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常遇春有什麼評價?

反迷你一隊青龍


年(1355),參加農民起義軍,隨朱元璋渡長江,取太平(今安徽當塗),破集慶(今江蘇南京)等地,屢立戰功,升中翼大元帥。此後連克寧國(今屬安徽)、池州(今屬安徽)、婺州(今浙江金華)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陽湖之戰中,救出被陳友諒軍圍困的朱元璋,旋即率軍封鎖湖口,會同諸將全殲陳軍。二十五年十月,與徐達率軍進攻張士誠,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蘇蘇州),俘獲張士誠,為之前獨身一人大戰萬人而死的丁德興報仇。因功升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十月,又與徐達率軍北上,轉戰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滅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軍繼續北征,攻佔元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俘元宗王及將士萬餘。七月,回師途中,暴病而卒。追封開平王。

人物生平

早年生平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千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程家林


《大明英烈傳》是我最喜愛的古典名著之一,而整部書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常遇春,在我心目中常遇春是大明王朝最驍勇善戰,最具個人魅力的明朝開國第一猛將!


常遇春身材魁梧,臂力過人,雖然出生於農民家庭,家境貧寒,但人窮志不窮,為人豁達,從小酷愛兵器,酷愛練武,對武學悟性極強,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常遇春早年也幹過些江洋大盜的勾當,但是他覺得長此以往毫無前途可言,正在萌生退意之時,他聽說朱元璋很有作為,正在招攬人才,並且親眼目睹朱元璋為人仗義,視士兵為兄弟,所帶領的部隊軍紀嚴明,從不騷擾百姓,常遇春認為朱元璋日後必然大有可為,於是便義無反顧投靠了朱元璋。


1355年,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後不久,朱元璋率領軍隊南下,採石磯戰役一觸即發,面對水軍元帥蠻子海牙嚴防死守,常遇春表現英勇,乘一小船在急流中冒著敵人的亂箭揮戈猛進,毫無畏懼,登岸後常遇春身先士卒,置生死於不顧,率領兵將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元軍大敗,潰不成軍,朱元璋隨後率大軍登岸,乘勝追擊,佔領太平,次年攻佔集慶,成立應天府。採石磯一戰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重要轉折點,此戰作風頑強,勇猛敢戰,鋒芒畢露,贏得朱元璋信任賞識,由渡江先鋒升至元帥!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常遇春不僅勇猛無比,而且智謀過人,例如在攻打元朝重鎮衢州的時候,元軍層層把守,久攻不下,常遇春兵臨城下,圍衢州六門,建造與城門高度相同的,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龍爪等高層攻城車和攀登器械,並在大西門城下掘挖地道,從地下出奇兵,多方向圍攻,出其不意大敗元軍,奪取衢州城。最後論功行賞,常遇春毫無爭議取得頭功。朱元璋當眾誇讚:“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常將軍”!


在之後的一系列戰役中,常遇春如開掛一般,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破河南,破潼關,破山西,奔襲千里攻佔元大都,可以說在朱元璋建國的諸多重大戰役中處處可見常遇春的身影!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如此智勇雙全之猛將,在朱元璋收復河山平定天下後,率領得意之師南歸之時,常遇春竟意外身亡(死因至今不明,傳說是因眼疾而亡),終年才40歲,可悲可嘆一代名將竟然如流星般隕落。朱元璋知曉後悲傷不已,親自賦詩:“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以示對常遇春哀悼之情 。

歡迎歷史愛好者評論,加關注,共同成長!


青春夢史


明朝開國將軍常遇春,一生戰功卓越,為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朝立下汗馬功勞。常遇春在歷史上是少有的常勝將軍,打仗有勇有謀,且身先士卒屢見奇功,號稱“常十萬”。尤其是火燒陳友諒的龍山大捷,當時常遇春雖身為副將軍,但充分體現了他的指揮才能。此一戰殺死了陳友諒,徹底消滅了朱元璋的宿敵,為朱元璋穩坐龍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戰後,朱元璋誇讚常遇春“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其後常遇春又協助徐達大敗張士誠,收復元大都(現北京),為大明統一全國立下奇功。可惜的是這樣一位軍事奇材,卻因暴病死於征戰塞北軍中,卒年只有四十歲。朱元璋聞知常遇春病故後,十分悲痛。賦詩:朕有千行生鐵汁,

