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一生功,只為傳承廣西不屈的基因,南疆武館黃志遠了不起


畢一生功,只為傳承廣西不屈的基因,南疆武館黃志遠了不起

核心提示:判斷一個民族的生命力,要看她能否把自己的光榮傳統凝成永恆的力量,並演化為後世的精神圖騰。請看報道——

一路風塵,就在這樣的秋高氣爽,採訪車行駛於中越邊境那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桂西南的風情也在車輪迂迴中漸漸地展現開來。

此時此刻,帶著無比的虔誠,懷著無限的嚮往,向著心中的方向,中午時分順利抵達此行目的地——地處邊城靖西的南彊武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家武術館雖不大,且地處南疆邊陲,卻因館長黃志遠的武德武藝而享譽海內外。

畢一生功,只為傳承廣西不屈的基因,南疆武館黃志遠了不起

【上篇】精武藝,鑄武魂,傳承一個基因。

一個基因,可以影響一個民族的興衰。

在歲月流轉中,廣西人民那一脈相承的不屈基因,已構成了八桂大地上的精神氣象,構成了壯鄉這片熱土的英雄氣質。

歷史上,地處祖國南疆的廣西有過像瓦氏夫人、袁崇煥、馬君武、梁漱溟這樣的英雄與學者,近來更是有白先勇、李寧、莫慧蘭這樣的文學大師和體育明星。

可以說,每一位八桂兒女的血管裡,流動著的是和他們一樣的血液,而在這血液裡,不僅承繼了他們的容貌,也承繼了他們勇敢、堅韌、聰慧、努力的品質。

黃志遠,廣西靖西市南疆武術館館長、廣西一級拳師、中國武術金虎六段、全國優秀散打教練員,在他的身上就流淌著廣西人的方剛血性,30年來親手培養出武術散打“江西國際邀請賽”冠軍一人、全國冠軍一人、省級冠軍五人、地區級冠軍十六人。

在這裡,就讓我們一起去閱讀他那豐厚而精彩的人生片段吧!

廣西靖西市,中越邊陲一顆璀燦的明珠,歷來民風淳樸又強悍,壯族民族英雄儂智高、明代抗倭英雄瓦氏夫人等就出生在這裡,他們均以精湛的武術技藝訓練隊伍,抗擊外國侵略者,受歷史名人的影響,壯族群眾歷來都有習武風俗,尤其是80年代以來,靖西習武愈濃,鄉間村屯年輕人都喜歡拜師習武。在長期的習武過程中,靖西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傳統武術——壯拳。

壯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動作彪悍粗獷,形象樸實,功架清晰準確,沉實穩健,拳剛、勢烈、多短打、擅標掌、少跳躍,出拳結合使用壯語發音,借聲摧力。

土生土長在靖西的黃志遠,從小聰明好學,13歲就開始跟叔叔學習壯拳,1966年小學畢業時,由於家庭成分的牽連,他失去了上初中的機會。無奈之下,父母只能將他送到當時的縣農業中學,平時主要功課是野外放牛,無聊至極的黃志遠除了痴迷壯拳,還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拉小提琴等。1968年,農業中學解散,年僅15歲的黃志遠加入了勞動掙工分的行列。

環境可以造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滅一個人。

從此,他過早地成熟了,成熟得令左鄰右舍驚異;他過早地懂得了堅韌,堅韌得使大人們難於置信。因他練過武,17歲後力氣更大得驚人,在70年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時期,勞動中常常肩挑兩百來斤,還行走自如,讓大人們目瞪口呆。

努力奔跑奮鬥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機會改變命運,書寫自己的人生傳奇。

1976年下半年,時值政策剛剛鬆動之際,黃志遠就帶著夢幻隻身出外闖蕩,最初在廣西百色和田林,後又跑到雲南、貴州等省,各地的建築工地上流下過他的辛勤汗水,木工隊伍裡有他的忙碌身影,累活髒活都幹過,他說靠自己力氣掙錢沒有什麼丟人的。

