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四大將與第五大將,原來有這麼多的淵源故事和精彩傳奇

提到開國第四大將與第五大將,軍迷們自然就知道是陳賡和譚政了。但他們之間的淵源故事和精彩傳奇,不知軍迷朋友們瞭解多少?

開國第四大將與第五大將,原來有這麼多的淵源故事和精彩傳奇

他們是同鄉

“惟楚有才,於斯唯盛”。陳賡長譚政4歲,兩人都是湖南湘鄉人,離毛澤東的家鄉比較近。陳、譚兩家相距也就是五公里左右,都是當地的大戶,兩家祖上即多有來往,並且還是世交。這使得兩人從很小即多有接觸和交往。

他們是同窗

譚政所在的南竹山村,當時辦了一所遠近非常有名的國民小學。聘請的老師在方圓幾個鄉的學校中也是比較有名氣的。於是,陳賡也來到這所小學讀書。這樣,兩人從少小時的朋友,進一步又成了同窗。由於陳賡比譚政大幾歲,所以陳對譚照顧有加,譚對陳則敬重有加,兩人關係處得一直很好。

他們是親戚

譚政初級小學畢業後的一年,與陳賡的四妹妹秋葵(名傳鵠)訂婚。在當時看來,這門親事應該是“門當戶對”。幾年後,18歲的譚政與15歲的秋葵完婚。這樣,陳賡與譚政在同鄉、同窗、好友的關係上,又加了一層親戚的關係。陳賡成了譚政的“大舅哥”。

開國第四大將與第五大將,原來有這麼多的淵源故事和精彩傳奇

他們都有著精彩傳奇

陳賡出身黃埔一期,在學校時即聲名赫赫,是著名的黃埔“三傑之一”;陳賡參加東征時,曾揹著蔣介石撤退,等於是救過蔣介石的命;陳賡被捕時,蔣介石曾百般利誘始終不能得逞,在不能殺的情況下最終又放了陳賡;陳賡參加長征時,率幹部團巧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擺脫張國燾的誣陷;陳賡在抗日戰爭時期,率386旅大殺四方,馳援娘子關,設伏響堂鋪,令日軍聞風喪膽;陳賡在解放戰爭中,聞夏、同蒲、臨浮三戰三捷,中央軍委向全軍發出《關於陳賡縱隊作戰勝利通報》,戰略進攻時,陳(賡)謝(富治)兵團獨擋一面,威名赫赫,攻洛陽、戰淮海、渡長江,大進軍中南,陳賡可謂居功至偉。

譚政的精彩傳奇在於:參加秋收起義和三灣改編,是毛澤東的第一任秘書,毛澤東的《井岡山的鬥爭》即是他抄寫的;任紅四軍軍委秘書長,參加《古田會議》籌備工作,研究起草決議材料;撰寫《關於紅軍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見》,中央加按語轉發,稱他的文章“對我軍政治工作從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轉變,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八路軍政治工作和幹部政策研究深入、見解獨到,受中央委託起草《關於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被認為是繼“古田會議”後的又一“重要歷史文獻”;解放戰爭中,在東北組織開展卓有成效的新式整軍運動,不僅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還向全軍推廣了經驗。

可以看出,兩個人一武一文,都有很多精彩傳奇,都在自己的戰鬥領域裡作出了傑出貢獻。

他們位列開國第四第五大將

1955年大授銜時,陳賡與譚政雙雙被授為大將軍銜,並且名次還比較靠前,陳賡是第四名,譚政是第五名。

陳賡說過:“我與譚政一武一文同授大將,才是最有意思的事!”

陳賡的一句“最有意思”,是道不盡的兩人的淵源故事,是道不盡的兩人的精彩傳奇,是道不盡的兩人的輝煌篇章!

開國第四大將與第五大將,原來有這麼多的淵源故事和精彩傳奇

主要參考文獻:《陳賡傳》《譚政傳》《開國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