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小名被贾母禁止,史湘云不能叫,为何丫头们挂在嘴上?

MinRinDa-


这个问题有四点可以分析。

第一,丫鬟们叫宝玉的名字是为了好养活

宝玉是千百人宠着的公子哥儿,王夫人自长子贾珠早夭后,烧香拜佛虔诚祈祷,得了这个宝玉。

贾母、众人捧在手心里都怕摔了。

佛法上有一个说法,富贵人家的子弟,只一生长下来,暗地里就有许多促狭鬼跟着,得了空便算计祸害他,所以很多大家子孙长不大。

贾母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吩咐丫鬟们从小就直接叫名字。

甚至还巴巴地写了宝玉的小名儿,各处贴了叫万人叫去,挑水挑粪的叫花子都可以叫,就为了好养活。

贾府对名字的迷思由来已久。

再举一例。

凤姐的女儿都会满世界跑了,还没个正经名字。凤姐身边多少有学问有权势的亲朋,起个名字还不容易?

最后偏偏用了刘姥姥给取的“巧姐”两个字。

凤姐说的明白,一则,是借刘姥姥的寿,二则,身份低贱贫苦人给取名字,能压住。

说到这儿想起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小孩子受了惊吓,睡着了就多喊他的名字,若是去了外头睡着了,就喊名字喊一路直到回家。

第二点,丫鬟们喊名字也是为了方便和主子回话。

贾母王夫人都拿着贾宝玉当心肝儿肉,一日一时不见都要问个仔细,精细到穿什么衣服吃多少饭。

丫头们回话自然只说宝玉如何如何,若跟宝玉的祖母回话二爷怎样怎样,实在也不成体统。

第三,湘云定了亲事,有婆家的人了,身份不一样了

其实不论从古至今,女人提亲结婚都是大的转折。

不提亲事,便可随意玩闹,无所顾忌,萌憨小女孩儿人见人爱四处讨喜。一旦定了亲,再或成了家,就要一下子蜕变,成长为一个稳重端庄的女人,要面面俱到,人前不可错一点儿。

众人刚刚都在嘲笑湘云的淘气,爱说话,爱乱穿别人的衣裳,甚至穿了老太太的斗篷扑雪人儿栽到了泥沟里……

王夫人就提到了湘云的亲事,贾母就是在趁此机会警示一下史湘云,如今你大了,不能再口无遮拦,不能再肆意而为了。

其实,姐妹们岁数并不大,偶尔说个一声半声名字并不为过,况且湘云平素里是一直称呼“二哥哥”的,只是有些咬舌,二爱,分不清,总是喊成爱哥哥。

有一次被林黛玉打趣,两个人闹得不可开交。

但是这一次,湘云赶得点儿不对。

第四点,贾母对湘云有了些不满

我们大家现实生活中有时候也是这样的,对一个人有了些不满意的地方,就会事事时时留意她所言所行。稍微有些不合意,就觉得刺眼刺耳。

当天的贾母就这种状态。

贾母对湘云生出了不满情绪,完全是因为湘云的口无遮拦,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

湘云心直口快,所有的人对她的印象大都是爱说话。

林黛玉嘲笑过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爱也分不清...”

迎春也说她“我就嫌她爱说话,也没见睡在那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话。”

玩笑话,姐妹间打趣甚至赌气拌嘴的话都说得。唯独对家里抱怨的话说不得。

来到贾府跟人喊累,说家里为了节省开支,不用针线上的人,夜里做活做到三更天,想帮袭人打几个结子还要加班加点,她婶子们看到还要不高兴给脸子……

这些事这个有口无心的姑娘只当做是知心话说给了宝钗听,把宝钗当成了知心姐姐,一片衷肠相诉。

少年实在是太年轻太天真了。

史家是谁家?是贾母的娘家啊!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人啊!

湘云跟薛家这样的外路亲戚抱怨贾母娘家的不好,请不起下人,主子小姐天天做活计,成什么体统?

贾母是要脸面的人,她对娘家的这些琐碎小事也没什么精力和权力去干涉了。但是她听了这些,心里不舒服。她甚至对湘云起了厌弃之心,怎么就不知道家丑不能外扬呢?

所以湘云这次进门,贾母只说了四句话,自始至终都没有笑。

第一句是关心湘云,怕她热,让她脱了外头衣服。

第二句问周奶娘“今儿是住着,还是家去?”

这是明知故问!

湘云哪次来贾府都不肯走,回家去久了就想办法让宝玉去禀告贾母去接她。

第三句就是这句,湘云因问了一句“宝玉哥哥不在家么?”

偏偏宝钗当时添了一句话,说湘云“再不想着别人只想着宝玉,两个人都好憨,可见还没改了淘气。”

这句话也触动了贾母的另一桩心事,所以当时就指责了湘云,

“如今你们大了,别提小名儿了”。

端午节前在道观里众人去打平安醮,张道士当众给宝玉提亲,被贾母婉拒。

众道士敬奉了一些珠宝玩器里有一个金麒麟,宝玉在众人面前拿起揣在怀里,他嘴说是看着好玩儿,替林妹妹拿回去。

其实,就是想送给湘云,这些事情说好听了是他们兄妹感情深厚,但被众人看在眼里,像什么样子?

贾母耳聪目明,明察秋毫,什么不懂呢?

“世人都打这么过来的!”

