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战,为什么孙权要联合刘备一起抗曹,没有刘备,他能赢吗?

大马哈鱼12


赤壁大战是三国争霸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战役,它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建立了基础。交战双方,一方是强大的曹操一方,兵精粮足且挾带着荆州新胜的雷挺万钧之势。另一方是相对弱小的孙刘联盟,刘备新败,士气不高,孙权年轻且内部意见不统一,



赤壁大战前,曹操己经基本肃清了北方的各种势力。又以迅雷之势拿下了刘表盘据多年的荆州,接着曹操命令徐州的臧霸,曹仁等率大军屯兵扬州,直接威胁东吴的大本营吴郡。然后,曹操给孙权送去了一封充满了威胁意味的信,说要和孙权会猎于江东。

孙权接管东吴时,只有十八岁,赤壁大战吋也只有二十六岁,虽然,在这七,八年间,孙权在张昭,周瑜等人辅佐下拿下了江东的大部分地盘,但根基并不稳固。面对气势如虹的曹军,年轻的孙权心中是忐忑不安的。具有这种心情的不单单是孙权一人,东吴集团甚至有一部份主张直接投降。


更要命的是,曹操的攻击并不仅仅是荆州一个点,而是全面展开,基于此,孙权不得不把有限的兵力,也分部开来。这样在荆州地区,孙权可供支配的只有区区三万多人马。而曹操在荆州的军队有二十万之多。明显没有胜算的可能。

这一点,也可以从鲁肃在当阳和刘备的谈话中流露出来。鲁肃是去荆州给刘表吊孝时,遇到的刘备。一见刘备,鲁肃就开门山地劝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鲁肃的这一举动也反映出,面对曹操的大兵压境,这个智者心中的不安。


刘备当时的人马,有刘琦的江夏水军一万多人,刘备带领的残兵一万多人,两者相加有近三万人马,大致和孙权手中的兵力相当。但是,孙权可以放心的是,刘备这支人马没有投降曹操的可能,是一支拼死抵抗的生力军,更兼有熊虎之将之称的关羽和张飞。

所以,孙刘的联盟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加强,更为关健的是自信心的增强。所以单靠孙权的力量,如果没有刘备的加盟,赤壁大战的生负真是未可知。


一叶小舟168521774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争之一,孙刘联军战胜号称拥有80万大军的曹操,从而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如果没有刘备的加盟,孙权依靠东吴实力是很难与曹操抗衡的,那么为什么孙权要联合刘备抗曹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三国实力曹魏最强,东吴弱小,难以单一抗曹。

赤壁大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曹操、孙权实力差距。

  • 曹方:曹操战胜袁绍,击败乌桓之后,整个北方基本统一,曹操还大兴水利,施行屯田,使得北方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军上方面爱惜将才,将徐晃、于禁、典韦、许褚等实力大将尽收账下,另外还整顿军纪、法令严明,军事、经济稳定后,曹操开始操练水军,统一全国野心完全暴露,出征东吴前,派出的兵力号称八十万大军,实际兵力也有十八万,加之归降的刘琮七万兵力,大约二十五万兵力准备攻吴且粮饷充足。

  • 孙吴:孙权即位后,开始休养生息的战略,百姓富有,所以江南也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孙权还开疆拓土,将江南五省的山越纳入吴国的编户,但孙吴兵力以水军为准,整个东吴只有十万兵力,军事实力与曹魏差距明显。

    总结:军事实力东吴弱小,曹魏强大,依东吴实力难以单一抗曹,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有机会获胜。

二、联合刘备对于蜀吴是双赢

当时的刘备处境并不好,刘表死后,刘琮率众投降曹操,依附刘表并屯兵樊城的刘备率众仓皇南撤,在长坂坡被曹军击败,形势非常不利,孙刘结盟,首先可以避免孙刘被曹魏各个击破的危险,其次东吴水军强大,但步兵较弱,联合刘备的2万步兵精锐可以有效弥补步兵的不足,最后东吴将少,只有周瑜和程普可以支撑门面,刘备手下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千金易求,但一将难求”,这样可以有效的支援东吴,孙刘联盟如果打败曹魏, 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和实力,所以孙刘联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双赢。