練武術,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最忌諱的就是固步自封,夜朗自大,得走出去,得多交流。

流浪在遠方的黃志遠,武術夢卻從未停止過,掙錢之餘,堅持練武,不管走到哪兒,都喜歡往武術人堆裡蹭,夢想著有一天練就一身好武功。

後來,他試著大膽在廣西凌雲縣、海南省儋州市、新疆烏魯木齊市傳授傳統武術,各地武術愛好者對他尊敬有加,誇讚他教的壯拳武術有特色很管用。

機遇永遠垂青有所準備的人。

1980年,黃志遠在廣西首府南寧市偶遇岳家拳名師劉伯根先生,後來親自到湖南新化上門拜師學藝,並在劉伯根的師兄弟劉烈紅那裡學習了“鷹爪功”,之後還在首都北京跟隨中國著名武術家、太極泰斗門慧豐學習太極拳,最後又跟上海著名南拳王周士彬(在五十年代曾打敗俄國佬而聞名全國)學習拳擊。

至此,四海拜師學武的黃志遠,在各路大師的細心指導下,憑藉著自己不懈的努力,先後練過少林、太極、形意、擒拿、格鬥、摔跤、硬氣功、南拳與截拳道,尤其擅長散打、格鬥、養生內功等。

80年代後期,黃志遠輾轉回到了家鄉傳授中華武術,他說:“廣西靖西位於中越的最前線,當年的戰場最前沿,多少解放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廣西支前民兵和邊境人民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用中國人特有的錚錚鐵骨,昂揚著中國人的豪邁之氣,彰顯著中國人的不屈威嚴。所以,我要用承載著中華兒女陽剛無畏基因的中國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是啊,武術之功用,小到強身健體,大到強種強國。況且,中國傳統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更是人的自我修行、修身和修心。在當下世風不古、人心浮躁的社會情態下,學習中國傳統武術對當代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是很有意義,很有必要的事。

所以,黃志遠認為,武術是以人為本的道藝,人得有正能量的愛好,習武是自我關愛的行為,自我關愛不等於自私,人不愛自己也就不可能真正的愛別人。“我練武有53個年頭了,如今雖年近七旬,但身手還靈活得像個小青年,練武讓我健康快樂呀!”黃志遠樂呵呵地拍著胸脯說。

從習武愛好者到弘揚中國武術文化,從強身健體到立志全民健康,黃志遠的這些年,是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斷放大, 一步步走向有價值的人生。

畢一生功,只為傳承廣西不屈的基因,南疆武館黃志遠了不起

【下篇】重武德,弘正氣,傳遞一種精神。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因為,但凡精神,都代表著一種文化、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代表著一種信仰。自古以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不斷前進,無論遇到多大的風浪、兇險,他們都能以民族精神為支撐,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最終實現了民族復興、國家獨立的願望,讓中國自豪地屹立於世界之林。

廣西,作為中國的“南大門”,與越南山水相連,隔山相望,位置重要,責任重大。一代代廣西人民紮根邊陲、樂於奉獻,艱苦創業、奮勇拼搏,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開創了讓世人稱讚的偉業,形成了一座具有廣西特色的信仰高地——“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新爭先”的廣西精神。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支撐、鞭策、鼓勵,廣西才有了今天的發展變化。可以說,“廣西精神”是廣西人民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際行動,是立足現實大力發展經濟的不竭動力。

雖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精神的力量卻是無限的、不可估量的。細細品讀“廣西精神”的實質內涵,我們就可深切地感受到廣西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價值追求。

對此,黃志遠說:“壯拳是一種很講究精氣神的運動,武術的練習過程需要下苦功夫,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就可以培養練武者勇於進取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他接著介紹道:“習武的人必須先具備武術修養,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學習武術是對個人德行的培養。”

