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为什么总是写不好?

活动中心17653708


尊敬的题主,很高兴和你交流这个问题。因为没看过你写的楷书,也不知道你学了楷书多少年,每天花了多少时间,读了多少理论书籍和字帖。所以我的说法可能对你就没多大帮助哦,仅供参考,只做交流。

书法里面有个说法,行书是楷书的快写,草书是行书的快写。

按照这个说法,从楷书到行书的过渡要求,对楷书的技法非常非常熟练。做到得心应手,信手拈来。这个快怎么衡量呢?

有个学书法十多年的40多岁的老师,让我坐着歇看书一至两分钟写一个字。但我有时候就是要站着写,两分钟要写四五个字,甚至六七个字。我写的楷书和他写的楷书一对比,我写的反而还好的多。我的书写速度和视频里面田蕴章老师书写的速度,虞中南老师书写的速度相比,又慢了许多。

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说的东西是相对的,是主观的。没有具体的标准的,不客观的。

所以我练书法是不追求速度的,我是顺其自然的,我相信功到自然成,水到渠成。

从字帖里面可以发现,有些东西是自然形成的,熟练程度高,书写速度快就会自然形成的,不是书写者故意去做出那种视觉效果的。现在的搞视频教学的书法老师们,把那些自然形成的细微的东西都要求学习者去模仿,在书写的过程中去做那个动作。我觉得这就不天真不自然。

最后建议你找一些明师给你看看字,让他给你提点意见,分享一下学书法规律。书法不易,题主也要做好望山跑马的心理准备哦[呲牙]

祝你进步,学有所成。


安雅威


楷书与行书是不同的两个书体。

书法入门,大家基本上都是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学习其它书体就有了牢固的基本功,学习其它书体进步也能很快。但为什么从楷书向行书转化总感到力不从心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学楷书的时间较长。在长时间里对楷书学习下足了功夫,从楷书的结构、笔法你已牢牢的掌握,形成了手腕楷书运笔的能力,也成为楷书运笔的固定习惯。当你向行书转变的时候,因行书与楷书的结体不同、运笔不同,初期必然感到很别扭。这主要反映在手腕的“不听使唤上”。因此,写出的行书体总感到不满意,而表现上总脱离不了楷书的笔法。为什么有的人楷书写得非常好,而行书不太敢写或写不好呢?主要问题恐怕就是过渡时的方法欠妥,导致行书进步较慢。

二是,也存在着对行书的结体、用笔方法等知识的缺乏了解,故而不能正确的运用。

解决从楷书过渡到行书写不好的问题,我认为解决的最好办法:重点练习行书,等过一段时间后,两种书体再同时交叉练习,反复体验两种书体的笔法,逐步脱离写行书时带有楷书特点的不适应和别扭。周而复始、久而久之,通过比对强化,有重点的行书练习,写行书就会一步步变的得心应手了。这是我的体会。



建飞图文


楷书和行书,是两个不同形式的范畴。

只要问及行书的基本功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楷书了。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基于对苏轼“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的书法理论的认识偏差,因而才有了那些诸如“站都站不稳,还想跑?”、“站上十年功,跑得快如风”有关书法的言论,他们把行书的基础看成是楷书,或着说,练好楷书是写行书的必经之路。

当然,对于人类来讲,先会爬再会站而后行走,这是一个肢体成熟的渐进过程,但以此套用在书法的成长过程却是不对的。

苏轼“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实际上描述的是三种书体诉诸人的感觉,而不是在表达学习书法的递进过程。因为草书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楷书不沾边,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行书虽然脱胎于楷书,由楷书演变而来,但是不是就可以说,楷书写好了,行书就一定能写好呢?

不是的,它们之间没有递进关系,虽然行书来源于楷书,但它们是不同的书体,书法规则、运笔规律、握笔姿势都有所不同,甚至在行书的书写过程中,要摈弃大部分的楷法才可以,比如行书是出锋的,而楷书是藏锋的;折笔,楷书宜方正而行书要圆润等。

现实书法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楷书写好的人,行书未必写得好;而行草书写得好的人,其楷书却不怎么样,因此它们并不存在必要的关系,楷——行——草,更不是指学习书法的渐进过程。

因此,想写好行书,必须抛弃所学过的楷法,忘掉一切,从零开始,认真临写行书法帖,深入向古人学习,认真琢磨古人的笔意笔法,你才能下笔有方,否则,你如果认为,楷书写潦草一点,速度快一些,就是行书,而不去临帖,那么你永远也写不好行书。


秋夜为我长


一般来讲,写好楷书就能写好行书。行书分为行楷和行草这两种。从楷书过渡到行书,一般指的是过渡到行楷。行楷的书写与楷书的书写其间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在笔势中楷书是隐藏的,而行楷则是将这笔势用牵丝或者笔断意连的方式进行表达出来。因此,学好牵丝和笔断意连的技巧是楷书过渡到行书书写的重要关键所在。

第一、笔画方面的变化

我在上边有说过,楷书跟行楷的区别是楷书的笔势是隐藏的而行楷的笔势是通过牵丝和笔断意连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它们的笔画的变化也是为了适应从隐藏式走向表现。