就连黛玉这次也多了心,看的那些闲书上男女之间很多因为这些小巧玩物上撮合,因小物而遂终身,她生怕湘云和宝玉之间也有了意思。

黛玉担心的,也正是贾母担心的。

湘云男孩儿脾性,跟宝玉一起俩人总要生出许多故事来。

偏偏这次刚进门,就先问宝玉,她这样不防头,触了贾母的心事,引起了贾母更多的不快。

所以贾母对湘云说的第四句话干脆就是逐客令了“吃了茶歇一歇,瞧瞧你的嫂子们去,园里也凉快,同你姐姐们去逛逛。”

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贾母没有一点儿笑意。书里也没提到一个笑字。

可惜史湘云有时候简直就像个愣头青一样,她不忌讳自己来贾府是做客,她不会把众人说的话像黛玉一样记在心里,琢磨出几个意思来。

她只是随心随意的活着,自己想说就说,想笑就笑,想同谁好就去谁那住着。

诚然,这一点,不拘小节,正是湘云的优点,可爱之处。

不过,人世间事,好处有时候会变成坏处,优点也是缺点,每个人都要成长,蜕变,才会慢慢适应这个现实的世界。

总是一片赤子之心,早晚要被伤,人学会说话容易,学会闭嘴不说,太难了。


优优飞扬


贾宝玉的小名被贾母禁止,不让史湘云等姐妹们叫,为何丫头却挂在嘴上?这其实是一个假命题。贾宝玉的小名都被禁止姐妹们叫了,丫头婆子们自然也是不能叫的。可是为什么有这种说法了呢?这件事要从晴雯越俎代庖,往外赶坠儿丫头说起。



第五十二回,怡红院的丫头坠儿被告发偷拿了平儿的虾须镯,晴雯知道了,眼里不揉沙子,虽然往外赶丫头的事不是她应该做的,但袭人不在家,晴雯只好自己上阵,让坠儿的母亲领坠儿出去,坠儿的母亲求情不成,就抓着晴雯的失误说事:

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 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坠儿的娘在这里当然是指晴雯叫了宝玉的名字是符合规矩的,这一点儿晴雯也知道,她性子直,不知道如何狡辩,因此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在这里晴雯就有点儿撒泼耍赖的意思了,坠儿的娘根本就没有能力到老太太跟前说话,怎么去告状,就是想去告状,也越不过去那些向着晴雯的丫头们。

但麝月却比晴雯心眼子多,因为她知道,如果承认了她们喊宝玉名字失礼,那么她们就落了下风了,因此又说出一番理论来:一,叫名字, 是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因为这样好养活。二,回老太太的话时,如果不叫着名字回话,不能称"爷"。



其实,麝月这些话是欺负坠儿娘不曾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事,不懂这里面的道道而已。若是换了林之孝家的,她就不敢这样说了。因为叫名字什么的,毕竟是指小时候,大宝王养不活才那样做,现在宝玉长大了,一切都应该有新的规矩了。至于在太太和老太太面前回话,更没有一个说宝玉长宝与短的。


萍风竹雨123


湘云有一次在贾母面前管宝玉叫了小名,贾母稍稍批评了湘云一下,原因不过是孩子们都渐渐的长大了,要互相有一些尊重,不能随口就叫小名了。

比如王熙凤和贾珍,小时候也在一起玩儿过,但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就称呼贾珍为“大哥哥”,而不是他的名字或小名,显尊重而已。

宝玉的小名时常被他的丫鬟们叫,是有一些特殊原因的。

一是因为古人迷信,认为给孩子起一个贱一些的名字,孩子好养活,比如二狗子一类的。但是总不能给宝玉起这个名字啊?

好办,把他的名字写出去,让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知道,都能叫一声,效果一样。

别人叫得,丫鬟们自然也叫得。

再有,宝玉还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让一些丫鬟们整日里宝二爷宝二爷的叫,还怎么能玩儿到一块儿去,再说也有些过分了。养成了习惯,将来丫鬟们给贾母她们汇报宝玉的饮食起居时,一口一个宝二爷如何如何,贾母她们听着也不合适啊。




谁和蒲公英有约定


理论上,除了长辈可以叫宝玉的小名,其他人,特别同龄的女孩叫小名是不合适的,丫鬟们挂在嘴上也是分时间与地点的,宝玉小时候,他们叫是为了所谓的好养活,比如刘姥姥给凤姐的女儿起了个“巧姐”的名字,而在怡红院里,丫鬟们不顾忌私下里也可以叫,但是在贾母与王夫人面前,谁敢叫宝玉的小名?跟宝玉不论尊卑的晴雯是什么下场,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


寻找至味美食


贾宝玉的小名被贾母禁止,史湘云不能叫,为何Y头们挂在嘴上?我觉的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其一,贾府是贵族,非常注重礼仪。必定在古代男女有别,宝玉已年满十三,也正是为日后考取功名好好读书的时候了,而这时如果还在公众场合称呼小名已是不妥。

其二,史湘云已有婚约,还在大大咧咧的称呼“宝玉哥哥”更是有悖礼仪,不符合宝玉、湘云,王孙公子和侯府千金的身份。

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宝玉的丫鬟们就可以叫他的小名?其实,丫鬟毕竟是丫鬟,跟宝玉是主仆,他们叫宝玉小名,是为了好养活。

(原文五十二回)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个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

因此,从麝月的一席话中便可看到其中的原因。





阆外人


男人有时候实在太贪了,不知足,这么好的女孩儿娶到家里就是多少辈子修来的,再要硬生生挑毛病,实在可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