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臣,主战派主张北伐,主和派议和,如果你是皇帝你支持谁?

小天说高校


这有两个大前提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第一个是南宋时期。

第二个朝廷中主张派跟主和派势均力敌。皇帝不会被任何一派左右有足够的权力制行政令下去。

然后我们再来着重了解一下面对的主要对手。

如果是南宋刚刚建立的初期,我现在是宋高宗的话。那么我毫无疑问的会选择主和。

首先.

我之所以能做皇帝是因为我的前任们被抓走了,北宋刚刚灭亡,如果我极力主战,而且还运气不错被金跟西夏给打服了,那么之前被抓走的皇帝要不要迎回来,其次就是如果他们回来了,这个大宋该听谁的?谁来做皇帝?权力是极具诱惑力的东西,一旦拥有没人会轻易放弃,至少在我这里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大宋内战谁赢了听谁的,要么干掉他们或者我被干掉,这些对于一个刚刚即位的皇帝,都是很头疼的事情。

其次.

如果发动北伐,那么就意味着要跟金兵戎相见,而战争必然伴随着大量的金钱流出,而且这场战争绝对不会因为打几次就会分出胜负,要打很久,劳命伤财不说,很可能最后不但没有打赢,还可能因为连年征战,民不聊生,国内爆发起义,如果到那个时候,对外要打敌人,对内要镇压起义,双线作战,刚刚稳住的大宋可能被活活拖死。

其三.

大宋的竞争对手是金人跟西夏人,不论是哪类人,他们都是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是天生的骑马射箭的好手,可以做到全民皆兵,而反观南宋,基本以步兵为主,在军事对垒上,步兵远不如骑兵机动性能好,打起仗来,骑兵不论长途奔袭还是骚扰撤退,步兵都远远不是其对手。在两军对峙的情况下,很可能会损失大量的士兵跟很多优秀的将领,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是绝对不想看到的。

其四.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把他们打跑了,打回草原,除非灭族,不然的话每逢冬天,他们没吃没喝都会南下掠夺一番,而整个南宋不能为了防守他们,而把整个军事部队常年驻扎在边疆,更何况游牧民族下了马能干活,上了马就是兵也没有酬劳,抢到就一起吃,抢不到就都饿着,利用率极高。而培养一个士兵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是远远大于游牧民族的。士兵可以让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是守边,但是军饷又该怎么发,长期供养一批军队,这庞大的军费开支从哪拿?既然国库拿不出那么多钱,那就要增收土地税收,这又会无形之间增加农民的负担,而导致起义。

综上所述,至少在南宋初期,绝对不能打,要养精蓄锐,积蓄实力,等一切按部就班以后再打,而且还要打到他们灭国为止以绝后患。


凌凌凌大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这段历史 ,也知道其选择面临的后果!

那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自然是主战!

客观来讲!当时宋高宗不愿北伐,确实有他的道理,大宋重文轻武由来已久,而且武将势大的危害可是开国太祖皇帝 亲自验证的!宋朝历代皇帝都严防武将掌权!

但,这也造成了宋朝皇帝和文官们的刻板偏见!

当时没人去思考 也不会愿意思考,

为什么在武将地位 待遇 都异常低下的时期,仍然有大批的精忠报国之士?!

因为民族信念 因为皇权受辱 因为天下需要,却绝对不是因为要掌权!

既然 民心所向 将士用命 自然不能偏居一隅!

然后 至于宋高宗担心的迎回二圣 自己当如何自处,在当时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但我们知道! 宋朝将士虽然勇猛 但要打败金国却并非易事!况且 就算二圣还朝 我还治不了你 那我就别如果了!




