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怎麼辦?人是越來越少了!”杭州臨平某新開商業綜合體裡的某商戶嘆息道。

“我們也只能關閉了。”另一家開業不到半年商戶,看著一家家大門緊閉的門店,滿是惆悵。

在該購物中心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個綜合體,彼此之間相隔不到500米。左右夾擊下,該商場似乎更早地體驗到了什麼叫“人去樓空”。

這大約是全國很多購物中心的真實寫照。

“不久前我去上海滬南路紅星美凱龍買東西,進門便十分驚訝,諾大的商場,每層幾乎都看不見幾個顧客,極度冷清。印象中的美凱龍,雖算不上人頭攢動,但顧客也是川流不息。不至於這麼冷清啊……”一位記者描述道。

其中一家辦公傢俱的營業員表述說:“幾年前,我們這個店面,三個營業員同時上班,依然每天忙不過來。現在,老闆只留了兩個營業員,還是輪流上班,一天只來一個人,即便如此,每天也很清閒,沒什麼客人要接待。”

幾乎每個商場裡,各個店都有類似情形。好像購物中心都不怎麼好了。

據網上公開數據,2018年沃爾瑪宣佈關閉美國境內63家山姆會員店;宜家宣佈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計劃;中國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超市聯華,在連續三年關店超過1600家後,2018年門店數量較高峰期縮水近四成;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上海太平洋百貨、上海世紀聯華、荷蘭萬客隆、深圳人人樂先後關閉大量主要門店;家樂福、華潤萬家、卜蜂蓮花等諸多大賣場都進入了調整期……

2019年,重新開業僅一年時間,位於北京朝陽區安立路的太陽飄亮購物中心出現大面積商戶撤店;西安群光廣場80%的店鋪都在撤離;即便坐擁高校、社區的高密度消費客群基礎,華聯商廈五道口店也不得不面臨閉店轉型的困局……

在杭州這樣的新一線城市,萬象城、杭州大廈等以往炙手可熱的綜合體竟然都未能排進杭州購物中心熱力榜前10的位置,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

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雖然艾維電影記者沒有查到全國購物中心具體的關閉數量,但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國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之後,全國購物中心正在面臨一場“嚴冬”。

商業地產泡沫下的影院

令人吃驚的是,人們似乎選擇性忽視了這種經營狀況,平均每年還以將近1000個的數量增長。據贏商網消息,2019年全國擬開業購物中心項目約982個,對比近三年擬開業數據看,開業數量再創新高。

購物中心少不了影院,影院離不開購物中心。幾乎每一個大一點的購物中心在規劃中都有“影院“這一不可或缺的業態。

發達國家購物中心的發展是從農村小城鎮開始的,然後複製到城市,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我國購物中心發展剛好相反,率先在大城市發展,然後向城郊結合部和農村滲透。據觀研天下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三線及以下城市購物中心開業數佔比31%。商業綜合體的下沉帶動了影院的快速增長,三四線城市冒出了大量影院。在哪裡有綜合體哪裡就會有影院的時代,影院的過剩不得不歸功於商業綜合體的過剩。

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同樣的,購物中心的營收與電影院票房也成正相關。

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截止12月23日

以上2019年票房Top10影城,無一不在商業運營十分成功的商業綜合體內。影院在為購物中心提供客流量、增加顧客停留時間的同時,購物中心也同樣為影院的票房收益提供了多元化的保障。到影院裡看電影的人,超過50%都會有餐飲消費,超過40%的人會有其他零售的消費。購物中心與電影院之間實質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係。

全國5萬平方體量的購物中心數量已經超過7000個,然而,真正能稱得上是好購物中心(品牌層級,客流量,業績等),併成為品牌開店首選或必選的項目卻在100個左右或以內(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商業和旅遊專業委員會評選的“五星購物中心”)。儘管各地的報道紛紛顯示每一年新建商業綜合體的數量都在增加,但是“關門潮”從未停止。各城市和區域商業綜合體盈利表現出了明顯的下滑趨勢,尤其是一線城市。

