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侍 死 如 侍 生

——说说徐州西北部丧葬礼之扎纸

焦 伯 奎

扎纸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扎纸取材用秫秸或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然后就再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在丰县民间丧葬礼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扎纸的件数为三大件,分别为罩子一顶、轿一乘、马或牛一匹(头),逝者是男性,扎白马一匹,逝者是女性,扎黄牛一头。

罩子,就是逝者在阴间的房子,由儿子出钱扎制。

轿和马(牛)属于交通工具,均有女儿出钱扎制,如果没有女儿,有的由侄女出钱扎制,有的都由儿子出钱扎制。其中轿子的附属品童男六名,俗称支使小,童女一名,俗称支使妮,钱箱两只,扁担一根。六名童男中,四名是抬轿的,一名是牵马(牛)的,一名是担钱箱的。童女是在身边端水倒茶伺候人的。钱箱里要装满纸钱,供逝者在阴间花销和消费。需要请灵的,还要扎一座安装灵位的小楼子。

如果逝者以上的先辈去世时没有扎纸的,则在逝者出殡时一同补上,以人计算,每人一顶罩子,夫妻两人两顶罩子,又叫“补罩子”,补罩子的形制要比一般的罩子小一个型号,在其坟上放一放,象征给逝者的先辈盖房子,然后再起焚化掉。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生活的改善,其逝者的生活也水涨船高,其生活水平逐步向阳间看齐,这就出现了汽车、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沙发、家俱等等,除了这些还不满足,甚至再扎上两座金山银山和摇钱树、聚宝盆等等,让逝者随心所欲,金钱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丰县民间的丧葬扎纸都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逝者是男性,则要扎一匹白马,在以前,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能骑马,普通百姓生前没有条件骑马,后人为其扎上一匹高头大马,在赶赴黄泉的路上不仅省力还有排场。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如果逝者是女性,后人一定要为她扎一头黄牛。因为女人生前主要以家庭生活为主,所以要洗衣服、洗碗、做饭等等,女人有很多的工作是涉及到水的,生活中难免有浪费水的现象,到阴间时要受到惩罚,而黄牛能喝水 尤其是喝脏水,让黄牛帮她承担些责罚,帮她多喝些生前劳作时候的脏水。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扎纸中的支使小和支使妮,下午送行之前要进行开光,主持人一般为外柜上的人员。

其做法为:事先用白面按照支使小和支使妮的人数烙制烙馍,每人一张,把烙馍中间撕一个圆洞,把烙馍套在脖子上,这就是在路上的干粮。每个支使小和支使妮由开光者取上名字,并用毛笔写在其背后,防止逝者忘记。以前,给支使小取名有一些说道的,有的一律取“来”字辈,如来福、来财、来宝、来喜等;有的取名取其含义好听的,如听话、顺风、常随等;有的取名取其一年四季,如春风、夏雨、秋露、冬雪等。给支使妮取名一般宜取以前丫环常叫的名字,如春红、秋香、如意等。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在灵棚前支一张小方桌,把取好名字的支使小和支使妮围在方桌周围,脖子里套上烙馍,方桌上摆上饼干,这是他们的餐食,每人面前放上香两支,权当他们用餐的筷子。

在用餐之前,逝者的女儿抱着破土的公鸡,开光者拿一根针去刺公鸡的冠子,用针蘸着鸡冠上的血,给支使小和支使妮的五官、手脚开光,边开边念道:“开眼光,看四方;开鼻光,闻花香;开耳光,听八方;开嘴光,吃四方;开脚光,走四方。”在其眼、鼻、耳朵、嘴巴、手脚上蘸一遍。据说未开光之前,它只是一个物件和摆设,开光之后则具有了生命和灵性。

全部开完光后,把他们放到方桌周围,开光者则开始对他们进行训话,训话的内容无非是到阴间里要听您老爷爷(或老奶奶)的话,丫环要随叫随到、伺候好衣食起居;抬轿的要稳当着点,遇到上坡或者差路,要相互照应;担箱子的要掌握好老爷爷(或老奶奶)的钱财,赶集上店,该添啥买啥;牵马(或牛)的,要手不离僵绳等等。训完话后让他们用餐。

在开光的时候,周围会聚集一些中老年妇女在观看,她们观看的目的一是看热闹,二是准备抢支使小脖子上的烙馍,据说小孩吃了这种烙馍,夜里不磨牙,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没有人反馈。

开光之后,烙馍和桌子上的饼干会一抢而空。

钱箱要放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放在支使小的肩上挑一挑。抬轿的要把他放在轿子的前后两头摆好,比划一下,然后同钱箱一起放到轿子里。逝者的女儿要用盆拌点草料喂马(或牛),象征性的在嘴上放一把,喂过之后,用擀面杖把屁股捅开,这样,马(或牛)也就有了生命了。

说到钱箱,在丰县北部丧葬礼上还有一个习俗叫“装箱子”。

装箱子,顾名思义就是往钱箱子里面装纸钱。装箱子分为“小装箱”和“大装箱”之分。小装箱是由逝者的女儿直接把钱放进钱箱里,放满即可,这里说的“装箱子”特指“大装箱”。大装箱由逝者的女儿、侄女、孙女等女性晚辈来完成,装箱子的时间一般在送行之前举行,把叠好的钱纸放在箥箕里,灵棚前放两只方凳,间隔两米左右,一只方凳上放一只钱箱,钱箱上面靠一头撕开一小口。

逝者的女儿准备十元或二十元小礼,大老执叫来唢呐,其女儿、侄女、孙女等每人用孝袍前襟兜一包纸钱排好队,大老执高喊:“装箱子开始!”唢呐吹起来,其长女带头,围着钱箱走“8”字状,走到一个钱箱时,拿出一个钱钱扔到钱箱里,边扔边哭着念叨着:“爹或娘,您收钱,该买啥买啥,别不舍得花。”其他的人也同样叫着不同的称呼。

装箱子的人走到两凳中间时,要一进一出,如安排妥当,场面很是壮观;如果协调不好,则会出现迎面碰头的现象,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凡是在丧葬仪式上要求装箱子的,一般逝者的女儿、侄女、孙女等人众多,这其中也有炫耀的成分。

扎纸中的马(或牛)、轿、钱箱、支使小和支使妮等,是在送行时送至西南方向路口焚化,罩子要在棺材移出院外的时候套在棺材上,到坟地后同其他的生活用具、金山银山等一起焚化。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丧葬礼扎纸的应用,是人们在长期对自然和生活的抗争中,创造的一种能安慰悲伤、调解消极感情的方式,即用扎纸人物和用具来供奉逝者、悼念逝者,这是人们对丧事处理的又一新的样式,它不只是单纯信仰崇拜,而更多注重人生观念和情感表达。

2017年4月26日于上海宝山焦伯奎,1977年11月出生于汉高故里,现在中冶宝钢技术第一分公司(上海)工作。禀承着家乡的汉风道韵,怀着对生活的向往,从广袤的乡村走进繁华的都市,工作之余,尤爱读书和写作,尝用文学的修养去抚平心灵的浮燥,对散文、小说、诗词、民俗等均有涉猎。

「焦伯奎」徐州丧葬礼俗之四——扎纸,几乎失传!

近年来,《检修乐章中的一颗美丽音符》、《沁园春·观峦有感》、《生命的呼唤与祈盼》、《对安全生产月的理性思考》等多篇稿件发表于中国冶建网、中国民俗学网、《宝钢日报》、《中国冶金报》、《中冶月刊》、《钢铁服务》等网站、报刊,并多次在行业系统内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