费率特


举一个例子,著名的澶渊之盟,宋给辽10万两银20万匹绢。与宋的GDP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当时宋真宗给议和代表的条件是:实在不行300万两都可以。双方开市后,实际上每年宋都挣取辽大量金钱。

这相当于你月工资1万块钱,每月只花10块钱,买了一份保你100多年平安无事的保险。我是觉得真值。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妥协”就是投降,投降就是卖国。一切还是看国家间的利益。




之屋历史


每个人都有民族情节,爱国情怀,作为局外人,异口同声,主战,灭胡虏,迎二圣。

但是,如果是皇帝,就既要考虑国家安危,也要顾及个人利益,权衡利弊,所以,我们对高宗赵构无须过多指责,可能是人性必然。

假如我是皇帝,我为主战,理由是如下:

第一,经济重心南移,南宋经济发展足以支撑大规模长久战争。

第二,军事力量上来讲,岳家军军纪严明,战斗力极强,还有韩世忠等抗金军队的协助。

第三,就当时民族凝聚力来说,金国为蛮夷之族,中原汉人同仇敌忾,凝聚力强。

儒家思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所以,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是明智之举。

另外,退一步来说,假如北伐成功,迎回二圣,高宗赵构也因既定事实的帝王,并完成如此大的伟业顺应民心,没必要交出皇位,就是交出徽钦二帝也无颜接受,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总之,高宗赵构小算盘太精、格局太小了。


金乌木木


1127年金朝南下。占领北宋的首都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我们称之为靖康之乱。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康王赵构了就是宋高宗。宋高宗是宋钦宗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然后高宗宣布渡江南下建都杭州,历史上就成为南宋时期。岳飞为了迎回被掠夺的。徽,钦二帝。积极的主张北伐。但是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实际上,害死岳飞乃皇帝。因为岳飞如果北伐成功的话。迎回钦宗之后。高宗只有退位,这是一个利益关系。

第一个南宋皇帝已经树立标杆。那就是抱残守缺。所以呢,如果我是皇帝,我也不喜欢主战派。我当然要主和派了。

另外,宋朝整个重文轻武,武将地位低。积极性不高。为防止武将造反,练兵机构和调兵机构分离,一旦开战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宋朝“仁治天下”把很多老弱病残编入军队领军饷。

所以经常吃败仗。

所以如果我是南宋朝皇帝要主和。


玉出昆冈


如果我是领导者,我会选择主战派,因为有能力并且有实力,还有就是南宋的名将还是很多的,就像岳飞、文天祥这种,还是能够抵御外来的入侵的。在金国被灭之后,蒙古国也是没有直接去打南宋,但是南宋当时想要收回失地,就开始像开封这些地方动手,但是事与愿违,不仅仅没有收复失地还带来了杀身之祸,蒙古军就开始对南宋进攻了。

当然南宋还是有很多给力的将军的,像岳飞抗金也是抗击了二十余年,但是因为最后南宋的皇帝昏庸无能,最后也是导致国破家亡了,如果支持打仗的话,南宋还会像北宋一样


战斗大黄蜂


南宋偏安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宋朝本是重文轻武,武备废驰,被挨打属正常。

第二赵构担心打了胜仗,迎回二帝,他的帝王难保,或不稳,所以这是后来他怂恿秦桧杀岳飞的主因。

如果我是皇帝,南方搞好生产,让百姓过好日子同时多储备物资备战,支持北伐,即使迎回二帝,目前大局已定,尊二帝太上皇,上皇即可,安顿好平时生活起住!


狐羊树


南宋偏安东南,和战其实并不由己,所以主战,主和各有道理,两者并存,更利国家。一手抓国防,一手抓经济更好


老朱读史


主和,如果我是皇帝,主战万一把对面打赢了,把老皇帝接回来,那我还混什么?

这其实就是宋高宗赵构的想法,也是岳飞悲剧最根本的原因。


隔壁狐狸小姨


如果我是皇帝,当然支持主战派。我也会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把丢失的土地夺回来,再把入侵者的朝廷灭了,将他们的土地划为我有。看那个邻近朝廷敢不来朝贡,或敢动武,就亲自去把他灭了。做一个不怕死的皇帝,敢和入侵者拼个你死我活,国内的人民才会支持你,拥护你,和你一同去卖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是为谁打仗,在保卫谁。只有天下太平,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