三、联合刘备,多一个智谋多一次获胜的机会,诸葛亮功不可没。

  • 诸葛亮统一东吴主战思想

东吴有鲁肃充当智谋,而刘备这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孔明出谋划策,当时东吴的情况是分成以周瑜、鲁肃为首主战和以张昭为首的主和两派,张昭声望很高,说话很有分量,所以当时主和派占据上风,鲁肃从江夏带回刘备的军事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魏的决心,并分析曹操军队的弱点,使主战派重新占据上风,东吴上下统一了思想,诸葛亮功不可没。

  • 诸葛亮智谋帮助东吴抗战

在作战过程中,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等都帮了东吴的大忙,还有和周瑜一起决定火攻曹军这一策略决定了赤壁之战的胜局,所以联合刘备,多一个诸葛亮,多了几分胜算的机会。

四、联合刘备,解东吴西侧之忧。

曹魏进攻东吴,东吴有长江天险这一天然优势,但是刘琮投降,荆州被曹操占据,曹操就可以顺将而下对东吴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刘备不参战,东吴可能会两面受敌,这样双线作战,对于东吴更加不利,所以联合刘备也是为了解东吴西侧之忧。

纵上所述:只有孙权联合刘备,借助诸葛亮的智谋,借助刘备的大将,才有机会跟曹魏大军拼一拼,这对孙刘来讲也是一个双赢,如果只单靠孙吴抗曹,以东吴当时的兵力和抗曹的决心很难获胜。


坐看云起时1218


个人观点:赤壁大战如果孙权不和刘备联合基本上是不可能赢的,毕竟综合实力在哪那里,曹操号称80万军队南下,又收荆州降兵十几万,总兵力在100万上下,东吴总兵力在20几万最多不超过30万,刘备兵力只要一万多左右,再加上刘表长子刘琦在江夏的兵力合并兵力在4万左右,如果没有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军营船,即便孙刘联合也不是曹操的对手。整个赤壁之战是以周瑜为首东吴军队为主战场,刘备等人只是在曹营起火后追击残兵和占地盘而已。




二道班一纵


赤壁之战可以说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发展趋势,可以说是三国演义中几大重要战役之一,赤壁之战所造成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演义后半段的发展。

孙权为什么要联合刘备呢?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陆续收取袁绍的冀,并,青,幽四大洲,刘琮开城献降继而收取荆襄水路三军后总计一百余万,其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军阀,从而追的刘备败当阳,走夏口,弃新野,携带四十万百姓投奔江夏,此时的刘备几乎穷途末路,如果不是刘琦来救,早已束手就擒了。

再来看此时的江东显然已经成为曹操一统天下的最后一块战场,可以说此时的孙权与刘备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无论哪一方被灭,另一方都不得善终,他们愿意看见曹操一统天下吗,显然不会,刘备这边,孔明是明白人,孙权那边鲁肃也是明白人,此时除了孙刘联手之外,已经没有抵御曹操的办法了,江东水师名震天下,刘备步骑亦是骁勇善战,少了任何一方这场仗都别想打赢,没有刘备凭他江东十万水军也难以抵挡曹操的金戈铁马,没有孙权凭他刘备骁勇步骑也难以抵抗曹操的百万雄兵,所以孙刘联手即是情势所迫,也是加之必然,既然已无退路,何不携手一战,破釜沉舟,一旦胜了,孙刘可保数年安定,并且改变天下形势。

况且曹操大军远征,无论是粮草,供给,舟车劳顿,这些细小因素对孙刘都相对有利,加之一道长江天堑,以孔明,周瑜等人的智慧,岂能不知合则两利,分则两败呢。

所以综上所述,孙刘联手乃是当时天下趋势,亦是唯一抵抗曹军的办法了,个人见解!



