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借款人财务报表识假的方法


从银行大量不良贷款中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这些不良贷款客户提供给银行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信息都是虚假的,银行在调查、审查、检查等业务操作环节中未能有效识别、发现这些虚假问题。由于对客户的真实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不了解、不清楚,对其偿债能力便难以做出正确判断,这也是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

银行客户财务造假成本很低,与上市公司不同,即使被发现,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处罚,最多用一顿火锅两瓶啤酒就能摆平。由于造假成本低,这些客户(甚至是一些境内外上市公司)提供给银行的报表90%以上都是假的,如果只看客户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他们是具备偿债能力的,但实际上却出现贷款逾期及不良发生。

由于债权人不够谨慎,或是财务反假意识不强,亦或不具有一些基本的反假技能。对客户真实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不了解、不掌握,只是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资料(虚假财报)进行各种分析、操作,而基于这些虚假财务报表得出的信贷调查、审查、检查分析结论,信用评级结果肯定是不可靠的,也无法对其未来偿债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客户出现逾期、不良贷款也就在所难免。因此,通过有效识别虚假财报,了解客户真实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减少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对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选择优质客户,降低不良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财务造假,主要是指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进行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的创造,以及严重违反会计准则,提前确认收入,转移费用支出,以达到虚增收入、利润、资产、美化报表,以实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严重造假欺骗行为。

财政部对于财务造假方法没有规范化的操作准则,造假企业大都是自学成才,因此造假方式和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且与时俱进花样翻新,这给识别财务造假增加了一些难度。财务造假如果要做的比较隐秘,做的有一定技术含量,需要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业务交易链、资金链和供应链,这样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的。对于一些非IPO、上市公司而言,一般是不会花费这么的大成本,绝大部分银行客户造假的方法比较硬核、粗糙,所以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识别方法,还是比较容易发现客户的造假行为。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由于经营成果是离不开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报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映射出这些非财务信息的。财务数据信息与这些非财务因素是相关联的,存在商业逻辑关系,且报表数据之间也存在勾稽关系,因此所有虚假财务报表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我们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如能多结合客户所处的行业状况、盈利模式、相关非财务因素、特别是偿债的来源——现金流,利用普遍联系的方法(区块链思想),运用财务与非财务因素交叉验证、盈利模式判断、现金流测算、财务指标对比等方法进行推理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商业逻辑,是能够较容易发现这些银行客户报表存在的漏洞。上市公司因为是公开演出,演砸了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大,所以在报表造假方面下的功夫和成本比较多一些,识别难度也相对会大一些。

通过识别客户财务造假,有利于了解其真实的经营、财务状况,可对其未来的偿债能力做出相对正确的分析判断,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对于非财务科班出身的信贷人员运用这几种方法,可对客户是否存在财务造假做出基本判断。现今违规放贷还有可能受到刑事处罚,了解一些财务反假方法,学习一些财务反假知识,也可避免被挖坑。

要想有效识别财务造假,应先做好以下一些功课:一、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及行业发展情况,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和主要财务指标;二、了解客户生产及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都是哪些、客户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经营战略、主要的盈利模式等;三、产品的生产周期、工艺流程,需要哪些技术装备、原辅材料和人力投入。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有助于我们将这些信息进行相互验证,这样就比单纯地通过财务指标判断企业财务造假要相对容易的多,且可以减少对判断结论的异议。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财务造假的手段和方法种类繁多,而且造假的技术方法也在不断升级,很难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将其一网打尽,但只要抓住“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点,找出异常数据、指标,运用普遍联系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就一定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下面一些具体的识别财务造假的方法,并不能穷尽所有的问题,只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财务与非财务因素交叉验证法

论借款人财务报表识假的方法


(一)与营收、利润有关的因素

1、将增值税、所得税纳税额与营收、利润相比较 绝大部分银行客户为了控制造假成本,是不会按照报表收入、利润去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所以只要看到收入、利润与纳税额不一致的,就可以要客户说明情况,说不清楚的基本可以判断营收、利润数据不真实。也有部分客户会伪造纳税申报表,这时就要客户再提供纳税凭证和银行对账单,最好是到现场收集。

