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上西嶽華山(下)


獨上西嶽華山(下)

我也有所準備,一下子把提包斜挎起來,騰出兩隻手抓鐵鏈,借用臂力,手腳並舉往上攀。忽然發現一個問題,鐵鏈上怎麼這麼多鎖呀?一把、兩把、三把------誰有這閒心,把鎖鎖到這兒來?而且還成雙成對。遇人打聽才知道,這是新婚夫妻爬華山,特意鎖下的連心鎖,寓意鎖定終身,締結同心,表達純真的愛情,還挺浪漫。不由想到一路看到的圍山根一條條紅線結,擬作一聯:"連心鎖雙雙鎖住,紅線結緊緊結緣。"又賦一詩:"千禧良緣攜手登,同心播下鐵鎖情。鎖定華山一條路,終身永步愛情峰。"祝福每個相親相愛的人,千萬不要這兒剛鎖好連心鎖,回去就分手哇!愛情,可是一輩子的事,要白頭到老。


獨上西嶽華山(下)

我上的很快,一會兒卻走不動了,上面有一婦女,一手抓鐵鏈,一手提提包,走兩步放一下,很是吃力。千尺幢窄的不能超越,我只好跟在其後。她也不好意思了,說:"還有多遠兒?"我說:"沒多遠了,二十幾個臺階吧!"她鉚足勁兒連登幾個,又洩了氣,"還有那麼高?"我繼續鼓勵,"眼愁,腳不愁,一會兒就上去"。我回頭看挑夫、背夫,他們即將上來。這裡真是險,一個人擋在上面,後續的誰也別想上去,真應了那句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獨上西嶽華山(下)

快到千尺幢頂,一小夥子伸頭探望,像是在接應誰?我趕緊把照相機遞給他,"快,幫我照張相,這兒太險了,要是架上一挺機槍,誰也別想上來"。小夥子笑了,"這兒還有鐵板呢,蓋上鐵板,你們就別想上來"。這就是千尺幢,這就是"自古華山一條路"。


獨上西嶽華山(下)

鑽出洞口,見石壁上刻有"步雲梯"、"首領群峰"、"氣吞東瀛"、"太華咽喉",特別是"光緒辛丑重九 x x x徐埴三登太華遍遊諸峰"大字更顯眼。我緊靠這裡,又請人照相。不由感嘆,值!值!這次爬華山真值!這才是挑戰自我,挑戰自然,人,沒有點精神,沒有點冒險,怎麼能行?感慨之餘,我寫到:

"面壁負天挽鐵鏈,手足並舉勇登攀。追逐一客難超越,衝破咽喉越箭關。"


獨上西嶽華山(下)

接著就是百尺峽。石壁寫到:"下接千尺幢,上通雲頭石。峽中懸二曰:前曰:驚心,後曰:平心。"峽長46米,91個石階,比千尺幢短多了,但明代顧端木詩曰:"幢去峽復來,天險不可瞬。雖雲百尺峽,一尺一千仞。"更突出它的險峻。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這百尺峽也不在話下。哪知,我偏偏栽到這裡。

百尺峽分上下道,我從右側往上爬,不知是剛才消耗體力太大,還是什麼原因,快到交匯處,突然,右腿肚子抽筋,痛得我無法站立,順勢坐在了路中間,拍打揉搓。那狼狽相就別提了,上下人很多,那真是"而今邁步從頭越"。


獨上西嶽華山(下)

百尺峽三個大字近在咫尺,我卻無緣照相。等恢復過來,又開始攀登,過了"抬頭驚心石"、"作平等觀"、"雲頭石",左腿肚子也突然抽筋,真是禍不單行,我又坐在石階上,用手拍打揉搓。一個挑夫趕到說:"用不用我把你背到北峰去?"我笑了,"謝謝!估計一會兒會好的"。一婦女走過來說,"你把鞋脫了,用勁繃繃大拇指頭"。世上還是好人多,我坐在那裡也不感到孤獨,一會兒,恢復過來,又有了生氣,寫詩道:

"太喉百尺秀,一步一層天。抽筋倏地坐,險過驚心關。"


獨上西嶽華山(下)

到群仙觀,腳下有一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中寓大大中寓小",像是那個故事,兩個泥人打破,活在一起,又捏成泥人。又像禪話,形象直觀地介紹群仙觀的情況。再往前,腳下又有一聯:"青牛記否函關路,犁溝可藏道德經"。這就是說明老君犁溝到了。

相傳,老百姓開鑿這裡非常不易,老子修煉時得知,便一夜間驅乘青牛犁耕而成。不過,東面是石壁陡削,西面是幽壑深邃,仍十分險峻,人們格外小心挽鐵鏈而上。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誰知,到了拐彎處竟有顧祝同、王耀武"老君犁溝"、"山河千壽"的題詞,不知是誰喊了起來,"打進濟南府,活捉王耀武",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出來玩,總有人會活躍氣氛。


獨上西嶽華山(下)

