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哙留给白水的故事

樊哙留给白水的故事

范忠山

北洛河白水段,河右岸的腰家河与田家河两村之间,有一条不大的山沟,名叫樊家川。除了附近村庄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

探秘白水樊家川

樊家川发端于雷牙镇上耀显村南,沟北是上耀显与下耀显村,沟南是许家、岳家、岳家东门村。它自西而东,大约二三公里后归入洛河峡谷,其走向与南面的凤凰沟大致平行。

樊家川中段有一股泉水汩汩流淌,川道也逐渐开阔起来。站在半山腰放眼望去,两岸山梁蜿蜒,沟内树木旺盛。接近洛河川,有一处断崖。据塬上岳家东门村居住最近的马姓村民讲,昔日樊家川水势较大,在断崖处形成了瀑布,以前夏季,他们常在瀑布下给自家的羊群洗澡。

大集体那些年,樊家川是岳家村全村人的菜园子,每年有专人住在沟里种菜看管。前几年,有外地投资商来这里开山辟路、挖塘、栽树,准备搞养殖,结果半途而废。现在,沿着这条山路,可以顺利下到沟底,这也是目前塬上通往沟底最为便捷的一条道路。

这么一个小山沟,为什么会叫“樊家川”?它又有什么隐秘的故事呢?

追忆樊家川的来历

当地有这样的民谣:“樊家川樊家川,樊哙爷后人住里边。”原来,在腰家河村对面的洛河东岸,有一座独立的小山名叫“樊哙山”,突兀的山顶矗立着樊哙庙,山下天然形成的“怀抱穴”里,坐落着高大的樊哙墓。向北不远处,另有一座高耸的山峰名叫“樊哙点将台”,山下还有“樊哙饮马泉”。

在当地民间,樊哙与关公一样,修有庙宇,立有神位。凡是男性称作“爷”,女性称作“娘娘”或者“姑姑”。樊哙墓朝向西南,依山面水,地势端庄安稳,占据了上佳位置。

樊哙既然埋葬于此,他的后人一为避难,二为守墓祭祀,也就要在此居住下来。然而,洛河东岸樊哙山下的澄城县雷家河村和西岸的白水县腰家河村,川道开阔,地势平坦,早已有人居住。樊哙的后人无法就近安营扎寨,只好另择家园。于是,他们就在洛河西岸腰家河村稍微偏南的地方,发现了一条有泉水、有平地的山沟。拜过山神、祭过土地神,樊哙的后人就在这里安顿下来。他们一边耕田种地,一边守望着河对岸的先祖。久而久之,他们就把居住的这条山沟称为“樊家川”,一个新的村落就此诞生。

春去冬来,时光飞逝。樊哙后人经过若干年的繁衍生息,这个小山沟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存。于是,就顺洛河南下,寻找新的家园。他们走过了一湾又一湾,看到了一片又一片肥沃的河川耕地,但是那些地方早已是他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他们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终于有一天,他们在洛河东岸,发现了一片没有人烟、长满荒草的沟壑台塬,于是,这儿就成了他们安身的新家园。

这一块地方,尽管位置不在河川,可是村名依然叫作“樊家川”。因为,这三个字浸透着他们背井离乡开辟新家园、相扶相携一路走来的辛酸和温暖,而且让他们更多了一份眷恋,一份思念。虽然搬迁异地,但“樊家川”三个字,使他们飘泊的心灵有了寄托,脆弱的精神有了支柱。

如今,在澄城县龙首坝东岸台塬上,依然居住着众多的樊氏后代。“樊家川”这个村名历经2200多年一直延续至今,而澄城樊家川与白水樊家川,一脉相承,薪火绵延。

沉思樊大将军的悲哀

樊哙作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是楚汉战争中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为什么死后要埋葬于远离京都长安的荒郊野外呢?

这还要从西汉初年说起。樊哙跟随刘邦一道起兵反秦,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深得刘邦和夫人吕雉信任,并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成为吕后妹夫。西汉建立,天下一统,但樊哙与韩信一样,由于功高盖主引起其他大臣和汉高祖刘邦猜疑,竟招来高祖密令将他斩杀的灾祸。不料,由于刘邦突然驾崩,吕后将樊哙释放,并加以重用,樊哙则是无奈地被利用。如此,吕后既是救他之人,也成为连累他之人。因为吕氏姐妹善于干政,韩信就是被吕后趁刘邦不在朝廷而策划杀害的。刘邦死后,年仅17岁的汉惠帝即位,而实由吕后专权。

汉惠帝六年,樊哙去世,儿子樊伉代其侯位,樊伉母亲吕媭也被封为临光侯。吕后专权八年,吕媭也极力参与,十分专横,大臣们无不畏惧。樊伉代侯九年后,吕后去世,于是朝中大臣诛杀吕氏宗族和吕媭亲属,樊伉亦被诛杀。清楚了这段历史,我们就不难理解樊哙身后的一系列事情。

对于樊哙墓的真实性,笔者以为是肯定的。其一,有理由说,樊哙生前就把墓地选在这里。因为樊哙在刘邦临终前已经“死”过一次,而救他命的便是吕后,理由是吕氏势力很大程度上也是想依靠他的影响力。樊哙怎能不清楚,一旦吕氏势力终结后他本人的后果呢?所以,很有可能是他为了避免身后遭殃,提前就把墓地选在了远离京城长安的地方。樊哙一生南征北战,他可能早已发现洛河峡谷这个风水宝地,所以就提前把墓地选在这里。其二,从民俗角度讲,这里不可能是一般的祭祀或者纪念地。事实上,外地多处均有樊哙庙或者墓,但樊哙墓到底在哪里,并无定论。洛河川内樊哙山独立于河谷,气势伟岸高大,山顶突兀,建有樊哙庙;樊哙墓靠山面河,尽得风水。再则,如果说是后人为了纪念或者祭祀,那么,墓地选在远离人口聚居的地方,让谁来祭奠呢?同时,别人有谁会为他修筑那么高大的坟墓呢?答案只能是,由本人生前选好、甚至修好,因为当时樊哙尚有权势。其三,这里不同于一般的纪念地。这里不仅有樊哙庙和墓,还有千余年延续的樊氏后裔,有他们居住的独特地名。在白水及周边,习惯上把规模较大的山沟或者河道称为川,如铜川、洛川等,几乎没有把小小的山沟或者小河道叫做“川”的,而白水境内这条小山沟却被叫做“川”,显然不符合当地语言习惯。

由此看来,白水“樊家川”,应该属于樊哙后人守墓祭祀的居住地。能否作为科学的结论,还有待专家学者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