第二、偏旁部首方面的变化

偏旁部首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一些连笔的书写。将楷书中两个笔画或者三个笔画的偏旁部首,用一个笔画的形态进行书写表现出来。

第三、结字方面的变化

行楷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楷书的快速书写。因此在字的结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简化来书写。

我在头条号“书法有云”中,曾发过几篇详细的论述行楷的一些书写规律的技巧文章,以及行楷的一些书写字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并前往查看。



总而言之

如果楷书的基础打的很牢固,那么行楷的学习理论上来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是将它们的连笔部分做一个专门的学习,就可以写好行楷了。


书法有云


我临摹柳公权的楷书10余年。

一开始接到接触到行书的时候觉得很别扭,有很长时间也转不到行书上去,自己很苦恼,认为这辈子也不会写行书了。主要是楷书和行书的笔法不一样。

楷书要求一笔一画,书写的速度很慢,而且几乎都用中锋书写,而行书则不然。行书可以用侧锋,而且书写的速度要快。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天天练习。不求收获,只求耕耘,只有保持这种心态,反复练习,反复揣摩,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你的书法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水电工老路书法


有人以为,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写好了楷书,速度快点行书自然好,这话绝对是错误的。楷书一笔一划都是在法度中运行,行书是在笔意连贯的动作中运行,两者不太相同,所以楷书到行书思想上和运笔上都要有所转变。当然楷书是行书的基础,写好,再练习行书,自然容易,如果还是写不好,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写的比较随意,今天看到米芾行书好,就写一通,过几天看到赵孟頫行书好,又对着帖子写一通,殊不知,这些书法家的优秀法帖都是长年练习出来,哪能是我们三两年攻克的,他们的用笔,握笔的姿势,用的纸张,用墨都是不一样的,很难去同时兼顾,左右领会。

2.思想没有变过来,还是写楷书的思维,楷书练习久了容易死板,楷书相对于行书,少了一点笔法的灵活和连贯性,楷书到行书思维有较大的跳跃。

3.可能是腕部基本功没练好,或者灵活性不够,出现了僵化。

解决办法,

1.练习赵体楷书,赵体无真楷这句话被历代书法家所承认,他的意思是说赵体书法没有真正的楷书书法。其实我们翻开赵孟的楷书书法,基本上也就是这样。赵孟的楷书写的非常飘逸潇洒,带有很浓的行书味道,因此赵体无真楷。可以练习《胆巴帖》多揣摩下楷书的行书笔意。

2.多学习行书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行书笔画呼应牵连方式有三种,一为钩挑呼应,二为牵丝相连,三为笔画合并。

练习的时候要停下来揣摩一下,如何用笔,如何调整笔锋的变化。

3.掌握行书结构变化,楷书书写时要严格体现文字原型,尽管结构繁杂、书写麻烦,但也不能随意精简。而行书的书写则不同,它可以根据文辞内容、配合写意抒情、方便临场发挥而对结构进行调整,有时甚至可以删繁就简地处理文字,掌握结构变化,心中有数,自然会提高练习效果,


良品文化


1、楷书练久了,确实用笔会比较缓慢,不太适合行书的使转连带,行书要活络;

2、比起楷书,行书写不好,还有在于行气,就是字与字的连贯问题,楷书只要写得整齐划一就可以,但行书很讲究行气;

3、楷书临帖临得好,写出来的字,总体感觉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行书你临圣教序看起来很好了,但一旦创作一副作品,就发现比楷书难。

4、建议不要一味的练楷书,也不要一味练行书,我感觉应该结合起来,才能让楷书不生硬,让行书不漂浮。

以上,练书法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坚持,多练,似乎也没特别的秘诀。

唯手熟尔,本人也是一个爱好者,广交朋友,欢迎关注。


设计师清华


作为一个书法老师谈谈自己的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楷书和行书在用笔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这样说,楷书好不必然行书就好,如果您学习的目的是行书,我不建议从楷书打基础,从篆隶开始学习,过度到行书比较容易一些,行书的用笔多从篆隶来,他们是一个体系的,相对容易一些。

如果您开始学习行书。不建议学习刻帖,比如集王圣教序,初学次帖难得笔法,容易写僵化,也不利于创作,可以从墨迹本开始,比如智永千字文,书谱,孝经都是不错的学习范本,掌握笔法后再学刻帖要容易一些,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齐鲁书画院杨老师


写不好,说明你眼高手低,或许看过很多字帖,也临写过不少字帖,可是你的心始终没有沉下来,你的楷书,其实练得并不理想,自鸣得意,那往往是被假象掩盖了。应该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将楷书彻彻底底练好。楷书练好后,对于悟性强的人,会明白很多道理,但并不等于就能顺利过渡到行书。打个比方,你能骑自行车,并不代表你会骑摩托车或开私家车。


信真信善信美


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后来有老师说,楷书要当行书写,行书要当楷书写。区别在于楷书的牵丝从空中划过,不落在纸上,所以能看到笔势,看不到牵丝;行书的牵丝落在纸上,能看得见。此后,按照这个方法写楷书,再转写行书就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