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Costco冰火兩重天,外資零售真的水土不服嗎?

我們常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然而“賣身”似乎成了近年來外資零售商的主旋律之一,曾經在中國大行其道的跨國超市們集體面臨生存課題。面對國內巨大的消費基數需求,如果國際品牌進到國內市場,不能夠很好的融入,也終將面臨敗退的局面。

據英媒2月25日報道,本週二英國最大零售商樂購集團宣佈,已將其與華潤合資公司的20%股份售予華潤的一個子公司,價格為2.75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5億元),從而完成了從中國市場的退出。

樂購、Costco冰火兩重天,外資零售真的水土不服嗎?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第一家敗走中國市場的跨國零售巨頭,往前追溯,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也因資不抵債、低價甩賣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泰國的尚泰百貨和韓國的樂天等等也悄然離去;就連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也在去年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即便最後不捨藕斷絲連,另闢蹊徑重回市場,但在中國的發展勢頭也是不如從前。

如今越來越多的外資零售賣場從中國市場撤退,有的選擇“賣身”,有的選擇直接撤出及時止損。這一輪外資零售的退潮,其核心原因指向了四個字:業績下滑。

樂購、Costco冰火兩重天,外資零售真的水土不服嗎?


不過,並非所有的外資零售商都如此失意。與之相反,既然有離開,那麼就會有不斷加碼中國市場的。在樂購徹底退出中國的同時,另一家外資零售商Costco按下了在華髮展的加速鍵。

第一家店的成功運營,給了Costco後續擴張的基礎。近日,Costco旗下獨立子公司與星河控股集團子公司上海河裕實業有限公司,以底價8.98億元競得上海浦東新區一宗商業地塊。時代財經從Costco處瞭解到,這塊地將用作其在中國大陸第二家門店的選址,不過開業時間暫未確定。

Costco亞洲區總裁張嗣漢曾公開表示,隨著越來越多門店的開業,將進一步降低採購成本,從而構建Costco在中國市場的供應鏈。在國內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會員制折扣商店以賣高端商品為核心,更能吸引消費者。再加上Costco強大的供應鏈,完全可以支撐會員店在中國的長期發展。

樂購、Costco冰火兩重天,外資零售真的水土不服嗎?


除了Costco,其實也有外資零售企業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最新財報顯示,沃爾瑪2020財年第4季度(截至到1月31日的14周),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增長5.4%,同店增長3.5%;山姆會員店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線上業務增幅超過100%......

在這場零售市場的巨頭角逐下,順應業態發展的趨勢則是制勝的關鍵因素。在雙創浪潮的推動下,國內各行業頭部公司在慢慢擴大各市場佔有率,外資在華的生存已進入瓶頸期。對於外資零售企業來說,要想在中國市場佔領優勢地位,則需要突破傳統零售的坪效瓶頸,探索本土化與數字化的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