1987年,靖西首屆武術散打選拔賽隆重舉行,參賽的的黃志遠獲得了60公斤級第一名,隨後便迷上了武術散打,又拜廣西武術散打界鼻祖黃明仁為師,促使技藝進步神速。

沉默不是金。

1989年10月,已在武術界聲名鵲起的黃志遠,心中有了更大的夢想,依靠自身力量,一手創建起了廣西另一座提振精氣神的高地——靖西市南疆武術館,從事壯拳、散打、氣功、自由搏擊、太極養生的研究和教學。

問起緣由,黃志遠深情地說:“變化中的壯鄉廣西,更需要有這麼一股子精氣神做後盾。”

這精氣神,體現的是人的精氣、生氣、活力、思維、意志、神志等,一個都不該缺。

這精氣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而精神之力,雖然無形,卻不可抵估。

沒有場地、缺乏經費、習武者少,這是南疆武術館成立之初面臨的最大窘境,但黃志遠默默地擔起了責任,想方設法克服了重重困難。

面對許多人的不理解,黃志遠卻一直鼓勵自己說:“為了弘揚中國的傳統武術文化,我得豁出去了!”

有幸的是,在這片混亂的世間,自有平行時空裡的志同道合者,自己終將與他們相遇。2005年,武藝超群、精通氣功、人稱“江南怪俠“農家校先生正式加入了南疆武術館,出任副館長兼總教練,南疆武館從此如虎添趐。

古人云:藝無止境。武術也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武術館步入軌道後,黃志遠抽出寶貴時間不斷學習深造,1993年參加了全國教練員集訓,榮獲“全國優秀散手教練員”稱號,還榮幸地被中國警官大學保安培訓中心看重,出任客串教練。

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一晃,黃志遠的初心堅守已整整30年,讓人難以忘懷的一些片段也躍然紙上——

這30年,因租借的訓練場地條件艱苦,有的還房頂漏水,他的南疆武術館前前後後搬了七八個地方,可謂折騰精疲力盡;

這30年,他幾乎每天早晨都跟隨學員進行十公里左右來回跑步訓練,不管是颳風下雨都從不間斷,跑爛了無數雙運動鞋;

這30年,他接收弟子近兩千名,武跡遍佈全國各地,還有荷蘭國家近百名武術愛好者慕名前來學習,讓壯拳傳到了歐洲;

這30年,他培養出的大部分學員都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崗位,在教練、保衛、警衛等各個領域裡各顯其能,大顯身手;

這30年,他發起、組織、籌劃、自掏腰包,成功舉辦了《壯武盛世》首屆廣西壯族武術節,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這30年,身為館長的黃志遠和副館長農家校,儘管時常受到家人的反對,但從不吝惜對武館的投入,生活過得十分簡樸。

如今,在南疆武術館的榮譽展櫃上,擺放著幾十塊各種獎牌,這些既記載著黃志遠的輝煌成績,也見證著他對夢想的堅持和奮鬥,那就是:一腔熱血,投身武林;以武會友,以德服人;德藝雙馨,武動人生。

為了把壯民族的傳統拳術傳承下去,在中共靖西市委鍾書記、市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今年以來,南疆武術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全新的1000多平方米的訓練基地和400平方米的武術競技館正緊張施工中,預計年底將建成投入使用。

到那時,美麗的中越邊城靖西市,將向國內外廣大旅遊者擦亮南疆武館這塊“錘鍊精氣神,勵志正能量”的新的金字招牌。

因為,山水風光只是一座城市的韻味,而精神文化則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一座城市,從它誕生的那天起,都會因為不同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不同的人文、地理而呈現出迵然不同的色彩,組成一張個性十足的魅力面孔。

這些,也正是黃志遠的願望。在他看來,能夠有一件為之堅持一輩子,痴迷一輩子的東西,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榮耀,有生之年,他仍將致力於武術精神的傳承。

他說,他希望自己像河水一樣寧靜下來,不忘石澗不忘大山,把責任與擔當,像河流載舟一樣扛於雙肩,不離不棄,風雨無阻。

歷史,是由幹實事的人書寫的,幹實事的人便有了看似平淡但卻閃耀著不滅光輝的感人故事,那志存高遠的黃志遠真的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