平生不為兒女泣。

忽聞昨日常公薨,

淚灑乾坤草木溼。

事後以皇家禮儀安葬,並畫了常遇春身穿龍袍畫象供奉。可見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極高。縱觀常遇春一生,為人正值,敢做敢為,不居功自傲,帶兵紀律嚴明,體恤下級,對朝庭忠心耿耿。用朱元璋的話說:“雖古名將,未有過之”是十分恰當的。


用戶李森


一、生平簡介

常遇春(1330~1369年),明初大將。字伯仁,濠洲懷遠(今安徽懷遠)人。出身貧寒。其相貌齊偉,稟性剛毅,猿臂善射,勇力絕人 。

初落草為寇從劉聚,至正十五年(1355),在河州歸朱元璋,從此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

為報知遇之恩,常遇春很快便以驕人的戰績服人。其先後奪取衢州,九華山,擊敗陳友諒,直取元朝都城。

朱元璋注重得人,亦慶幸能得到如此悍將,並高度評價其為古往今來英勇善戰之人!之後,常遇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仕途平坦,一路升遷,最後被封為鄂國公,並與朱元璋成為了親家。

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偕李文忠,率步騎九萬,由北平取錦州、全寧、大興洲,直至開平,獲全勝。師還,次柳河川,發病死 。

二、功勳卓著、一路升遷

(1)攀求高枝、棄暗投明

元末天下大亂,豪傑蜂起,落草為寇的常遇春見劉聚四處抄掠,毫無遠圖,聞朱元璋智勇深沉,禮賢下士,便棄了劉聚。於1355年,二十五歲時投奔了當時勢力較弱的朱元璋。

(2)首戰告捷、一戰成名

朱元璋在攻打採石磯時,岸上眾元兵林立守衛,義軍不知所措,這時突見常遇春率軍飛舸疾至,鼔勇而前。刀劈槍刺,殺死元兵無數。其力抜採石磯,為渡江第一大功,授總管府先鋒,自是沿江壁壘,所向披靡。

(3)屢建奇功、步步高昇

隨即克太平又進總管都督。從攻集慶,立有大功。

旋從徐達取鎮江,克常州,遷中翼大元帥。從攻浙東,破衢州,進僉樞密院事。

及陳友諒襲應天,他設計埋伏擊敗之,順勢消滅了其殘餘勢力。後從援安豐,戰鄱陽湖,均有戰功。

朱元璋稱吳王,進常遇春為平章政事。

後破平江滅張士誠,進為平章軍國事,封鄂國公。

吳元年(1367),以副將軍從大將軍徐達北征中原,下山東,取河南,遂進兵河北,克大都。洪武二年(1369)偕李文忠,率步騎九萬,由北平取錦州、全寧、大興洲,直至開平,獲全勝。

師還,次柳河川,發病死。

三、評價

(1)大明開國名將,首推徐達、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義軍初起之時,兩人就追隨他一路轉戰南北,逐鹿中原,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此後更是獨當一面,先後攻破陳友諒,平定張士誠,北伐元順帝,擊潰王保保,為大明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

首先是朱元璋這個伯樂,發現常遇春是個千里馬,並委以重任。每逢作戰常遇春都衝鋒陷陣,勇不可當。其雖然大字不識,但平時善撫士卒,驍勇善戰,沉著果敢,治軍嚴明;雖未習書史,但一經戰陣,即精神抖擻,於實踐中學習戰爭,巧於用兵。其一生歷經大小數百戰,從未嘗敗績。朱元璋曾贊:“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常遇春當時的官職)。其也曾自言將十萬眾,就能橫行天下,因此軍中稱他為“常十萬”,其他開國將領對他也無不欽佩。

作為一軍統帥,常遇春卻總喜好單槍匹馬衝鋒陷陣。在北伐前,朱元璋就曾提醒他:“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但是一到戰場,就興奮異常,依然我行我素,“單騎突其陣”。常遇春十五年來出生入死,南征北戰,迭經風險,多次負傷,再加上風餐露宿,積勞成疾。

史載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元將也速率兵侵擾通州,常遇春、李文忠奉命率領九萬大軍討伐。一路所向披靡,直搗開平,俘獲“元軍萬人、車萬輛、馬三千、牛五萬”。大軍班師,7月7日途徑柳河川時,常遇春“暴疾卒,年僅四十”。

常遇春死後,靈樞運抵南京,朱元璋親率文武百官前往祭奠,賜葬鐘山原,贈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配享太廟。

(2)常遇春暴虐成性,濫殺無辜亦是其一大惡習。常遇春在攻城拔寨取勝後,不僅殺降,且屠城。為此朱元璋曾直接下令,不準濫殺無辜。迫於朱元璋的嚴令,其只能照辦,但還是忍不住殺心成性。可見常遇春真是一殺星之下凡,中年暴斃乃天道好還也!


