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烧的饭不如别人家的好吃,有木有同感的同学?

哒哒成长日记


那时候妈妈要去地里干活,我小,妈妈管不了,就把我托付给邻居王婶,她也爱做角瓜汤,王婶把角瓜切的很薄,锅里滚开的水沸腾着,冒着葱油的香味,然后她将切好的薄角瓜片撒到锅里。用勺子搅动,各个调料放进去,快速勾芡就上桌了。她家有两个儿子,抢着喝她的汤,我也闻着味道清香的,抢着去盛。

角瓜汤里的角瓜竟然不是妈妈做的面面的感觉,是脆脆的,吃起来好好吃,我就喝了两碗,吃了个大馒头。晚上妈妈来接我,她尽然和妈妈说,你家小宝饭量不错,喝了两碗角瓜汤,我记得妈妈当然时脸就绿啦!

哈哈,现在,想想再也回不去那个喝妈妈角瓜汤的岁月了。妈妈走了二十多年,现在好思念面面的角瓜汤的味道,如果再让我喝到,我一定,都喝光!






未来Vlog


我从小就觉得妈妈做得菜好吃,现在还这样,毕竟我妈妈的厨艺是非常棒的。

她没和我爸爸结婚前,就在饭店工作,也是和我爸爸结婚了才没去的。

就像我们村里,谁家有个什么事儿,都是请我妈妈帮着做饭菜。

我也是多亏了我妈妈做榜样,我十几二十几个菜,我也可以手到擒来的。最多就是人累,费时间而已。

每次我老公他们过生日,都是二十个菜打底的。但是也浪费,所以今年我就改了,最多十八个菜,这次我婆婆生日,就只做了十八个菜。

我们家里,什么凉菜之类的都不是熟食店买的。

烤鸭我们没法烤,但卤了以后,把鸭剁小块儿,一样不差。

我们家里,什么卤菜,或者泡鸡爪,泡猪皮之类的都自己做。

肘子啊,扣肉,或者吃酒席的大碗菜,我们也都自己弄。

过年回家,我妈妈有空闲了,还给我们做几个大菜吃。

最爱吃我妈妈炖的老鸭汤,用酸萝卜炖的,当然肯定不正宗,毕竟是自己家里吃。汤稍微带点泡椒的的辣和酸,又不油腻,是真的特别好喝。

还有我妈妈炸的鱼丸,外面酥脆,里面肉紧致又细腻,可惜我妈西瓜把鱼丸烧汤。

从我家到外公家,再到小姨家,我们过生日,不过大寿的,我们都是自己弄菜,不管是卤菜还是凉拌菜,都是这样。

我老公家以前什么都去外面买,自从和我结婚后,因为我习惯了,所以他们家才开始自己弄。

可能我扣吧,但我总觉得卤菜和凉菜,还是自己家里弄的干净。


用户10705230328


真的有同感呢。估计所有的人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妈妈除了要到田地里做农活,还要做饭喂饱我们几个小孩子。这样忙碌的妈妈,有时候肯定会匆忙的做一顿饭,未免有不和口味的时候。

那时候,家里的亲戚基本上都住在一个村子或者相邻的村子里,我和弟弟妹妹经常到亲戚家玩耍,到了饭点赶上谁家吃饭也不会客气,就在谁家吃了。

在回家后经常没心的和妈妈告诉:老婶家的年糕饼子真好吃,三姨家的馒头蒸的又大又白,姑姑家的面条卤子里还有肉呢……

每次和妈妈说这些的时候,妈妈总是和蔼的对我们说,过几天想吃了妈妈给你们做,果然,过几天再和妈妈说一下,妈妈就会做一顿我们特别想吃的饭菜。

长大了才知道,妈妈每次听到我们说的都会有一点酸酸的,但是妈妈会把酸酸的感觉藏在心里,然后去默默的为我们爱吃的饭菜。为人父母之后,才知道,忙碌的妈妈是多么应该抽时间歇一歇疲乏的身体。

但妈妈的爱真的是无私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做的饭菜那种浓浓的味道,是任何人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虽然有时候不会想起,但始终在心底。

想念妈妈做的馒头、面条、年糕、豆包、猪肉炖白菜粉条、酸菜炖肉、煎血肠……

还有,郑重的说一下,“别人家的孩子真聪明、别人家的饭菜真相……”都是假的,妈妈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妈妈做的饭菜才是最香的,你们同意吗?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愿妈妈健康快乐!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玉米碴咸鸭蛋,家常菜家常饭,家的味道!谢谢品读!