而全國大部分影院和所在的商業綜合體一樣,處於“門可羅雀“的狀態,整體盈利能力在下滑,關門率在上升。縱觀商業綜合體與影院發展的軌跡,其實相差無幾。

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黃金搭檔的關係需慎重考量

以上這些數據表明,購物中心整體情況不樂觀,唇亡齒寒,購物中心都這樣了,裡面的影院能好到哪裡?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這麼大商業綜合體,他們會進行招商,有很強的經營能力,先去佔一個位置總沒問題”,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全國綜合體的發展趨勢,已經很明確地表明,並不是任何一個商業綜合體都適合開影院。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商業綜合體品牌並不多,商場運營能力不足是通病。每年1000個商業綜合體的增長速度,與運營人才的發展速度極不相稱,並且項目定位普遍不精準。有不少開發商動不動就把項目定位為高端奢侈品項目,都想引進LV,GUCCI和PRADA等大牌。然而,有多少區域能符合奢侈品牌的開店要求?又有多少團隊的服務素質能和高端品牌在同一個頻道?

此外,大家都在大談特談“體驗”,都在營造消費體驗,加大體驗業態比例,然而凡事過猶不及。有國內權威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結果表明,89.9%的顧客逛商場的時間不超過兩小時,停留一小時以內的顧客佔68.9%。在短短的2小時內,過度放大體驗自然會削弱“零售“的本質,購物中心的帶客能力自然會受到影響。

2019年購物中心出現關店潮,作為“黃金搭檔“的影院該怎麼辦?

誠然,影院和商業綜合體都經歷過各自發展的黃金時代,可是雙方盲目擴張的風險已逐漸暴露。如今,購物中心和影院之間的黃金搭檔關係,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影院如何在新的購物中心佈局,我們認為以下幾點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1. 影城的定位要與購物中心的定位高度一致,不能錯位。如果購物中心定位高端,影城相應的也要服務中高端客戶,那些簡陋的、將就的、拼票價的思維肯定不行。反過來,商業綜合體針對的是中低消費者,那建高端影院也不行。當票房進入平衡階段,影院應該做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而不是隻將“影院+商業綜合體”變成標準配置,卻不去思考定位。

2. 影城應當可以與購物中心的資源高度整合,包括異業合作、活動的資源、客源等等,如果沒有好的資源支持,我們建議慎入。某從一開始就參與影院項目的影院經理表示:商業綜合體資源整合能力對影院經營的影響非常大。例如他所管轄的一家位於大悅城的影院,雙方簽訂的合同內容大約有150多頁,其中的條款細緻到每個月應該舉辦什麼樣的活動,雙方需要相互提供什麼樣的資源。甚至在會員上,採用的是“一卡通“的形式,只要在大悅城的商戶,會員卡都可以通用。

3. 在設備的引進方面或在影城規劃時,應該與開發商及早地進行溝通,在佈局、結構上做到最優。如今的局面,已經不是“佔個地方”那麼簡單了,在影城規劃上,應該冷靜。

4.在入駐時,應當更多地考慮周邊商業綜合體的數量,是否處於過剩狀態。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十字路口,東南西北都有商業綜合體,蛋糕就那麼大,分的人多了,能活得滋潤嗎?也許,在規劃階段,不會考慮這麼多,但在經營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問題。

從目前來看,購物中心和影城盲目發展,已經出現不少的危機。“關門”自然也成了很常見的事情。曾經輝煌的陽光百貨、心海廣場、巴黎春天等陸續退出歷史舞臺,與此同時,萬象城、大悅城等新型購物中心不斷崛起。當前,我國商業綜合體在總數上處於“過剩“狀態,然而真正優秀的項目又處於”稀缺“狀態。也許,商業綜合體之間的確需要來一場“較量“,勝者長存。相信購物中心經過這一輪的洗牌也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使得影院和商業綜合體能賦予彼此的正面價值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