小胖子驴哥


在当时局势中,曹操是天下最有实力的,而且曹操又是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一心想要灭掉刘备、孙权,完成统一的霸业。而孙刘当时相比曹操而言实力相差悬殊,无法单独与曹操抗衡,若不联合只有逐个被灭的下场。但若联合则完全不同,两国的实力相加则可与曹操抗衡;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不合作的且不说赤壁之战能否取胜,但以后必然会被曹操各个击破。当时如果没有刘备合兵,东吴朝廷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倾向于让孙权投降的。而刘备的出现,也让孙权大军更加有战神曹操的信心。

两方进军路线,可看配图所示。



灥靐飍羴麤龘


赤壁大战,孙刘联合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将孙权不能联合刘备,那么结局必输无疑。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其影响延绵数十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方大定的曹魏军团开始将目光投向南方。此时,东汉末年的烽火硝烟未尽,但逐渐显露出峥嵘格局。孙吴政权经营江南多年,占据了传统的鱼米之乡,虽然南人陆战实力不济,但拥有着当时和荆州水军并驾齐驱的一流水军。借助长江天堑,大有和曹操分庭抗礼,划江而治的迹象。

东吴西边,两湖区域则是刘备盘踞的场地。虽然相较于曹魏和孙吴,刘备的总体实力不济,但是刘备同样拥有自己的优势,三国第一智囊——诸葛亮是其军师,武力值一流的五虎将是其座前统帅,虽然士兵数量不多,但大都身经百战,在诸葛亮等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有着当世不敌之勇。

再往西,则是占据了广袤川地的刘表。只是刘表(刘璋)为人赢弱,为帅不才,守土不力,攻土无能。从未曾入过曹操等人法眼。而地少兵稀的刘琦更是毫无存在感,完全一个路人甲。

那么对于东吴而言,当时身边能够联合的,不管他愿不愿意,只剩下刘备。另外一个实力够强的潜在合作者,却是相隔千里,在遥远西北的马腾。远水解不了近渴。除此之外,孙刘联合有着共同的利益,当时刘备不仅面临着孙吴的困境,甚至处境更差。

首先曹操一直视刘备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曹营之时,便有天下英雄为君和操耳。刘备绝非池中之物,曹操深知这一点。特别是刘备从毫无立足之地,到最终占据两广的地盘,逐渐露出争霸的面目,曹操深感威胁,要将立足未稳的刘备政权消灭在萌芽之中。

其次,和孙吴不同的是,刘备一直未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始终处于颠簸流离之中,寄人篱下的刘备没有任何根基。所以刘备的实力在三方中最弱。

最后,刘表和刘备拥有宗亲关系,曹操一直担忧刘备会趁刘表虚弱之际,乘其不备取得荆州的实际管理权。而一旦拥有荆州这块丰饶的地盘,又夺得荆州精锐水师,那么以刘备军团已经完全成型的高级智囊和统帅集团,完全可以成为抗衡曹操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所以实力尚弱,但潜力又巨大,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既然合则两利,分则两害,那么所对于和孙权的联合,绝对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但是如果孙权一意孤行,仅仅依靠孙吴的实力,那么能否有效应对曹操呢?

答案自然是不能。

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道义上的制高点。

不管孙权承不承认,一旦曹操祭出汉献帝这面旗帜,那么孙权如果不降,便终生背上了谋逆的恶名。要知道,之前都是诸侯之间的相互争斗,而现在时局相对已定,汉天子在手的曹操拥有着东吴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次,东吴的实力。

东吴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水军,然而,这一优势却随着刘璋投向曹操获得精锐的荆州水师后荡然无存。另外,如果不能联合刘备,曹军必然轻而易举一手拿下整个长江中上游区域。那么有着同等实力的水师,又占据着上游的优势,那么东吴的水军又能支撑多久?

最后,东吴的军心已然不稳。

曹军大军压境,东吴政权就已经乱作一团,其中投降派占据着多数。如果不是周瑜等少数举足轻重的人坚决抵抗,那么东吴实际上在一开始就已经军心动摇了。而后,诸葛亮舌战群儒,将东吴一众文官谋士怼的哑口无言。除了依靠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自然还有刘备两万兵力作为后盾。不然,任凭你舌灿兰花又怎能让这些人以卵击石?

所以,如果孙权认不清形式,不能连刘抗曹,坐视曹操占据荆州,击溃刘备,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东吴,那么以东吴仅仅能抽出数万的人马,何以抗衡曹操的十多万大军?最终必然落得功败垂成,身败名裂的局面!


