結局!可謂悲慘至極!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井陘的鎬厲王故居及墳塋

井陘的鎬厲王故居與墳塋,經金末戰亂及滄桑變遷,至民國間除墳墓猶存,而故居已無存難尋了!

按民國間《井陘縣誌》中所載:金“鎬厲王墓碑”,在縣東北五里石橋頭村東,上鐫有“開府儀同三司鎬厲王墓,泰和七年二月十一日欽奉詔恩,追復前爵備禮敕葬”等字。今井陘舊城天長鎮東北五里石橋頭村北的石人嶺,即是鎬厲王墳墓所在地。因該處立有石像生故名石人嶺。

當年之所以選擇此地為墓址,因該嶺為鳳凰嶺之南緣,後依鳳凰嶺,前臨綿曼河。墓地處黃土深厚,舊時可稱風水寶地;另一原因,是因為鎬王的家眷居住於附近,故選墓於此以便祭祀。

鎬厲王墳塋到清末尚保存完好,除墓碑外,墓前立有石人兩對(應是文武各二)、石羊四隻、石虎二隻。約民國初年墳墓才被毀。今此地俱為農田,有通往三礦的鳳張鐵路南北穿過。石像牲及墓碑均已不知去向,已看不出有任何古墓的痕跡了!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代帝王陵前石像生之石虎(網絡資料)

有學者認為此墳墓或許只是一個衣冠冢而已,墓中並未葬有鎬王的屍骨。因鎬王死後葬於平陽,到恢復王爵已經過十二年。山西平陽距井陘千餘里,且古人有入土為安的觀念而井陘又非其故土,故極有可能未搬動鎬王屍骨,而只是以引魂的形式引鎬王之靈於空棺中,安葬於此。而地面按王禮立有石像牲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也有人說,民國間正豐煤礦修建鳳張鐵路線時,已將墓葬毀壞了云云。

關於鎬厲王故居,史書上未發現有鎬厲王在井陘居住的記載,故鎬厲王故居應是其妻與子孫的故居。其確切位置已難考證。但應在離鎬厲王墳不遠之處,或在墳前的石橋頭村或在南五里處的井陘舊城。因家屬屬於管制對象且須每天向監管人員報到,故居住地不可能離官府太遠,極有可能在今舊城天長城廂一帶。因是被看管軟禁對象,當時的鎬厲王在井陘的宅邸(確切說應是其子石古乃的宅邸)並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高大府邸——而只應是一個四周建有高大圍牆、牆上插滿荊棘的與一般富紳宅院相似的四合院而已!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又因是謀反罪人家屬,一般百姓也是不敢靠近的。鎬厲王妻與子自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被禁錮到宣宗貞佑二年(1214年)被押往河南,在井陘囚禁二十年!

鎬厲王與威州(井陘)一事後加上金末元初著名詩人元好問的詩歌渲染,成為井陘歷史上較有影響的重要事件之一;另外,金朝的皇帝陵原在北京房山,後毀於明末。而鎬厲王墓舊為金朝較有規模的藩王墓之一,也是石家莊區域內唯一的金代王室墓葬,對研究金代歷史及石家莊歷史等有一定的價值。只可惜毀壞殆盡,只能從史料中領略其昔日的風采了!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金元之際詩人元好問

元好問(1190年---1257年),是金元之際的著名詩人。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宣宗貞祐元年(1213年),蒙古軍入侵河北、山西一帶,金宣宗為避蒙古軍,遂於次年夏將都城由中都(今北京)遷到河南開封。當時元好問為避蒙古兵也攜家逃至河南,暫居於登封。其中進士後曾任過幾任縣令,後到朝中短暫任職。金朝被蒙古元軍滅掉後,元好問曾暫居山東聊城,五十歲後回山西。但其後並未隱居,而是不斷奔走於晉、魏、燕、趙及齊、魯之間,除遊山水外也為編寫金史蒐集資料。六十一歲時曾在獲鹿白鹿泉買房居住,六十八歲時逝世於獲鹿宅中。後歸葬山西忻州。其居住山東及獲鹿期間,曾多次經井陘回山西,留下數首詠井陘的詩篇,如“過井陘”、“十日作”、“過威州鎬厲王故居”等。其中“過威州鎬厲王故居”一詩道:“天道循環隻眼前,果誰烈焰與寒煙。種瓜四摘渾閒事,抱蔓無人更可憐。”

威州,即今天的井陘縣。金代初年的天會七年(1129年),井陘縣升為州,稱威州。故金元兩代的史書中多稱井陘地為威州。此詩是金亡之後,元好問回山西路經井陘,過鎬厲王家屬的故居時,所感嘆鎬厲王及其子孫的淒涼結局而作。詩中通過對世事翻覆變化及鎬王的遭遇,表達了詩人對鎬厲王的同情及其對亡國之痛的無限感懷!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井陘古今名人:武仙(作者:許力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