手機用戶德友之書齋


我是一位在今日頭條給您吐槽,給您說書的原創作者,希望您喜歡我的話點個關注,志同道合的情況下,談天說地未嘗不是一種快樂,認識朋友是我的初衷,希望和您各位能夠認識。

您各位要是聽過《明英烈》這部評書的應該對於常遇春不為陌生,朱元璋一看完了,這裡就是我葬身之處,就在這個緊關節要的時候,聽到外面一聲大喊,休傷我主,常遇春來也!

這才引出常遇春一聲炸山口,槍挑鐵滑車,這是《明英烈》中特別精彩的一個章節,《明英烈》這部評書,基本上前半部分書常遇春就是常勝將軍,書膽一樣的人物存在,可以說是保護朱元璋東擋西殺,南征北戰,立下了不世之功,在評書中要是沒有常遇春的存在,朱元璋就死一萬八千回了,每次無計可施都是常遇春出場,可以說百戰百勝;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沒辦法人都會衰老的,但是這部書為了讓常遇春的英雄之氣長存,後半部分讓常遇春之子,雌雄眼常茂出場,雖然更加無敵,但是也顯示出將門出虎子的意思,您看爹強兒子才棒的意思。雖然評書是根據歷史改變和杜撰的,但是歷史上的常遇春也是一個聽BUG的人物,可以說十分驍勇善戰。



常遇春,字伯仁,按現在的地理劃分屬於安徽蚌埠人,少時家貧,但力氣大,身體素質特別好,學過功夫,屬於那種身大力不虧外加武術加持的人物,可想而知攻擊力多高。

當時的背景,元朝末年天下大亂,主動加入了當時力量尚很弱小的朱元璋的隊伍,並且剛一來就管朱元璋要先鋒官的位置,加入朱元璋隊伍之後好像老天爺又給這位外加了一套軍事理論加持,無論是攻打採石的戰役中,還是南京之戰和陳友諒的對戰,湖州,杭州等等作戰,這位常遇春基本上市輕傷不下火線,大傷依舊作戰,作戰的套路也是層出不窮,勢如破竹,攻必取戰必克,戰之必勝。

很多人喜歡拿常遇春和徐達,藍玉等同一時期的猛人們比較,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朱元璋手下的這些將軍基本上讓朱元璋同志管理的很好,各自發展擅長的領域,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總之我認為這位常遇春是一位牛人,天生的戰爭種子,為戰爭而生的人。

你說我說對嗎?如果您認同我的看法,感覺這小子說的還是那麼回事,您就點個關注吧,謝謝了各位!


梧桐設計師創業記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王朝非常相像,就是漢朝和明朝,首先看兩個王朝的開創者,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出身於底層,都是諸多起義隊伍中相對低調開始不怎麼被看好的一支,身邊還都有一個名傳千古的智慧代表,劉邦有張子房,朱元璋有劉基。而且這兩個朝代中還有兩個人物非常相似,那就是常遇春與霍去病。

霍去病

常霍二人均善於奇兵作戰,均善於千里奔襲,均善於以少勝多,全都年少成名,初戰即立大功,開局便獲封高位,均曾直搗黃龍擊毀胡虜王庭,而且兩個人都有著一身傲骨卻不被皇帝猜忌,霍去病曾封狼居胥,而常遇春曾作詩自比游龍。更神奇的是兩人都與泉水有一段趣聞,霍去病把漢武帝賞賜的美酒倒入泉水中與軍中將士共飲,使酒泉得名。而常遇春則在九華山旁令六泉口面世。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兩個人都英年早逝,且均為暴病而亡。死後均恩遇甚隆。英靈不息,更均能配饗帝王之側。