過了老君犁溝到有一片天地,人們驟然多了起來。這裡是北峰與諸峰交匯處,中間有一紀念亭,碑中"軍魂"二字,襯托出當年解放軍"神兵飛越天塹,英雄智取華山"的大無畏氣概。楹聯寫到:"千秋功勳三軍猛勇震天地,萬代楷模將士奇智驚鬼神。"再往"北峰頂"走,腳下也有一聯:"一峰稱奇亙古勝蹟凌絕頂,天兵曾降從此雲臺增壯色。"北峰,又稱雲臺峰,智取華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穿雲臺飯店,兩峰崢嶸,四面懸壁,俯首遠望,天地間彷彿旋轉起來,萬物絕空,就有一種搖搖欲試的感覺,我不敢多看。回頭見有索道,這就是華山第二條路,又稱亞洲第一索道。這裡完全是依據"智取華山"的道路騰架起來。智取華山的道路也開鑿出來,將來有機會,咱在這兒再體驗體驗。


獨上西嶽華山(下)

游完北峰,再往南走,過擦耳崖。一側山崖林立,一側萬丈深淵,像是沿山崖開鑿出來的路。過去稱險"面壁挽索,貼身探足而度",現在也許開鑿的寬了,並不顯得那麼險了,而且還能欣賞到錢琪深的題詞"華夏之根"。到了日月岩,左右對峙,高高聳立,到也形象思維。"雲天弧光"四個大字,也招來許多遊客駐足照相。透過夾縫,別有洞天,更有甚者,攀頂摘日攬月。


獨上西嶽華山(下)

過御道,我已累的無心再掏筆記,加上人多,腳下富有哲理的對聯只是看了一眼,便在"膽大無險"、"多難此登臨"石刻前照張相而過。到了天梯,我倒覺得有趣,一抓鐵鏈身子支起上去。


獨上西嶽華山(下)

到了蒼龍嶺,這又是一條險道,中間凸起,寬不到三尺,兩側深谷,望不見底,形如魚龍脊背,長約三里,趴在山腰,古稱搦嶺或夾嶺,連接上下。那臺階皆是一一鑿成,整個蒼龍嶺宛如一塊斜臥的巨石,鞠躬盡瘁,承上啟下,任人爬上爬下。真是老天爺恩賜,要不有這蒼龍嶺,那華山三峰真不知如何攀登。


獨上西嶽華山(下)

到了這裡我才明白,為什麼《智取華山》小分隊奇襲了北峰,就能取得勝利,一是佔領了千尺幢,可以迎接大部隊上來,二是封鎖了蒼龍嶺,南三峰的敵人下不來,大部隊上來後,他們只能束手待斃。


獨上西嶽華山(下)

轉眼,我爬到了逸神巖,算是有了立錐之地。這裡石刻集中,"蒼龍嶺"、" 逸神"、"飛虹"、"雲海"、"雄鎮關中"皆是讚語。只有"韓退之投書處"講述著韓愈的故事。據書記載,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一次陪客人登華山,下至蒼龍嶺時,畏懼天險,不敢舉足發狂似的痛哭,以為自己生還無望,便寫下遺書投擲巖下,華陰縣令得知後,便令人將其灌醉,背下嶺來。


獨上西嶽華山(下)

不過,我倒覺得有些杜撰,這可能與韓愈的字"退之"有關,人們就根據他的"退之"編排起故事損他。如今只當做是一種笑談。按韓愈上《論佛骨表》,他連皇上都敢批評,何懼死嗎?要不叫裴度等人說情,他能"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嗎?


獨上西嶽華山(下)

身壯不如心壯,看著這些,情緒又上來,賦詩一首:

"天授鯉魚躍龍口,壑深脊窄鬼發愁。攀緣韓愈投書處,回首雲臺景更幽。"這裡真是回望北峰的最佳處,你看那蒼龍嶺蜿蜒曲折,高低不平,宛如一條蒼龍起舞。再看那北峰,大山的雄偉、厚重,江山如畫,美不勝收。

路再難,難在腳下;事再難,難在心裡。可我從不懼怕腳下的路,卻怕心中的事。部隊野營長途拉練,爬過多少山,越過多少嶺,可這心中的事,有時就難以逾越。再往前行,有的人就信心不足了,"還有啥看頭啦",往回走。我也多少受到影響,"怎麼也得到金鎖關吧",不是有那種說法嗎,"到了金鎖關,又是一重天",我想看看這一重天。


獨上西嶽華山(下)

走著走著,竟無一人為伍,多是下山的,我看錶已兩點多了,就有點踟躕,好不容易過了五雲峰,遇上一人,便打聽,"同志,離金鎖關還有多遠?"那人道;"還有十幾分鍾吧!"我高興了,腳步加快起來。後邊那人開了腔,"聽他說的呢!最起碼還得半個小時。"關鍵時候,有人抽了柴火,拔了氣門芯。真是應了那句話,氣可鼓,不可洩,我也沒了勇氣,腳步沉重下來,心裡敲起了小鼓,再走半個小時,來回兩個小時,恐怕就趕不上末班纜車了?


獨上西嶽華山(下)

其實,我完全計算錯了,等我往回走,沒有多長時間就到了索道處,而且索道也不是五點停,而是七點停,我好後悔,再往上走,那是不可能了。只好坐纜車下來。

不過,也沒關係,旅遊,本來就是遺憾的哲學,如果,你感到十全十美,就不會再來了,這樣,你不還想來嘛?對了!華山,我還會再來的。

九口 2020-3-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