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冬季钓鲫鱼向有钓远钓深的说法,问题的重点是,到底多深是“深”,一直是部分钓友眼中是个模糊的概念,至今没有具体的数值。鲫鱼属于底层鱼,影响选择栖息水底位置的因素众多,不过虽然因素多,但有主次之分,笔者结合野钓鲫鱼的经验,看能否探知这个鲫鱼选择的具体水深,一窥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鲫鱼冬季为何多选择深水栖息

鲫鱼冷血、变温动物,意味着鲫鱼自身产生、储存的热量微乎其微,体温随水体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像北方的河南、河北等地,冬季大部分时间水温在0-10℃范围内,鲫鱼通过皮肤的微血管感知水体温度的下降,再反馈给下丘脑,驱使鲫鱼像水温较高的水层游动。

除去鲫鱼通过改变水层适宜水温外,体温的自身条件同样重要。鲫鱼通过体液,包括血液、组织液等,调节体温,最大程度地接近水体温度,据研究鲫鱼的体温与水温最小温差可维持在0.5-1℃间,但体温调节的过程中,鲫鱼有强烈的不适感,常时间逗留、栖息在水底某位置,不游动,连续多日觅食不积极,甚至丝毫不摄食。不难发现,鲫鱼在冬季不只是喜欢水温较高的水域,同时对水温的稳定性也有要求。

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冬季湖泊、河流水温的变化规律

上文提到冬季鲫鱼喜欢在水温高,且稳定的水层栖息,那么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的水体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这关系到鲫鱼会栖息水层的深浅及深度数值,具体如下。

整体而言,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提高,如果具体细分,按照深度还分为两个部分。中上水层,受外界的冷空气、阳光辐射、树荫、建筑物的影响,水温忽高、忽低,变化剧烈不稳定。比如在冬季水表温度是4.3℃时,水下1米处为4.5℃,水下2米处水温是4.9℃,水温缓慢提升。而中下水层受外界因素较小,中上水体相当于起到保温的作用,水温稳定。据研究,水下3米的位置大约是水温稳定或波动的分界线:3米以上水温易波动;3米以下水温稳定,随深度逐渐升高。不难看出,冬季各水层水温变化明显,便于鲫鱼水层的选择。

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冬季鲫鱼会选择多深的水域栖息

前文对鲫鱼的偏好水层做了介绍,同时对水层的水温变化做了描述,那么鲫鱼到底会选择多深的水域栖息呢?如下。

1、垂钓水域有足够的深度,水深大于3米

如上描述,水深大于3米的中下水层,比如河流、湖泊水深达4/5米,水温较高、且稳定,鲫鱼会向周围聚集、栖息,但并非所有的水深都有鲫鱼的栖息或可作为钓点使用。首先如果用手竿垂钓,水深一旦超过5米,加之冬季多风,扬竿、提竿是极其不方便的。其次鲫鱼的栖息,水深是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鲫鱼喜沟壑丛生,凹凸不平的水底,讨厌光滑、平整的水底。与后者相比,前者有两个优势:一是水底环境复杂,鲫鱼遇到其他凶猛鱼,便于躲藏、隐蔽;二是冬季水体残余的浮游生物、藻类植物等附着在水底的障碍物上,为鲫鱼提供了相对丰富的食物,进一步有利鲫鱼的聚集。所以对于钓鱼来说,水深5米,水底环境复杂的水域可作为冬季钓点的使用。

其次,深度足够且有丰盛的水草的水域,因水草本身就可遮风御寒,所以同深度下,水温略高。另外有剩余不少的植物碎屑、微生物,食物丰富度上也占有优势。因此,对水深的要求适当减少,一般在2-3米的水草处会有大鲫鱼聚集,在这里设置钓点是不粗的选择。

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2、垂钓水域水浅,深度不够,小于米的水域

像农村的河沟、河道等,水深并不一定超过3米,甚至只有1/2米深,那么鲫鱼会选择多深的水域呢?又如何选择呢。前文提到,浅水受阳光辐射影响明显,易波动,但依然是水底水温高。鲫鱼的趋温性,会驱使其向水温相对较高、相对稳定的水域游动,好比是“矬子里选将军”,总有一个相对适宜的。这样深度的水域,像水草丰富、背风向阳的水域优势明显。

比如:水草处,与其他水域相比,保温效果、食物丰富两方面占据优势,对鲫鱼有足够的吸引力。尽管水深可能不到2米,甚至只有1米多点,依然会有鱼群的聚集。

比如:背风向阳的水域,冬季阳谷辐射强时,水温较高,而背风则避免冷空气的侵袭,致使水温下降,如果在有水草,会进一步有利于鲫鱼的群聚。将钓点甚至在这个深度下的水域也可以。

冬季钓鲫鱼,深度不再模糊,是否有利,水温变化、水底情况是重点

写在后面

本文首先对鲫鱼低温环境下的选择偏好做了介绍,同时描述了冬季不同水层的水温变化,最后对鲫鱼栖息的水深做了探讨。尽管如此,满足这些也不一定有好鱼情,毕竟影响最终鱼情的除去上述因素外,还有鱼群密度、饵料选用、窝料使用、线组搭配等等,钓鱼是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鱼情,而首先确定鲫鱼的栖息位置,是垂钓的前提与基础,不得细细研究,格外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