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庄婷婷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春节和学校春季新学期变得非常特殊。

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系,师生们通过线上专门会议、微信群等自媒体手段,对疫情防控、线上教学、课程督导、学生管理等方面出台迅速出台工作方案,第一时间调动了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自疫情防控工作伊始至今,虽未曾碰面,但全系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均有序、有效的开展。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师生互动答疑

身正为范,教师认真实施线上教学工作

为了不让寒假里放松、懈怠的情绪影响到新学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春节刚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系就召开全系视频工作会议,组织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从严加强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并对新学期的防疫、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进行细致部署。

会议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将全体教师的干劲调动起来;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师生发出了《师生同心,“艺”力无限》倡议书,鼓励师生在疫情面前要做到律己与坚守,并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工具和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质量,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虽然该设计与艺术系在二月初制定并出台了《设计与艺术系线上教学预案》,但在家办公和线上教学,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

上好一节线上课程,老师们需要付出比平时多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

年轻教师吴晓程老师,在刚得知开学后将网络授课的消息后,就立刻着手各项准备工作。由于老家没有好的录播环境,白天又需要兼顾年幼双胞胎孩子,基本上需要等晚上哄完孩子睡觉后,十点多才能开始进行教学ppt、录播视频、视频剪辑配音、压缩输出视频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一个十多分钟的视频微课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进行打磨,经常晚上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觉。

智慧树、超星、雨课堂、钉钉、企业微信、荔枝直播……前期,吴晓程老师尝试摸索了各种平台,还邀请学生提前测试软件功能。

在网络授课过程中,还有可能碰到其他的突发状况,比如会被家里孩子打扰或者网络条件差等情况,为此,吴晓程还数次转战至饭店进行课程直播,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深夜餐桌备课

吴晓程只是线上教学老师们的一个缩影。

基于设计与艺术系的课程特点,对于课堂互动、监督学习、实操指导等问题,老师们讨论得出了让学生线上打卡签到、线上课堂期间随机提问互动、随机抽点学生作品“线上同伴互评+教师讲评”循环反馈模式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对于个别家中无电脑设备或网络信号较差的同学,会针对实际情况,鼓励其使用手机在线用心听直播,同时再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线上资源进行补充学习。尽量做到每位学生课程不落下,知识不落下。

每次课程结束,老师们会通过网络平台布置适当的作业并及时批阅和辅导。对于少数的提交作业不及时的同学,老师们会利用平台短信进行督促提醒并使用即时聊天软件进行沟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和作业质量,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增强自律力,不做“网课困难生”。

据统计,2月份线上教学共涉及19个班级728人,到课率达到98.59%,4周累计迟到13人次,平均每周迟到率0.45%,百分百到课率班级有7个。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学生互评与教师讲评

春风化雨,时刻关注师生身心健康状况

自1月26日起,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艺术系针对全体编内外教师、全体学生的健康状况建立起每日信息反馈机制。

该系办公室充分利用电话、短信、微信、QQ通过企业微信平台调查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掌握。学生层面也通过建立 “班级—年级—系部(学工)”三级监督体系,学工办副主任带领三位辅导员,重点突出“班委带领下的班主任负责制”。

全系学生1105名学生,为了保证每天获取最真实、及时得学生动向,辅导员、班主任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24小时投入工作状态,使信息摸查工作关注到每一位同学,建立一人一表,一人一档信息,针对个别特殊情况的学生做到每天回访掌握情况并做好记录,数据排查做到了“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确保了数据上报及时、准确。

2019级辅导员陈周丽不但做好每天的日常排查报送工作,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疫情防控意识。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陈周丽

她主动倾听学生诉求,对学生近期普遍咨询的开学返校时间、车票退订、实习实践等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和服务指导,叮嘱每个学生戴口罩,勤洗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服从安排,不提前返校。她对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轻微感冒症状的同学,及时电话、微信沟通,了解症状,安抚惶恐、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每天都忙碌、充实。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信息数据摸排汇总

薪火相传,莘莘学子在疫情防控中彰显机电校训

“求实、求精、求新”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

“防疫”长城不是一天构筑的,为拿下每一个“据点”,需要全民参与。青年学生们也积极作为,参与到属地的防疫防控工作中。

茅晓阳同学是杭州余杭人,是一位党员,还是一名退役士兵。2020年一月末,他所在的村只设置唯一通行路口并安排专人轮班值守。考虑到各个路口虽已封锁,但防止个别人不顾危险翻越,他主动请缨承担夜间的巡逻任务。每晚20:00,他对各个道路封锁点进行巡逻观察,防止他人进行翻越。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王慧同学是安徽蚌埠五河县人。自疫情爆发后,她与家人坚持为县医院送餐。每天早上5:30起床做好隔离消毒措施,到店里帮忙洗菜、打杂、打菜,把做好的饭菜打包、装箱放到车上,然后和父母把饭菜送往医院的120急救中心、感染科、隔离人员等各个楼层的科室。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徐怡冰同学是杭州萧山人。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每天协助小区保安和社区人员给出入小区的住户测量体温,检查出入证,检查健康码,劝导小区居民尽量不要外出,外出需戴好口罩;劝导外来人员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进入小区……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类似的学生志愿者还有很多,同学们用实际行动来守护家人和社区居民的生命健康。

自企业开始复工起,陆续有四位毕业班的同学回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他们也成为了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重点“关注”的对象。工业设计1702班刘宇鑫同学为了支持杭州市江干区丁桥新经济产业园复岗复工,经系领导批准后于2月27日正式复工。他出行必戴口罩,配合疫情期间地铁公交出行秩序,出示杭州健康码,与他人保持距离,勤洗手,勤消毒。实习过程中,他积极向公司前辈学习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参与企业钉钉员工健康打卡项目,提醒员工按时填报个人健康信息,每日为员工分发口罩、登记体温,用实际行动支持复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

浙江机电职院师生携手,搭建“战疫·保学”立交桥

鲜花已开、春意渐浓。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表示,该校全体师生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获取的宝贵经验、坚定意志、积极心态和自律精神留存下来,投身到浙江机电职院的双高建设中,运用到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