Crazy历史


1.孙权联手刘备是国内局势逼迫的。

当时,刘备、孙权任何一家的势力与曹操都不能同日而语,曹操”奉辞伐罪,旄麾南指”时,荆州刘琮束手投降,曹操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时,迫不及待的给孙权下了文绉绉的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当时孙权是战是降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在周瑜,鲁肃这些主战派分子的劝谏下,才增强了抵抗的决心。

而自孙策遇刺、年仅19岁的孙权接手江东后,江东就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庐江太守李术起兵造反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庐陵太守孙辅暗中通曹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孙暠还企图篡孙权的权位,丹阳太守孙俨已被人杀死了,山越又趁机作乱………江东就没有过宁静的日子。



孙权用三年的时间平复了动乱,又处心积虑地安定地方世族,招揽名士,又用了五年的时间,到建安十三年,才灭掉了黄祖,为哥哥孙策报了仇,这样人们才开始相信这位黄口孺子的执政能力,才暂时稳定了江东局势。

可是,还没有歇一口气,同年,曹操就铁骑南下,荆州刘宗束甲投降,又打得刘备丢盔弃甲,把战火烧到了孙权的家门口。孙权深知,这 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江东已历三世的他,在骨子里是不想投降的;但由于内患不断,导致势力单薄,当时孙权能征惯战的精锐部队只有区区3 万人,孙权自忖没有能力与曹操抗衡,迫不得已,在鲁肃不失时机地提出联合刘备共同抗曹的策略的时候,他才决定联手刘备抗曹。



2.刘备尽管有长坂坡之败,但并没有倾家荡产,他有可以利用的力量,

刘备曾标谤自己是中山靖王第十七代后裔,是刘皇叔,这名头好,可以利用;刘备当时受了重创,但自己还有嫡系部队一万多人,再加上江夏刘琦一万水军,兵力约有2万人,而且武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顶尖猛 将,又诸葛亮也加入刘备军事集团,还是有一定的力量的;在军事上,从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多个帮手,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3.刘备也需要联手东吴抗曹。

当初,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就有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把刘备的筷子都吓掉了,为了让多疑的曹操今后不加害自己,刘备不得不与曹操分道扬镳,彻底与曹操撕破了脸,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当时曹操正亲率虎豹之骑追杀刘备,在当阳刘备已丧魂失魄、抱头鼠窜,刘备只能放弃原来去江陵的计划,前往江夏。

而刘备审时度势,放眼天下,北方基本上已经被曹操掌握,天下有能力的人也就孙权与刘璋了,曹操要置自己于死地,自己已在颠沛流离的状态,早知孤掌难鸣、孤力难支了;自己单方面抗曹困难重重,所以,联合孙权,也是刘备的迫切需求,况且,诸葛亮早在隆中对中也认为东吴“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



4.曹操逼 的。

曹操是胸怀大志的主,从莅临长江边作的《短歌行》一诗中就可以看出,他妄图统一中国的野心随年龄的增大更加膨胀起来,他此时已经灭掉了袁绍、吕布等等英雄豪杰,他是绝不会让孙权在江东坐大的,可以说夺取江东势在必得;这就下了充满杀机的战书,不过,曹操太过自信了,此举导致了孙权联刘抗曹!


所以,国内形势、刘备的境遇和力量、曹操的大军压境是孙权联手刘备抗曹的根本原因!在群雄已灭,无人与曹操叫板的时候,如果孙权不联手刘备,东吴单方面要取得赤壁之战这样规模的胜利,是痴人说梦,是根本不可能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赤壁之战,孙权为什么要联合刘备一起抗曹,没有刘备,孙权能赢吗?咱们先来说一说孙权为什么要联合刘备:

曹操在被征乌丸后,基本上算是统一了北方,曹操何等抱负,经过了多年的杀伐征战,自己的雄心壮志已经快要实现。于是率大军南下,直取荆州,荆州战略要地,兵家必争!刚到荆州不久,刘表死了,随后他的儿子刘琮投了降。
曹操剧照



对于想建功立业实现伟大政治抱负的曹操来说,可谓春风得意!遂率精兵五千,夜以继日追赶刘备,刘备败当阳,走夏口。此时,一直处于弱小的刘备,经过曹操的凌厉追击,真正是无回击之力!巴不得有神仙相助!

于是江东孙吴的鲁肃来了,传递了孙刘联盟的好消息,刘备是英雄,一拍即合。哪鲁肃为什么回来?那肯定是代表孙权的意志,也就是说,孙权批过的。孙权为什么要联盟?