如果营收很大,但增值税纳税较少,就要了解交易对手,判断是否存在关联企业的对倒收入。

上市公司因为财务造假成功后获利巨丰,一般会按报表数据缴纳增值税、所得税,但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这些小税种上有时会露出马脚。少部分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境外上市公司)也有硬做报表的。

2、将营收与有关费用支出相比 1)营收与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相比较,没有一定的人员费用支出,营收、利润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是可以通过社保查询员工数量,二是了解公司员工工资、奖金分配政策,三是询问一下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特别是对一些营收、利润连年上涨,但这三项费用却没有上升的公司(这些费用公司都是要支付真金白银的,财务造假的公司则是能省则省),公司员工“幸福感、获得感”没有什么增加的,基本可以判断其财务数据是存在问题的。如紫鑫药业2010年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56%、283%,但工资费用不仅没比上年上升,反而略有下降,难道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了?雅百特2015年业绩大增,但工资支出却比上年下降30%,这对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不符合逻辑的,康得新也存在类似情况;2)、与水、电、气费用支出相比,胜景山河在上市前,被记者发现其黄酒的产出量是其用水量的5倍,难道水变成酒之后还会膨胀,这就是一个笑话;3)、营收与物流费用支出相比,有一家境外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公司只有几辆运输车,这几辆车就是每天24小时不停运输,也不可能完成公司报表营收的一个零头,且公司又没有支付给其他物流公司的费用,那这种财务报表就只能是说“你懂的”。

3、将营收与海关进出口数据相比较 海关进出口数据相对是比较真实的,对于一些有进出口业务的公司,通过海关数据可以基本判断其营收的可靠性。但也有一些公司,为了实现“上市梦、保壳梦”,将出口的货物再进口,制造产销两旺的虚荣景象。

4、将营入与有关的资产相比较 大部分产品生产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场地和人力投入(除去外协)。有一家高科技企业,其每年销售额近3亿元,但生产场地只有半个篮球场大小,生产线只有一条,根据这条生产线每天的产出量计算,其生产量只能达到报表销售数据的零头。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公司固定资产连年增加且占比较大,在市场行情好,同行业营收实现大幅增长时,本公司产能却没有完全释放,固定资产收入比远小于同行业,是不是固定资产不实呢?

5、将营收与其所处经营环境相比较 企业经营都要受到其所处的经营环境影响,当行业政策、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其经营成果。但我们就是能看到一些企业,以不变应万变,任他风吹雨打,每年都能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但公司在品牌、研发、渠道等方面又无过人之处,特别是始终都缺钱,不断地进行各类融资,典型的如康美药业、康得新这二康兄弟。

6、利润与分红相比较 公司每年获利丰厚,未分配利润是注册资本的好几倍,但是从来不分红,还总是在不断地融资。按照这些公司的积累测算,其根本是不需要融资的。有一卖电脑耗材的公司,股东是三个小伙子,员工也只有这三个人,注册资本100万元,公司成立4年后未分配利润已达近2000万元,但是没有一个股东的爸爸是李刚,这赚钱的本事也是太大了(电脑耗材的竞争非常激烈,毛利只有两、三个点)。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账面盈利很好,但是分红却很少(与其收益、融资额相比),甚至不分红。

(二)存货与生产、销售周期对比

存货是由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所组成,其比例关系一般是根据原材料价格市场情况、生产周期、销售周期来计划的,如果原材料、产成品占比远远超过产品的生产、销售周期,且绝对值较大,也可能是有问题的。万福生科2008、2009年存货占主营业务成本接近80%,存货中90%是原材料大米,公司解释是大米需要放置一年才可生产淀粉糖。如果了解淀粉糖的生产工艺,没有原材料需存放一年这一说法,而且如果是要存放一年的话,那不如直接买陈粮,价格还便宜。

(三)长期投资与投资收益比较

有些企业的长期投资不知道是投到了五湖还是投到了四海,反正是多少年没有投资收益,查看被投企业,有的已经宣告破产,有的是躲猫猫找不到了。

(四)在建工程与完工周期比较

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会加快在建工程完工速度的,而且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后,还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抵扣所得税。但是就有一些企业,在建工程就像三峡工程一样,几年都不完工,而且年年还在增加。这么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工程项目是虚假的,二是迟迟不转固定资产,是便于将各种费用装进在建工程,虚增当期盈利。

