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房價從四萬跌到了一萬多,炒房客賠錢賣依然無人問津


這裡的房價從四萬跌到了一萬多,炒房客賠錢賣依然無人問津

燕郊,應該是中國最神奇的小鎮了,當然也是全國房價最貴的小鎮。

猶記得2008年的夏天,地鐵廣告牌上隨處可見的上上城廣告,3萬得一居室,5萬得兩居,距離天安門30公里,一站國貿30-45分鐘,距離北京獨有的位置優勢,使得燕郊成為很多北漂上車的首選,旺盛的購房居住需求,也讓這裡成了炒房客的“天堂”。

這裡的房價從四萬跌到了一萬多,炒房客賠錢賣依然無人問津

十多年間,這裡的房價翻了十多倍。尤其是平谷線確定之後, 2017年3月之前,燕郊的房價最高的時候被炒到4萬元每平,而現如今,房價已然跌至一萬多,如果不幸在高點時入手,可以說首付已經跌沒了。

燕郊的特點就是,行政級別低,居住人口多,據燕郊高新區管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燕郊境內總人口超過90萬,而房地產是他最主要的產業,其他的第三產業生活服務類產業基本都是圍繞著房地產展開的,在這裡,大部分都是在北京上班的人群。

目前燕郊的房價已然跌到了谷底,結合他距離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未來交通產業規劃等各種有利政策優勢來說,與全國很多中小城市相比,燕郊的房價泡沫已經被擠沒了,這裡已經成為最適合入手的地域之一了,但因為執行了嚴格的限購政策,雖然很多炒房客揮淚大拋售,接盤人依然寥寥無幾。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兩點:

1.嚴格的限購政策,非本地居民三年社保,燕郊居住人口大部分都是北京上班的,有幾個人會為了買套房子放棄北京社保來一個小鎮交納社保

2.本地居民少,大部分都是外來人口,本地人口該買房該置換的早就完成了交易,後續購買需求不高。

雖然燕郊目前沒有房價泡沫,但是在想繼續過去的瘋狂,很難。且不說現在嚴格的限購政策,即使放開了限購或者限購政策放鬆,還想房價翻番,牟取暴利的也可以歇歇了。

首先作為一個小鎮來說,他的房價已經提前透支了後期的各種政策利好,無論是緊鄰副中心將來的統一規劃發展,還是後期的平谷線地鐵建設通車,在前期政策釋放後,已經漲了一倍了,現在經過三年沉澱,房價已經降無可降,可以說價格已經與價值相符。

其次,燕郊除了房地產沒有別的支柱性產業,到處高樓林立,對於這個有近百萬人口的小鎮來說,缺少大型商超,博物館,圖書館,公園等公共配套設施,而且前期房地產的快速發展與佔地,使得後期在想規劃市政設施很難,缺少高端改善型住宅小區。現有的各種配套根本就無法跟上人口增長的規模,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每年燕郊是逢下雨必淹,道路排水設施跟不上,而且年年都修路,一修大半年,修路又導致了交通更為擁堵。

第三,距離北京近是利好,但是在管控上也會更嚴格,進京堵車是常態,而且進京檢查站逢會必更堵。最近聯防聯控就可以看到,燕郊的防控嚴格程度比之北京有過之無不及,現在上下班路上堵幾個小時都是常態。

燕潮大橋歷經了4年才通車,通車之後對燕郊的交通也並未有明顯的改善。平谷線從2015年就開始有消息,現在是2020年,才剛開始建設,計劃2022年通車,通車之後具體情況也猶未可知,畢竟燕郊是百萬人口的小鎮,乘坐難度係數估計也不低,這也會制約很多想要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的人的購房意願。

第四,北京的首套房認房又認貸,即使外地有貸款將來在北京買房依然算二套,而北京的二套住房普宅60%首付,非普80%首付,非普住宅佔大比例,在購買的壓力山大,所以使得很多,使得很多北漂更珍惜自己的購房資格,很多人買燕郊是存著先上車心態,燕郊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一個跳板,將來還是要在北京買房的,而首套房資格認定的嚴格,使得這部分人會更加珍惜子彈,不會輕易在環京下手。

國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即使在此次疫情下,仍然堅持政策不放鬆,可見對房地產調控的決心,這次突發事件也讓更多的人開始注重家庭的財務狀況,無節制的增高家庭負債的危害已經開始顯現,畢竟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