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後,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現狀如何?讓人感嘆

導語:

《變形計》,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2006年開播,到如今已經有14年了。讓農村孩子體驗城市生活,讓城市孩子下鄉感受貧苦,本意是想磨練城市孩子的意志,提高農村孩子的眼界。但是,如今也出現了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這樣做,對農村孩子真的公平嗎?

14年後,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現狀如何?讓人感嘆

城市孩子來到鄉下生活一段時間,或許真的能夠體會民間疾苦,從而讓自己轉了個性,變得更加刻苦努力起來,更加珍惜父母的愛和付出。但是那些農村孩子,在見慣了大城市的優渥和光明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家鄉,難免會對心理造成一定的落差和損傷,甚至對整個家庭造成困擾。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如今現狀到底如何。單單看這兩個人的例子,便開始讓很多人感慨起來。

這第一個人就是王紅林,家庭普通,孩子從小就比較懂事,懂得扛起家庭的責任,積極的幫助父母分擔家務和勞作,讓很多人都紛紛誇讚。

14年後,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現狀如何?讓人感嘆

可是自從走到城市再回來之後,王紅林這個小姑娘,卻好像是變了一個人。不僅變得懶惰,而且還變得自私,甚至還從城市裡面帶回來一些“公主病”。以前洗澡從來都不用沐浴露,如今卻非要纏著奶奶去買一瓶。以前積極幫助家裡分擔家務,如今竟然成了嬌蠻任性的小公主,實在是令人唏噓,前前後後像變了一個人。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孩子,“喜新厭舊”的吳宗宏。沒有參加這個節目之前,小吳宗宏可是十分的乖巧聽話,彬彬有禮,勤奮能幹,而且在長輩面前也十分的有禮貌。

14年後,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現狀如何?讓人感嘆

但是自從變形回來之後,確實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家裡的一切都不滿意。動輒就發脾氣,甚至會時不時的暴怒打砸東西,嫌棄飯菜難吃,嫌棄條件不好,甚至時時刻刻“掛念”城市裡的父親,打電話打到對方關機。不過現在的小吳聽說踏實能幹,還在大學期間兼職給母親寄錢。

通過這兩個孩子的事例,讓這個電視節目也陷入了巨大的輿論風波當中。甚至有很多人提出質疑:“變形計,對於農村孩子真的公平嗎?”原本他們可以承受黑暗,但是見過光明之後,再回到黑暗當中,是如此的難以忍受,甚至會導致性格大變。

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變化,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變化呢?接下來就細細的探究一下,為什麼這些農村孩子的性格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首先,生活習慣被打亂,適應了城市生活

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村孩子的生活習慣被打亂。以前,我們可以不用肥皂洗澡,可以不用洗面奶,因為是從小就這樣生活的,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可是去了城市過後,享受到了優渥的條件,用了那麼多沒見過的東西。在生活習慣被打亂以後,再回到鄉下去,那自然是會引發各種不習慣和不適應的。

14年後,當初加入“變形計”的農村娃現狀如何?讓人感嘆

其次,見了城市“大場面”,不甘心回村

不僅如此,其實還有心理原因在作怪。在城市,享受了一些突如其來的東西,見到了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雖然開闊了眼界,但是最後還是會回到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地方。

這時候,孩子們很有可能就會不甘心,也不願意再回農村,懷著滿腔的怨氣回到自己的老家,自然會導致性格大變。看自己家裡什麼都不對,什麼都沒有城市的好,心中會有不甘心。

最後,“由奢入儉難”,人的劣根在作祟

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孩子們已經享受了當時奢華的生活,體驗了沒有經歷過的生活,一時間再讓他們迴歸節儉,很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不適應,不過這也是情理之中的。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來面對已經發生的變化呢?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是不一樣的,出生的家庭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既然家庭的條件是無法改變的,那麼就要告訴孩子可以改變自己。

雖然家庭條件不富裕,但是父母已經付出了他們的努力,孩子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條件,就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為了自己的目標去奮鬥。而不是一味的責怪父母,去和別人攀比,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2.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當孩子對於家庭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時,家長就要教給孩子,如果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麼自己就要為之努力。只有踏下心來好好學習,以後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不學習不努力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學生作為孩子,現在的任務就是認真的學習,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可以讓自己以後生活得更好。

以上三點原因,不得不說也是十分現實的,電視節目本身是好意,但是沒有站在農村孩子的角度去細細的思考,過後所引發的問題,也不得不讓人陷入深思。

你認為這檔節目對兩方孩子來說真正的意義是什麼?農村的孩子,有沒有必要去體驗一把城市的生活?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分享你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