對這兩人的評價,讓盤達君想起甘肅張掖命名的由來:所謂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兩位青(少)年英雄汪洋肆意,盡情揮灑,北擊胡虜,令中原王朝取得壓倒性優勢,從此揚眉吐氣。強漢得以為民族命名,有明一代更是以不和親、不納貢、不稱臣響噹噹的屹立於時空之中。兩位青年將領的英雄之氣萬古長存,化用毛主席評價陳慶之的話:再讀此傳,為之神往。當前正是我中華再度崛起的時刻,希望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能夠有一份英雄氣,萬眾一心,攻克前進路上的一切險阻,幫助祖國再度站到世界的巔峰。


盤達說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常遇春,字伯仁,號燕衡,鳳陽府懷遠縣人。元朝末年著名將領,明朝開國元勳。早年的常遇春出身貧苦人家,但是體質非常好,力大無窮,精於各種兵器,而且尤其騎射那是相當好。

元朝末年,階級矛盾激化,各地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常遇春也去當了綠林大盜,打家劫舍,劫富濟貧。後來在和州遇見了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發現朱元璋是個做大事,成大業的人,所以就投奔了朱元璋。不過當時朱元璋並不重視他,以為他就是來混口飯吃,沒有什麼本事。直到紅巾軍攻打衢州,而且久攻不下,常遇春第一次奇襲衢州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朱元璋才開始重視他,攻下衢州後,就升他為先鋒。後來在著名的採石磯大戰中常遇春英勇殺敵,身先士卒,連續攻下安慶等地,為朱元璋攻下一塊富庶的地盤,使得紅巾軍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元璋非常高興,升他為元帥。

常遇春在1360年——1363年間與另一名著名將領徐達配合作戰,在鄱陽湖水站打敗陳友諒,並攻佔湖州和杭州等地,尤其圍攻平江(蘇州)徹底挫敗張士誠,使得張士誠戰死。這兩次戰役常遇春為朱元璋稱帝,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封徐達和常遇春為正負徵虜大將軍,率軍北伐,並在當年八月二日攻佔元大都,使得元順帝攜太子等人倉皇出逃。緊接著又攻取山西,為明朝一統全國做努力。很可惜天妒英才,洪武二年常遇春自開平率軍南歸時,病死於柳河川。

常遇春是著名的明朝開國將領,對朱元璋忠心耿耿,一生忠心報國,朱元璋對常遇春給了非常高的評價。

1>朱元璋對他非常看重,並表彰他“勤勞於外,南平諸郡,兵不失律,民無所擾”的功勞。

2>朱元璋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朱標,甚至為了太子能順利登基,不惜血洗功臣,但是對於常遇春,不但沒有剝奪爵位,甚至還親自把常遇春的女兒立為太子妃,後追諡為孝康皇后,這也是非常大的恩典。

3>常遇春死後,朱元璋追封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並令宮廷畫師為他繪製身穿龍袍的全身像。要知道龍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徵,而且朱元璋本人疑心也很大,能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可見常遇春確實是難得的人才。不但如此,朱元璋追封常遇春為開平王,配享太廟,這是莫大的殊榮。

4>常遇春死後,很多地方懷念他功績,為他修建祠堂祭祀。乾隆皇帝也親筆題字“勇動風雲”。

今天,常遇春墓成為了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直到今天常遇春一直為人們所懷念,表彰他的不朽功勳。





說唱古今


在戰火烈烈燃燒的時候,是各路能人湧現出來的最好時機,有的人憑藉著軍事策略和戰鬥能力拼命在第一線,有的人則在背後動用自己的大腦,各個方面都有各樣的厲害人物在頂著,缺一不可。每一個勝利的一方都是來自不同人的共同努力才得以實現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拼命在前線的明初時期的一位武將——常遇春。雖然革命還沒有成功,這位將軍就去世了,可是在世的那一生也是精彩的一生。

這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表演藝術家,是老朱集團最快的進步獎的獲得主,而且還是領導的最佳的鐵桿的狗腿子兼最暖和的棉襖。充分詮釋了老闆叫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主子想我是啥我就是啥,所以,也幸好他在老朱還沒成功便去世了,還獲得很高的稱號,否則等老闆成功了,他會和其他同事一樣有著不太好的結局。話說他這個狗腿子,還在當強盜的時候,因為吃不飽飯,就在路邊待著,看到一隊伍人來了。他立馬屁顛屁顛上去一頓吹牛,說:“我做了個夢,是啥夢呢?夢裡一個神仙說我的主人來了讓我快迎接!”這隊伍的頭頭就是老朱,未來被狗腿的對象,直接說我信你個屁,你要是吃不飽飯那就跟著我吧,就先讓你投奔我了!

