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參加工作近20年來,從開始的懵懵懂懂、朝氣蓬勃,再到如今的成熟老練、小有成就,一路走來,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有過階段性的成功,也有過大大小小的失敗,但總算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成都這個飛速發展的城市站穩了腳,落下了根。

轉眼間,人到中年,家庭責任越來越大,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作息規律,年復一年,機械地運轉,有時好想停下來休息一下,但事實境況卻不允許。

春節假期來臨的前兩天,曾經無數次在腦海中幻想並籌劃著,這個假期一定要先宅在家裡,美美地睡它個天昏地暗;再買一堆上好的食材,和家人一起弄上一桌可口大餐,共同享受家庭幸福團聚的美好時刻;再然後就帶著老婆、孩子一起搞一次短距離的春節自駕遊;最後,再回到我親切又熟悉的大成都,開始新一年的奮鬥征程。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我們單位是1月15日召開的年會,1月20日正式放假,計劃是2月2日正式復工。21日開始,網絡及電視上就開始大規模地報道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搞得人心惶惶,從此也開始大量減少出門的時間。

23日開始,媒體報道說武漢已經開始封城了,這下開始感覺到事態的嚴重性,社區也開始整天敲鑼打鼓循環往復宣傳,從此更加不敢出門了,購買日常生活物資基本都是由父母代勞。

說實話,開始那兩三天還是得償了所願,身心都得到了完全的放鬆,感覺很愜意、自由,由於不用上班帶來的身心解放,生活秩序得以放縱,每天的生物鐘完全被打亂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感覺有點不適應了,天天呆在家裡,與世隔絕。每天都在重複著:吃飯、看電視、耍手機的狀態。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公司先是通知按正常時間復工,後面看疫情發展嚴重通知延遲到2月5日復工,後面又陸續說推遲到2月8日、10日、15日,直到2月24日,公司才拿到社區的復工審批,並安排了第一批覆工人員,我就是那第一批覆工人員中的其中一員。算起來,從1月20日正式放假至2月24日復工時止,一共休息了一個月餘,在個人目前的近20年的職業生涯中,這種情形好像僅有2次,一次是現在,另一次是祼辭後不想草草找個工作度日而導致的。

宅家一個月餘,先來說說這一個月來個人心理的大致變化。

  • 放假開始幾天,還是很舒服的感覺,一家人呆在一起很愉快,也很幸福;
  • 隨著疫情的快速發展,開始著力關注疫情發展,不禁為國家蒙此大難而倍感焦心;
  • 在家隔離一週之後,開始有些浮躁,因為關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也不敢去,又找不到更好的消遣方式;
  • 得到公司延期復工的通知後,心裡感覺“很慌”,一是沒有工作帶來的忙碌而感覺精神空虛;二是擔心收入上的減少和未來工作上的不穩定因素;
  • 後面重拾美好青春記憶,找到了新的業餘樂趣,感覺沒有浪費光陰,生活又開始充實起來。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看到這裡,大家不禁會問:你到底重拾了什麼樣的美好青春記憶?

其實,個人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嗜好,也許是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個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文歷史比較感興趣,尤其是書法。還記得大學那會,自己曾經是學校學生會宣傳部長兼書法協會的主席,曾多次組織和參與策劃過校內的大型宣傳及文藝活動,想當年,也算是校園內的一個知名人物。

或許是自己真的成熟了,說得直白點可能就是“老了”,現如今時常會在夢裡重溫當年的景、人或事,彷彿重回青春歲月,漫步在那樹影婆娑的校園綠道上;奔跑在那空曠悠然的體育場中;穿梭在那暗紅色的磚牆宿舍間。同學們下課後帶著自己的飯盒去食堂依次排隊打飯,臉上時常洋溢著燦爛的微笑,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然每每醒來,無不感懷興嘆,一幕幕,仍那樣的清晰可見,晃似還在昨日。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離開校園近20年了,也跌跌撞撞地在社會中摸爬滾打了近20年,還記得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從最基層的辦公室文員做起,雖工作簡單、重複,但工作起來仍興致勃勃、不亦樂乎;還記得第一次領到憑個人勞動而獲得的薪酬,雖只有區區的900元,卻仍能省吃儉用,保持自給自足的成長獨立;還記得第一次晉升管理職務,雖只有一個助理,卻仍能將很多工作持續推進並得以創新。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少年時,最興奮的時刻莫過於小學每年開學發新書的日子。那時,老師們會組織10至20名學校年少力壯的男同學,與學校僅有的3個老師一起去鄉上的中心小學領取全校師生們新學期要用到的課本,大家返程時那蜿蜒曲折行走于山間小道上的情形,簡直可以媲美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當從老師手裡拿到發放的新書那一刻,看著嶄新光滑的封面,生怕一不小心就弄皺了,更恨不得馬上就把語文課中那些優美生動的課文全部讀完。

土生土長於農村的我,從小自由奔跑於蒼翠的大山田野之間,10餘歲時才見識到城鎮的繁華,那是由奶奶帶同我一大清早從家裡出發,然後翻山越嶺,徒步2個多小時才到達的地方,在這個我們當地最大的鎮集上,我們先要將從家裡背出來的農副產品賣給鎮上的居民,然後再用賣農副產品的錢去採購一些必備的日常生活物資。返回到家中時,往往已經日落西山,當興奮感慢慢褪去,才發現自己的雙腿已經痠痛得再也不想邁開一步。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這次疫情的突然襲來,讓我被動擁有了重拾自己興趣愛好的時間,當我再度拿起那久不沾染的筆墨時,隨著其在紙上一筆一畫的呈現,那熟悉的感覺又重上心頭。不是標榜自己的字寫得有多好,而是還能重憶昔日的情懷,而這些過往的情懷或許會隨著生活的壓力漸漸變淡,但它卻永遠不會消失。

新冠疫情來襲,宅家一個月餘,沒有浪費光陰,重拾美好青春記憶

瘟疫終會趨於平靜、消亡,並遠離我們。

因為我們有偉大的“中國夢”,中國夢就是生活在華夏大地上每一箇中華兒女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這個夢想的實現需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堅持不懈地奮鬥努力,不忘初心的家國情懷,一往無前的勇氣、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