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自古有言: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這句話強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水平,而文化的發展水平也會反映社會的經濟情況。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現存的傳世名畫之一,畫中詳細描寫了北宋都城的城市面貌以及當時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城市經濟情況的真實寫照。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北宋時期都城的繁榮景象,也可從中看出北宋的經濟發達程度。

除了清明上河圖,宋代也出了很多當時特有的文化瑰寶,例如宋詞、又有朱熹“理學”流派、陸九淵“心學”流派等等,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出宋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化發展有很鮮明的風格與特點。

除了這些,宋代還首次出現了一個極其能代表當時經濟、文化繁榮的事物——“邸報”,有不少學者在感嘆宋代的繁華昌盛後,也會對邸報以及其衍生品進行學術上的研究,進而探討宋代的傳播藝術和媒介特徵。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一、“邸報”——宋代官方傳播方式的改進

早在漢代,準確來講是西漢初期,就有“邸報”的雛形出現,只是在漢代,它的稱呼不是“邸報”,而是一個字、叫“邸”。關於“邸”的解釋,西漢文章《說文》是這樣講的:“邸,屬國舍也。”這裡不得不提到漢朝實行的郡縣制,而各郡都有一個代表常駐在京城,這個住處就叫做“邸”,設立“邸”的目的是“通奏報雲者,傳達君臣間消息之謂,即‘邸報’之所由起也”簡單來說就是定期以書寫的方式在竹簡或絹帛記錄下官方文書皇帝的諭旨、詔書、各臣奏議等以及把宮廷大事、邊境國事等國家情報並傳達給各郡長官。

因此,有一些學者認為“邸報”是源於漢朝的。然而,西漢作為最早以文字傳播為主的朝代,至今為止,一直都沒有找到一份能看到的、出自漢朝的“邸報”實物,所以這些學者的意見與觀點也並沒有與學術界、其他學者達成一致。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直到1983年才終於找到一份“邸報”的實物,實物來自唐朝,這個藏品是一份唐朝光啟三年的“進奏院報狀”唐代駐首都的歸義軍節度使進奏官張夷則發回給歸義軍節度使張淮深的。

這份實物也證實了“邸報”確實是傳播媒介,證明了史書對於這一部分的記載是正確的。唐代的驛道四通八達,朝廷每年更是花費大量的資金物料對其進行維護修葺,就是為了能夠暢順地運送軍事物資、軍事傳播,“邸報”是其中一份可以通過驛道運輸的物資,由此可見“邸報”這一唐代官方傳播媒介的政治地位,難怪學者戈公振有此感嘆:“報紙在政治上之地位,亦由是確立矣。”

宋代,結合了漢代“邸”這個名稱、唐代“進奏院報狀”,而稱呼這種傳播模式為“邸報”。從宋代到清代,“邸報”

這個名稱雖然有過變化,例如“朝報”、“條報”、“雜報”等,但是形式與宋朝的大同小異,所以說宋代“邸報”是集大成者,對比於漢唐時期的傳播媒介顯然是更具特色的。目前學術界對於“邸報”究竟是報紙還是文書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有共識的是,“邸報”並不單單是指某個朝代某份報紙或文書,而是一箇中國古代所有官方報紙或文書的統稱。

二、“小報”———宋代民間傳播方式的興起

宋代的“邸報”與唐代如出一撤,一直都是由朝廷管理、為朝廷服務的報紙文書,這決定了“邸報”向民間傳播的內容,也只是朝廷的“政事設施、號令、賞罰、書詔、章表”等官方內容。“邸報”在民間的傳播方式,也不是整份“邸報”都給民眾看,而是“別錄單狀”,以“單狀”或“探報”的形式傳播。

宋代一向都有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代的商品經濟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因此當時的城市是繁榮的、商業經濟也是發達的,有許多著名的文化作品都反映了這個情況,例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

《清明上河圖》、詞人柳永的《望海潮》都側面反映了當時城市的車水馬龍、商業發達。

到了南宋,繁榮程度也並未受到戰火的影響。南宋孟元老的名著《東京夢華錄》就細緻地描寫了當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是怎麼樣的:兒童“但習鼓舞”,頭髮斑白的老人,“不識干戈”。節目一個接一個“各有觀賞”。

或“燈宵月夕”,或“雪際花時”,或“乞巧登高”,或“教池遊苑”。放眼望去,全都“青樓畫閣,繡戶珠簾”。許多雕飾華麗的馬車“競駐於天街”,名貴矯健的駿馬“爭馳於御路”,滿眼都是黃金翠玉,衣裳的芳香氣味撲鼻而來。各人的歡笑聲與新歌的美妙旋律迴盪在街上,使“八荒爭湊,萬國鹹通”。好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相信其他朝代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會感嘆一句生不逢時。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在這樣城市繁榮、商業發達的社會環境下,民間百姓對於信息的需求自然愈發強烈,恰逢北宋末年,國家與周邊的遊牧民族戰亂不斷,為了社會的穩定,十分官腔的“單狀”、“探報”自然不會描寫這些戰事。而且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小報”的發展,使“小報”的出版速度加快。

《海陵集》是這樣說的:“使朝廷命令,可得而聞,不可得而測;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詐。”,往往在官方的“邸報”還沒發出之前,“小報”就已經提前把“邸報”上的信息以及不被記載、被官方禁止發佈的信息都刊登上了,這滿足了各社會階層對信息的強烈需求,“小報”因此快速發展成為一個職業行當。