糖饼加糖


妈妈做的饭菜可能确实不如人家的好吃,但是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值得你用一生去回味。



记得看过一个公益视频,讲的是一位深山里的妈妈,第一次一个人翻过两座山,趟过一条河,走了28公里的山路,转了三次车,跨越了4个省,坐了36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不知道走了多少条马路,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才好不容易找到女儿的家。

一路跌跌撞撞,只为了给城里生病的女儿做一顿饭。那顿饭米很硬、菜很咸,甚至鱼鳞没去掉、小鸡还没死……

后来女儿回家去看望母亲,才得知母亲患有白内障、几近失明。女儿顿时什么都明白了——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

视频里相拥而泣的画面,让人触动不已。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认为我妈妈做的饭菜不怎么好吃,小时候我挑食,奶粉也不吃,妈妈做的饭菜很清淡没有味道,我更不爱吃,就是妈妈做的肉,我也感觉味道不是很好,我也很少吃,以至于我小时候很瘦,时间长了家人都感觉我是脾胃不好,吃什么都不香,殊不知我是不喜欢吃妈妈做的饭。有一次暑假我去姑姑家,姑姑做的鸡翅,我一连吃了十个,当时感觉幸福极了,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回家以后我让妈妈也给我做鸡翅吃,可惜妈妈做出来的鸡翅寡淡无味,因为她忘了放盐了。。。。。。

后来我大学毕业遇到了我的妻子,她的厨艺非常不错,我们结婚半年以后我就吃胖了二十斤,她做的可乐鸡翅我能一次吃20个,感觉味道简直棒极了,我再回家吃我妈妈做的饭,真的感觉不好吃,甚至是难吃。后来,几年以后,我虽然还是觉得妈妈做的饭菜不是太好吃,但是我还是很想吃妈妈做的饭,每次吃过几顿妻子做的饭菜或者在外面饭店吃几顿以后,我特别想回家吃妈妈做的饭,因为特别有味的饭菜吃多了会上火口腔溃疡,但是妈妈做的饭菜很清淡,吃完以后胃会很舒服,身上也不会不适,也不会上火。再后来,我很喜欢回家吃饭,有时候吃饭是次要的,陪妈妈说说话聊聊家长是真的,而且每次吃完一个馒头,妈妈总会问我要不要再吃一个,如果我说不吃了,她会眉头紧皱很紧张的问我:“是不是今天的菜不合你胃口?”,如果我说再吃一个馒头,她会很开心的再给我拿一个馍,这时候我发现她笑的很欣慰、很慈祥,脸上的皱纹也少了许多,这时候我才发觉,她是在用饭菜来表达她对我的爱。

妈妈最喜欢自己做菜馍,可能有些地方叫做菜盒,就是两张非常薄的烙馍中间放好多青菜,从我小的时候她就爱做,实际上我一点都不爱吃,我感觉不但不好吃,甚至是难吃,但是现在她每次做菜馍,我都会吃半盒,因为我不想看到她因为我不吃菜馍而流露出失望的眼神。前几年的冬天,那天傍晚下着鹅毛大雪,我住的小区离爸爸妈妈住的小区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二百米,我刚下班回家,妈妈就给我打电话说:“我刚做的菜馍,你回来吃点吧”,我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当天实际上我很累的,刚到家准备躺床上休息,饭都不想吃,我就再三推辞不想回去吃了,我想睡觉,二十分钟以后,妈妈又给我打电话说,我已经到你小区门口了,我给你送了两盒菜馍,我坐电梯头晕,我就不上去了,你下来拿吧,当时我在小区门口看到她的时候,只见她满脸通红,帽子上、身上都是雪,她说:“一共两盒,一盒等xx接孩子放学回家让她娘俩吃,一盒你吃,现在就吃吧,还热着呢”。说着她打开了包着热菜馍的布,非要让我咬一口,我咬了一口,这么多年了,菜馍的味道没有变,还是那个味道,我看着妈妈当时冻的通红的脸颊,瞬间感觉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这不只是菜馍的味道,这更是爱的味道,母爱温柔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母爱就犹如一股甘泉,总会在一瞬间滋润我们早已被现在这个浮躁的烘干的心田。

现在,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每周我总会抽出两三天时间跟妻子一起回爸爸妈妈那儿吃午饭,或者带上孩子一起去吃晚饭,不为什么,只是想品尝一下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只是想回味一下妈妈的味道,母爱的味道。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女人,她赋予了我们生命,又用生命的乳汁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妈妈,应该尽早陪妈妈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千万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在。

最后,母亲节就要到了,祝愿天下所有的妈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这个可以有😄,我小时候,一家四口,妈妈负责做饭,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大好,调料什么的也没有现在这么齐全,连个香油都是奢侈品。

