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四大将与第五大将,原来有这么多的渊源故事和精彩传奇

提到开国第四大将与第五大将,军迷们自然就知道是陈赓和谭政了。但他们之间的渊源故事和精彩传奇,不知军迷朋友们了解多少?

开国第四大将与第五大将,原来有这么多的渊源故事和精彩传奇

他们是同乡

“惟楚有才,于斯唯盛”。陈赓长谭政4岁,两人都是湖南湘乡人,离毛泽东的家乡比较近。陈、谭两家相距也就是五公里左右,都是当地的大户,两家祖上即多有来往,并且还是世交。这使得两人从很小即多有接触和交往。

他们是同窗

谭政所在的南竹山村,当时办了一所远近非常有名的国民小学。聘请的老师在方圆几个乡的学校中也是比较有名气的。于是,陈赓也来到这所小学读书。这样,两人从少小时的朋友,进一步又成了同窗。由于陈赓比谭政大几岁,所以陈对谭照顾有加,谭对陈则敬重有加,两人关系处得一直很好。

他们是亲戚

谭政初级小学毕业后的一年,与陈赓的四妹妹秋葵(名传鹄)订婚。在当时看来,这门亲事应该是“门当户对”。几年后,18岁的谭政与15岁的秋葵完婚。这样,陈赓与谭政在同乡、同窗、好友的关系上,又加了一层亲戚的关系。陈赓成了谭政的“大舅哥”。

开国第四大将与第五大将,原来有这么多的渊源故事和精彩传奇

他们都有着精彩传奇

陈赓出身黄埔一期,在学校时即声名赫赫,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陈赓参加东征时,曾背着蒋介石撤退,等于是救过蒋介石的命;陈赓被捕时,蒋介石曾百般利诱始终不能得逞,在不能杀的情况下最终又放了陈赓;陈赓参加长征时,率干部团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张国焘的诬陷;陈赓在抗日战争时期,率386旅大杀四方,驰援娘子关,设伏响堂铺,令日军闻风丧胆;陈赓在解放战争中,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战略进攻时,陈(赓)谢(富治)兵团独挡一面,威名赫赫,攻洛阳、战淮海、渡长江,大进军中南,陈赓可谓居功至伟。

谭政的精彩传奇在于:参加秋收起义和三湾改编,是毛泽东的第一任秘书,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即是他抄写的;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参加《古田会议》筹备工作,研究起草决议材料;撰写《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中央加按语转发,称他的文章“对我军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八路军政治工作和干部政策研究深入、见解独到,受中央委托起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古田会议”后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解放战争中,在东北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新式整军运动,不仅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还向全军推广了经验。

可以看出,两个人一武一文,都有很多精彩传奇,都在自己的战斗领域里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位列开国第四第五大将

1955年大授衔时,陈赓与谭政双双被授为大将军衔,并且名次还比较靠前,陈赓是第四名,谭政是第五名。

陈赓说过:“我与谭政一武一文同授大将,才是最有意思的事!”

陈赓的一句“最有意思”,是道不尽的两人的渊源故事,是道不尽的两人的精彩传奇,是道不尽的两人的辉煌篇章!

开国第四大将与第五大将,原来有这么多的渊源故事和精彩传奇

主要参考文献:《陈赓传》《谭政传》《开国大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