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盆地的原野上


在盆地的原野上


在盆地的原野上

在盆地的田野上

八月十日,我和古道行的朋友们一起采风。车过白河,出城不远,就到了牛郎庄和织女庄。

牛郎庄和织女庄相邻。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段美丽的传说。那故事,带着善良,带着勤劳,带着美好的愿望,当然还有着凄美的结局,一直在咱老百姓中间流传。牛郎织女,那是咱老百姓的化身,他们的勤劳和善良,就是咱老百姓与生俱来的天性。这故事倘若有原型,那原型当然就是牛郎庄和织女庄的小伙儿姑娘。今天,那儿还有神牛的坟冢,坟冢前面那风雨剥蚀的墓碑,还带着清晰的文字;还有鹊桥的旧址。当然,人们也建庙祭祀,那里香火不绝。

汉冢,的确有汉冢。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公主起初就埋葬在这里。尽管后来墓主人已经被迁往洛阳,那空坟冢还孤零零地保留着。附近的地名,走马冈、水阁亭、焦鼓营,都告诉人们: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屯兵,在这里养精蓄锐。这里,是东汉王朝的革命老区,就像今天的韶山延安,是地地道道的帝乡。

车到唐河县城。唐河,古称唐州,又是县治,是南阳盆地的一颗明珠。唐河曾经是古代重要的水路,是荆楚大地通往中原最便利的水道。当年的唐河城,就像今天的武汉郑州,那是中原大地的交通枢纽。这里,曾经非常繁华。今天,在林立的高楼中间,泗洲塔巍然挺立。那泗洲塔,巍峨高大,气势雄浑,那塔,威严,壮观,大气,仿佛顶天立地。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它依旧旁若无人,依旧雄赳赳,气昂昂。塔身上,一个个小佛龛佛像端坐。塔顶上,圆球形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耀眼,仿佛佛光照耀。这塔,建于北宋时期。那时候,建筑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建造这样的佛塔,比今天建摩天大楼还要艰难!看着这佛塔,细细想来,当年塔下面的菩提寺该有多大规模,该有何等的实力和煊赫;当年的唐州唐县,该是何等的繁荣,何等的灯红酒绿,人来车往,车船过往,热闹非凡!

在唐河县城,还有一座高塔,那就是文峰塔。文峰塔,坐落在文峰广场中间,和泗洲塔一样壮观,一样威严。这座文峰塔,还有一般奇特,是为了培植唐河文风,弘扬圣贤,激励莘莘学子发奋上进,由当地的文人雅士建造的!唐河的教育,历史上非常出色。坐落在唐河四高中院里的文庙,至今完好。那里面的状元桥、大成殿、泮池还保留着。当年冯友兰、冯沅君的父亲冯台异,就在这里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然,因为父亲,冯氏兄妹也沾了这文庙的光。

出县城往北,离唐河县城不远的源潭镇,曾经是中原大地的明星。唐河流到这里,水深河缓,是船舶停靠最理想的地方。今天,古代码头的石阶还在,账房还保留着。这里,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经济,曾经商贾云集,商铺客栈林立,曾经灯红酒绿。在源潭镇中学的院子里,清朝雍正年间建造的山陕会馆,大宫殿气势恢宏,雄伟壮观。那殿堂,结构结实坚固,重檩复梁;雕镂装饰精细,一花一人一物一兽都精彩,都雅致,都巧夺天工;当年的豪华气派可见一斑。就凭这豪华的气质,当年会馆的繁荣昌盛,肯定非同小可,绝对惊世骇俗,名扬天下。

出源潭镇往西南不远,是寨茨冈文化遗址。这里,土地肥沃,庄稼茂盛。在田埂上,土坎上,烧结土层清晰,兽骨随处可见。源潭的朋友介绍,寨茨冈文化,属于仰韶文化同期。这里,曾经有石器出土。南阳盆地,在四五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劳作,捕猎,繁衍生息。

刚出唐河县境,进入社旗丁庄乡,我们到了来佛寺。来佛寺,是隋唐古寺。由于战火兵燹和文革,寺院的古建筑已经全部毁灭。今天,这里的青堂瓦舍,虽然朴实无华,却依旧佛号悠扬洪亮。最值得称奇的,海庆法师在这里修行得道,一九九一年圆寂后肉身不腐,成为非常珍贵的肉身舍利。二O一三年,一百一十三岁的高僧海贤法师圆寂,一个看似平常的佛寺,接连有两个高僧得道,举世罕有,千古之奇!

返程路上,路边是浓绿的晚秋庄稼,远处阎闾扑地,依依烟霭。这就是咱盆地的原野,就是皇天后土,它肥沃,它厚重,承载着文明进步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