母亲炒菜那时候具有非常大的两个特色,一个是量大,炒一个菜,足足有一大汤碗,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咸,特别特别的咸,炒一个菜,有一次居然让我们吃了三天,每顿都是剩的炖萝卜块,而且还特别咸,最后都成了萝卜粥了,她居然还让我们就着粥吃了一顿呢。

后来慢慢长大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也好一些了,母亲做饭还是特别敷衍,用她的话说,做的咸一点,还能吃剩菜,比较省事,不过我们一致抗议,她被剥夺了炒菜的权力,变成了我父亲开始炒菜,于是家里的生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哥哥工作了以后,经常会往家里买菜,每次炖个排骨,炒个鸡,蒸个鱼之类的,还是母亲做,但是很奇怪,她做这些菜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咸了,而且还出奇的特别好吃。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就是故意的,小时候穷,舍不得放油,多放盐又省了菜,又省了油,她还可以不用天天做,后来条件好了,她也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再加上被熏陶,做菜也变得好吃了。

本家亲戚很多,每次回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经常赶上有亲戚去家里做客,有的时候加上孩子老人得有二三十口,父亲和母亲在家就能张罗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不用跟别人家一样,人多了就只能去饭店,感觉更有人情味一些。

这几年我不在家的时候,特别馋母亲做的豆角粘卷子,用柴火大锅炖的排骨,母亲自己做的野菜馅大蒸饺,每次回家之前,都提前让母亲给我准备上食材,好让我过过馋瘾。




一笔伊人


楼主发的这个题目让我深有感触,我来说说自己的生活体会。

记得小时候在腊八节前后信阳农村有打糍粑的传统习俗,那个时候农村食物种类匮乏家里都比较穷没有什么好招待客人的,而糍粑算是每家每户招待客人的必备食材,邻里乡亲的家家都打7、80斤的糍粑如果家里客人多或者城里有亲戚的就打的更多,去城里亲戚家拜年就捎点糍粑算是一种土特产让他们尝尝。

每到腊八节前后跟我年龄相仿的小伙伴都会非常的开心,因为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零食而糯米糍粑对我们来说算是比较美味的零食了,在门口用土坯垒好灶台放上大口的锅盛满水,把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在一个圆形的底部是用竹子丝编制的锥形木桶里底部向上突出,整个桶放在锅里,桶口用完好无损的塑料薄膜封住并用绳子扎紧,然后大火烧开利用水蒸汽把糯米蒸熟。我们这群小孩就围在旁边烤着火眼睛盯着桶上的薄膜,第一次水蒸汽把薄膜吹的鼓邦邦的时候老远就能闻见糯米团的香气,用水蒸气蒸熟的糯米饭更好的保留了糯米的营养、口感、粘性、和香味跟锅里煮熟的糯米饭口感和香味是不一样的,差别特别大,但第一次薄膜被水蒸汽吹鼓糯米还没有熟透,必须往锅里加入冷水等待第二次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急不可耐,一旦大人们把蒸熟的糯米饭抬到屋子里,我们就像跟屁虫一样紧随在后面欢呼雀跃的喊叫着。一旦看到大人们合力将木桶里的糯米团倒进圆形石槽里,我们就围上前伸手索要直到每个人都手捧一块糯米团才满意的离开,闻着热气腾腾的米香味我们的味蕾一下被打开了,一群小伙伴被刚出锅的糯米团烫的在手上来回翻腾着,边吃着边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天真、幸福的微笑。



刚蒸熟的糯米会被放在石槽里用石锤来回捶打直到米粒碎烂均匀、瓷实成糊状然后放在桌子上擀成一扁指宽厚左右的整张糍粑,洒上淀粉一层一层摞起来,第二条冷却后将摞起来的糍粑切成长条然后再切成方块用缸或桶装起来盛满干净的水泡着。

我特别喜欢我妈做的米酒煮鸡蛋糍粑,那个时候来了客人在吃午饭前都要在主人家过晌午(正餐前相当于小吃或点心)垫垫肚子,农村家里普遍都比较穷就拿这个美食招待客人,用自家酿的米酒、把糍粑切成小块、打上鸡蛋花、放上白糖待糍粑漂在水面一锅香气四溢的美食就做好了,我是百吃不厌。由于年龄小糍粑吃多了不容易消化,所以每次妈妈都不敢让我吃太多,而且在正月里还喜欢妈妈做的煎糍粑,焦黄可口、柔软粘牙、咸淡适中直到现在我也特别喜欢这两道美食,每次过年回家我妈都会用自家打的糍粑给我做这两道小吃,在外面工作我常常还是会怀恋这家乡的味道,虽然我也有了孩子成为了一名父亲,当着母亲的面我不好意表达,但我还是想说:“有妈真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月下千殇


