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我們平常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當大臣見到皇帝后會有跪拜的禮節,包括百姓見到皇帝或官員的時候也會有這種跪拜。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但在歷史上,最初時候的跪拜並非一種禮節,沒有明顯的等級或人格上的卑微色彩,這種跪拜在早期只是一種普通的“坐姿”。

跪坐=坐姿

在先秦時期,中國還沒有凳子出現,那時候無論是豪華的宮殿,還是民間宅院都沒有桌椅板凳,因此大家都是不分等級貴賤席地而坐,而那些貴族最多也是在屁股下面加個榻。那時候的坐姿是雙膝著地,臀部抵於腳跟而坐,這種坐姿於先進的日本和韓國的跪坐姿勢很像,並沒有任何的特色含義。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跪坐時代是一種禮節

如果需要向某個人表示敬意的話,只需要將身體微微前傾並將腰桿伸直,臀部離開腳跟就可以,如果是雙頭觸地,則是轉為拜姿,這是一種對敬重之人的禮節。

先秦時期君主與大臣聊天時,雙方都是跪坐,這是表示互相尊敬對方,跪拜是雙方表達禮敬和尊重的一種禮儀,沒有尊卑之分。包括到後來的漢朝依然還是保持這種坐姿,漢朝皇帝和大臣上朝議事時,大家都是保持跪坐的姿勢。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秦王跪曰:“先生是何言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戰國策.秦策三》

跪坐成為跪拜

從五代開始到宋朝,高型座椅進入中國,從此中國人不在席地而坐。既然平時不用再跪坐來,那麼此後的跪拜變成為來刻意的行為,帶上來明顯的尊卑色彩。

但宋代的大臣對君主的跪拜只會出現在極為莊重的儀式典禮上,如祭天、大婚等,平日大臣見到皇帝也沒有跪拜,只是站立不動以表示尊重,最多是雙手交叉的揖拜之禮。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可從元朝開始,帶有屈辱和卑賤性質的跪拜禮被正式推行起來。元代御前奏聞時,大臣必須要下跪奏聞,這就極具卑微和諂媚色彩,但這種行為是與元朝將君臣的關係視為主僕關係的觀念是合拍的。

明朝取代元朝時,跪拜禮節沒有什麼變化,因為國家只是換了皇帝,皇帝和臣子骨子裡的主奴思想還是延續了前朝。朱元璋對跪拜禮節方面更為變本加厲,他不但規定臣子見到皇帝要下跪,就是下級官員見到上級也要行跪拜禮。

“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凡近侍官員難拘品級,行跪拜禮。”—《大明會典》

跪拜禮引發的爭執

清朝時期的皇帝對跪拜禮節方面更為重視,他不光要自己的臣民下跪,就連外國使臣見到自己也要下跪,從不管對方的習俗、身份、信仰等問題。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乾隆晚年時,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率使團訪問清國,雙方就因為是否要行跪拜禮而發生激烈的爭吵。以至於後來的學者認為,馬戛爾尼跪拜禮問題發生後,是幾十年後中英爆發鴉片戰爭的其中原因之一,而這種爭吵也提現了一種愚昧無知。

跪拜禮的演變,不僅是禮儀的變化其實還是時代精神的蛻變,也是君主權力為來加強自身控制的外在表現。宋朝的士大夫敢大聲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而在元朝以後的幾個朝代中,大臣不再是皇帝一起討論國家大事的夥伴,他們成為皇帝的奴才,而平常百姓只能是蟻民,連奴才都算不上。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國人只跪天跪地跪父母,那些卑微的跪拜禮節慢慢都淡忘在歷史中,這其實也是一種時代進步的象徵,取其精華去其槽粕。

古人見面時為什麼要跪拜?從普通的坐姿演變為屈辱性的禮節

但在精神上,那些崇洋媚外者,他們還是依然跪著起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