有生產自然就有競爭。況且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看到乏味枯燥的官方消息,更希望能看到娛樂、“八卦”的信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在競爭中勝出,“小報”開始推出簡短故事,多是先奇聞軼事,這些故事荒誕搞怪,正常是不會有人相信的,為了增加可信性,每個故事都有親眼目擊其發生的證人,人名、地名、日期等信息,亦可準確提供,不禁令人嘖嘖稱奇。

隨著“小報”的發展,這種傳播方式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首先是傳播之廣,在技術上,活字印刷術的出現,大大加快了“小報”的傳播速度,所以首先出版“小報”的人就是市場競爭的勝者,因為“一以傳十,十以傳百,以至遍達於州郡監司。”

其次是真偽難辨。“小報”的傳播速度更快,好奇喜新的人們“皆以小報為先,而以朝報為常”,因此“真偽亦不復辨也”。這句話總結體現了“小報”的特點:“方陛下頒詔旨,布命令......不無小人譸張之說, 眩惑眾聽,無所不至。”

這句話也表達了不少民間百姓的心聲,即主張禁止“小報”的發行。因為“邸報”為常,“小報”為非常;“邸報”是合法的,“小報”是非法的。“小報”的發展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在當權者看來,“小報”傳遞的信息真假難辨,可能傳播虛假信息,破壞國家穩定;“小報”傳遞的信息洩露了朝廷的機密,發佈了不該發佈的信息,觸犯了議論朝政之禁的條例;“小報”亦有對當權人物進行評價與攻訐。

朝廷對“小報”的出版進行了查禁,只是“小報”作為民間唯一的信息傳播媒介,其背後是民間對於信息的強烈需求,在這種支持下,“小報”屢禁不止,展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總結來看,相對於漢唐時期,宋朝的“邸報”有了明顯的發展。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相對於“邸報”這一官方傳播方式,“小報”作為民間傳播方式而出現並發展,兩者共同存在。宋代的傳播媒介空間是複雜的,又是豐富的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三、書院——宋代組織傳播方式的實踐

現代傳播學理論對人類的傳播行為是這樣解釋的:人類傳播是一個綜合的系統,這個系統是由各種不同類型的傳播活動組成的,每種類型的傳播同時也是社會傳播這各種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根據傳播活動實施範圍的不同,我們又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傳播方式,有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大眾傳播和國際傳播,這些傳播方式,共同建立了傳播活動的系統。

傳播是一種實踐活動,人類傳播信息不是依靠思想傳播的,而是要通過講話、書寫等實踐行為去進行的。“進奏院狀”發展成熟的版本是宋代的“邸報”,它完全取代了“進奏院狀”,成為官方傳播信息的實踐活動,是群體傳播的載體;“小報”滿足了人們對信息的強烈需求,還把信息快速傳播廣泛,是人群傳播的載體;宋代還有大量的其他傳播形式,例如抄本、刻本、詩詞歌賦等,這些傳播活動都各具特點。宋代還有一種傳播方式是組織傳播的載體,它有組織地傳播信息,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傳播過程,影響巨大,這就是書院。

“邸報”,起源於漢代,雛形現於唐代,成熟於宋代,宋代之後基本沒有變化,宋代“邸報”可謂是集大成者。除了“邸報”,書院,這個古代教育機構,也是集大成者:源於唐代,成熟於宋代,元明清的書院基本沒有變化

早在開元六年,即公元 718年,唐玄宗設立了第一家書院——麗正書院。該書院為官方設立,僅服務皇室教育。後來隨著發展,民間也逐漸出現私人創建的書院,不過這些書院並沒有形成成熟的制度。北宋初期百廢待興,而朝廷推行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年輕人求學風氣漸盛,也對學習有了需求,於是就出現了書院這個教育機構。

宋代書院在官民的合力推動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北宋朝廷大力推動建立書院,有了州縣學校的大量興辦;范仲淹領導的興建太學運動、王安石創立並推行太學三舍法、蔡京發起的興學運動等等,最終產生了聞名中外的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睢陽(應天府)書院、嶽麓書院、嵩山書院。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理學學說產生了,而且通過書院,有組織、有計劃地傳播出去。

書院作為一個組織傳播的載體,它的特徵是有規模、成系統地傳播。從思想家、理學學說、書院、最後到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傳播流程,這種傳播方式是分工明確的,思想家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理學學說,書院裡有不同的職務,通過職務分工,理學學說就這樣有規模、系統地傳播出去。宋代耀眼的理學學說,已經證實了書院作為組織傳播的載體是成功的。

所以,宋代的傳播藝術、傳播系統是由“邸報”、“小報”、書院等傳播方式組成的。這幾種傳播方式對應不同的傳播活動實施範圍,“邸報”是群體傳播,“小報”是人際傳播,學院是組織傳播,他們各有特點、各自發展,共同豐富了宋代的傳播系統,使北宋的傳播藝術活躍而有內涵。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四、小結

漢唐時期的“邸報”雛形,在宋代發展成熟,成為官方傳播信息的載體。隨著“邸報”的發展而發展的“小報”,代表著民間傳播活動的載體。還有書院,有組織地傳播理學學說,使其發揚光大。

邸報、小報、書院:沒有高科技的通訊,宋朝人傳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這三種傳播方式各有特徵,在社會背景、國策方針、技術發展等因素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宋代的傳播藝術。

宋代的傳播活動與現代的傳播理論,互相印證,果然真理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會有絲毫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