其实我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的同学们有。只要是来我家吃过饭的小朋友都会一脸羡慕地跟我说:“你妈妈做的菜真好吃啊!我下次可不可以再来你家吃饭?”哈哈哈…

说实话小时候并不觉得妈妈做的饭菜有多好吃,还经常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后来因为妈妈上班忙,我被送到奶奶家,从那之后我就更不好好吃饭了,因为奶奶牙掉的差不多了,所以烧的菜都是炖的烂糊糊的,又没什么味道,我每天中午都要一元钱去买火腿肠、干脆面等垃圾食品吃,久而久之我就面黄肌瘦,比同龄人矮半个头。后来妈妈发现再这样下去我就营养不良,不但个子矮小,脑力也跟不上影响学习可怎么得了呀!于是每天中午用自己短暂的午休吃饭时间回来给我做饭,做好饭再马不停蹄的骑着自行车回去上班,小时候不懂事,现在回想起来妈妈真的太辛苦了!等到上初中,家里有了微波炉,妈妈就会一大早起来把菜烧好,让我中午回来自己放微波炉里加热一下。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妈妈做的菜是多么美味可口,以前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后来我初中发育时不但猛蹿了一大截个子,婴儿肥也跟着一起来了…^_^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我也经常在外面吃网红饭店或各种苍蝇馆子、点外卖等等,当时可能会一时惊艳,但几次一吃就会觉得平淡无奇了,而记忆里妈妈烧的菜才是让我最回味无穷的……


神奇女侠996


我小时候也是感觉自己妈妈做的菜不如别人家的好,别人家天天变着花样做菜,可香了。

小时候我家里穷,妈妈每餐基本就是炒青菜,偶尔会买点肉回来。我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有好几次中午放学回到家一看餐桌上就又是青菜,直接就生气不吃就又去学校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为当时的无知感到很愧疚,很难想象当时的妈妈该多难受呀。

现在自己长大了,离开父母自己去外面闯荡了,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起来,基本只要不是很贵的也都能吃上了。但现在最喜欢吃的却是小时候妈妈做的豆腐炒猪肉了,很简单的食材,很简单的做法,却总让我念念不忘。在外面总是吃不到那种味道,现在只要回家基本都要老妈做这道菜,我是单单菜汁都能吃下一碗饭。

人真的很奇怪,说不清为什么我就觉得我妈做的这道菜很好吃,但有些朋友也吃过我妈做的这道菜,但他们感觉就很一般。我想着这大概就是妈妈的味道,无关食材,无关手艺,甚至无关味道,这个味道已经在我们的基因里了,就是觉的好吃。





轩轩美食


这个问题倒是实实在在。

确实,小时候,我也有这样的错觉。

那时候,母亲还在,并且还是十里八乡比较出名的乡厨,左邻右舍红白喜事请客,一般都是母亲主厨,应该说,她做的饭菜,是普遍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

可我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菜,好过母亲做的,母亲做的,在我记忆里,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不是没有熟,就是煮烂了,这种感觉影响了我的一生。

即使今天,我也固执的认为,别人家的饭菜就是比家里做的好,就是大厨的手艺也是如此。

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心理作用,根本不是这样。

在我们农村有句俗话:别人家的饭好吃,自己家的床好睡。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里的狗窝。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今天母亲节,想起自己的母亲,已经离开我17年,曾经嫌弃过她做的饭菜,还不如隔壁瞎眼的刘奶奶煮的粥好,可现在即使有心再想品尝母亲,煮得不好的饭菜,却也只能羡慕的看着他人,美滋滋的喝着母亲亲手做的羹汤。

母亲做的饭菜,可是再也没有机会,让日渐衰老的我嫌弃。母亲,我想您了。

假如有下辈子再做母子,我一定会守着您,守着家,美滋滋的喝您做的,有爱,有情,有温度的羹汤





会哭的罂粟花


你好。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烧的饭不如别人家的好吃,这个我倒没觉得。不过我的表姐有深刻的体会!!

表姐刚上班的时候,突然间有一天给我打电话,说路过别人家窗台的时候,闻到别人家煮菜,自己都快饿死了。然后想想回到家吃自己妈妈煮的菜,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掉。我问了一下,只有一个原因:妈妈喜欢把刚做好的新菜,然后把之前吃剩的菜倒进去,一起煮。因为怕浪费!

其实怕浪费是每个人都怕的,但是新煮好的菜也不应该把剩菜倒进去一起煮的。我也想不明白,我表姐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完全可新菜煮好装起来,剩菜单独热一下就好了。到现在我和我的表姐都不明白他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也不敢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