於是他就加入了革命隊伍,他其實加入時間不太晚,領導也都有了自己的人,但是我們知道了他後來可是領導的左膀右臂呢,所以肯定是很有能耐!他主要是有夢想,而且上進心也很強,追求進步,於是在一次過江的時候他憑藉自己優秀的運動能力,尤其是自己擅長的調高,登上了一塊石頭,這下就引起了本來就很有眼光的老闆的注意。但是這過後,還是一個比較低級的職位,但是後來憑藉著自己的作戰勇猛和緊緊跟著老闆,所以一路快速地被提拔了!

當自己最愛的上司當算清楚不貼心的大臣的時候,領導自己還是不忍心,這時候狗腿子的畫風是,這種人罪有應得,實在不是一個好人,如果不處理了他,我們怎麼能和這樣的人一塊幹活呢,他都這樣說了,於是領導被迫就殺了這個人。事實證明,他只是作戰勇敢,是天上的武將,實在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當自己的領導在糾結兩條打仗路線的時候,這選擇好了可是能樹立威信的,這時候他據說:‘去打張士誠啊,直接到他的老城把他辦了就行!’領導一聽就怒了:“先打別的地方,再來搞他才是最保守的方法,要是按照你的說,失敗了你負責?”拍馬屁大王嚇得趕快說:“哪敢哪敢啊,你說得對你說得對!”立馬老實了起來。

他這個拍馬屁,是真的忠誠,還並不是那些為了自己謀私利,他是真的為了領導好。一次,當上司需要殺投降的人的時候,他把這個壞事給攔了過來,於是要面子的領導表示,他這個同志啊,哪裡都挺不錯的,就是居然幹出這種不仁義的事情,還是老徐仗義仁義,所以讓老徐當主帥吧!要是讓大狗腿當主帥,估計其他老同志也不願意不服氣啊!在常狗腿死後,上司還吐槽,這麼年紀輕輕就走了,看來還是做不仁義的事情而減壽的啊!但是,心裡還是很清楚的,給了一個很大氣的諡號,又符合他一生對於老闆的忠誠,又符合他的身份,那就是忠武。這個可是連徐主帥都沒有的,這也算是公平對待了。

他的下場應該是當時陪伴老朱的那一眾大臣裡最好的了,可能是因為早死了,絲毫沒有可以忌憚的地方,死後有那麼好的追封,而且把他的女兒也給了自己最喜歡的太子,在那麼多大臣的女兒們,明明可以通過封太子妃鞏固一下權力,卻把這個位置給了死去了他的女兒,也能看出老闆對於他的看重。


老城一夜雨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號燕衡,漢族,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民族英雄,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此人勇力過人猿臂善射。曾經嘯聚綠林草澤中,在和陽地方後歸順了明太祖朱元璋。在參加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受到朱元璋的賞識,在軍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在1360年受朱元璋的命令會同主帥徐達,常遇春配合徐達伏兵掩殺政敵陳友諒部,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敗走。為明朝政權在江蘇一帶建立了一堅實的防線和基礎。縱貫常遇春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忠勇無比,戰功彪炳。在我國曆史勇將榜中應有一席之地!


1238天道酬勤


常遇春,安徽鳳陽人,與朱元璋是老鄉,早年落草當了土匪,跟隨劉聚打家劫舍。

常遇春自知不是長久之計,意外碰到朱元璋攻打和州之時,見軍隊紀律嚴明,認定此人將來必有一番作為,遂主動投靠,在其手下成為一名普通士兵。

公元1355年,朱元璋率軍攻打集慶,常遇春隻身前去元軍腹地,一戰成名,年25歲。

常遇春外號“常十萬”,意率十萬將士能橫行天下,可見其軍事天賦。在鄱陽湖大戰,一箭射死元朝猛將張定邊,救了朱元璋的性命。

後與大將徐達,北伐元朝,一生征戰,未嘗敗績,因弒殺降被後人詬病,經朱元璋規勸,收斂許多。

常遇春四十歲時,突發重病,不治而亡,一代名將,名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