刘备剧照

群雄逐鹿,到此时,就曹操、刘备、孙权三家了。并且曹操势力最强,给孙权的信中,号称80万大军。周瑜大都督曾对孙权说"拨五万兵马抵抗曹军,而孙权说先拨三万,后再补给"由此可见,曹军南下,联合刘备是必然。毕竟刘备手上还有两万兵马。不联合,自然唇亡齿寒。

周瑜剧照

没有刘备,孙权能赢吗?现在看来,能赢,因为赤壁之战,东吴周瑜是整个战争的总指挥,如果真要说刘备方面也是出了力的,那就是诸葛亮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

但是历史是不可能假设的,因为,面对曹操来势汹汹的大队人马,如果曹操不骄傲轻敌,如果曹操的兵马没有不服水土,如果曹操改变作战方略。


葱葱那年


个人观点:

赤壁之战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刘备,若是孙刘没有联盟,东吴未必能打赢。曹操征讨江东的同时想顺便灭了刘备,那么孙权和刘备就有了共同的敌人,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就变得非常的合理;其次,刘备在当时被夹在曹操和孙权两方之间,即使刘备当时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是如果曹操和孙权两军一旦交战达到白热化的状态时,刘备的两三万余兵马就可以左右任何一方的胜负。


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是自己的盟友

曹操自得了荆州以后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刘备在江夏与刘琦汇合后,曹操才暂缓攻击的姿态。根据正史中的记载,关羽手中有一万余兵马,刘琦在江夏城中也有一万余兵马防守,两军合到一处,曹操想要快速攻陷江夏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江东的孙权也虎视眈眈的盯着曹操大军的动向。

而孙权一方在不知道刘备是什么态度时,也怕在和曹操作战时,刘备率军偷袭江东蜀地。如果和曹操开战时刘备偷袭,东吴就处于首尾不能相顾的状态,前方赤壁战场也很容易遭受大败,那样东吴政权就危险了。所以孙权采纳鲁肃的建议联合刘备共同抗曹,把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盟友这在当时也算是上策。


刘备虽弱但是可以影响赤壁之战的胜负

赤壁之战时,曹操和孙权是当世间最大的两位诸侯。而刘备只能算上是某地区的一股势力,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千万不要小瞧了刘备的作用。

赤壁之战中,如果孙权和刘备没有结盟,而是三方各自为战。在曹操和孙权互相攻伐的时候,刘备就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刘备想要攻伐曹操则孙权方有很大的几率获胜;而刘备若是想趁机占取江东部分领土,作为将来攻打西蜀时和孙权借兵借粮的谈判筹码,那么对孙权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


总结:如果当时刘备不处于曹操和孙权之间,那么赤壁之战东吴是完全有把握战胜曹魏的。正史中周瑜是位非常有才能的军事将领,而且主战场在自己的经熟悉的地理环境中;而曹操这边还没开战军中就发生了瘟疫,荆州军本身士气就有问题加上瘟疫士气就更加低落了,如果这样东吴还不能打赢曹操,那么江东立足多年还真是庆幸。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曹操死了、刘备死了,甚至曹丕、曹睿都死了。孙权还占着江东,至少说明孙权脑子可以,没把东吴玩烂。

既然孙权脑子没问题,那联合刘备至少不算昏招。

现代很不多人看不起刘备,认为刘备在赤壁之战就是个打酱油的,功劳全在东吴周瑜。

但我们看结果,刘备不仅拿下荆州,还娶了孙权妹妹,三国志写得是“孙权惧”。

刘备在荆州呆了六七年,可没光混日子。拉拢不少荆州大族。

刘封,是长沙刘氏的外甥。诸葛亮的关系,还有庞统。

孙权连偷袭盟友的事都干得出来,难道会好心将荆州让给刘备?会有这样的相法,只能说小看孙权的无耻,也小看刘备的实力。

至于题主的问题,实在不好假设,战争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一场战争没打完,谁也不敢说自己会赢。

我们能在这里扯,也只是瞎bb,没准就因为曹操疫病大爆发,无力为战了呢。

不少人非得把疫病当成曹操兵败的借口,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