二、现金流量测算法

论借款人财务报表识假的方法


企业经营不仅仅是要账面盈利,更要能赚钱,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没有现金流要想实现简单再生产都会发生困难,更不要说扩大再生产。依据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造假相对容易一些,而依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造假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一些比较讲究的客户和上市公司,会通过张冠李戴的方法把投资性现金流、筹资性现金流与经营性现金流搅和在一起,或是通过预付账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资产科目先把钱洗出去,再从第三方以销售回款方式流进来,以创造经营性现金流量。但大部分银行客户为了节约财务造假成本,一般是顾头不顾尾,会在现金流量表上暴露出问题。

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要抓住三点:1、经营性现金流入与销售收入比,分析其销售收入质量,收入的真实性;2、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分析其盈利质量,盈利的真实性,如果经营性净现金流长期为负值,或是长期低于净利润,那么企业肯定有一部分资产是虚构的;3、分析自由现金流(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需要之后,剩余的可供企业资本提供者分配的现金流,自由现金流=经营性净现金流-资本性支出),通过分析自由现金流可以知道,一是企业的投资资金来自于哪里;二是股东分红的钱来自于哪里;三是要分析为什么企业在自由现金流充裕,但还是不断地扩大负债规模。分析自由现金流这一招,对于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也比较管用。

分析现金流量表时,最好是能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用手工粗略计算出三类现金流入、流出值,因为在计算的过程当中,你会更清楚地知道这三类现金是从哪里来,又用到了哪里去,三类现金净额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手工粗略计算,更有利于发现问题。有一家化工设备制造企业,连续三年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都很好,但是通过计算发现,净流量好的主要原因是其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应付票据使用量,这样做就减少经营性现金流出,增加了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其实真实情况是其将部分应付账款转到应付票据,已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了。

可以说长期没有现金流支持的营收、利润都是耍流氓。

三、盈利模式判断法

论借款人财务报表识假的方法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产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我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供、产、销业务周转及利润实现过程。

根据客户的盈利模式,采购方式、销售渠道,通过客户在订单获取、物料采购、生产加工、发货销售各阶段发生资金支付、占用、收取,可以基本估算出客户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这些主要会计科目是否真实、合理。

(一)收集客户的采购合同,要对合同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判断。

1、供应商是长期供应商,还是新进入的。若是新进入的供应商,应了解其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东结构等信息,有条件的还可以去看看供应商的现场情况,了解其是否具有供应能力。

2、采购的原材否是为产品所需要的,有无超额采购或采购不足。笔者曾从公司的采购合同判断一家公司当年的实际销售额只有报表数据的一半,因为公司制造的产品中有个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而公司实际进口量只有产品匹配量的一半,后来公司也承认实际销售确实只有报表收入的一半。收入减半,所有财务指标都是错误的,据此怎么可能得出正确的偿债能力结论。万福生科主要产品是淀粉糖,主要原材料是大米、玉米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催化酶,通过了解催化酶的采购量、使用量,基本可以倒推出其销售量。

公司一些大宗常规原材料盘点、核对耗时耗力,有时就抓住这些少而必须,同时又是市场比较紧俏的核心原材料消耗量,反而容易事半功倍发现问题,因为大部分造假企业很难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全面,也不是所有供应商都愿意配合企业造假。

3、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付款方式是否合理。根据供应商是否强势、采购物品是否有特殊要求、采购物品在市场上整体供应情况,分析预付账款是否合理。有些大路货原材料一般是不需要支付预付款的,但是报表上却存在大量的预付款项。几年前去过一家生产肉制品的公司,其主要原材料是猪肉,当时猪肉价格还没有飞起来,供应商能现款现货取得货款就很不错了,其实客户的账上应该是应付账款才更符合实际。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报表,一是看上去其有资金需求,需要银行贷款,二是借预付账款将资金倒出去用于其它投资。类似这样的公司发现有多起,由于客户其他投资失败,造成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也出现逾期。

4、根据采购合同到货时间安排和产品生产周期,估算存货占用是否合理,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比例结构是否适当。有个纺织厂存货占比较大,其中原材料棉花存量远远超出其正常的生产周期,客户解释是因为棉花价格上涨公司加大库存量,后经实地查看,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棉花存量,实际上是经营亏损做了账面处理。

(二)收集客户的销售合同,同样也要对合同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判断。

1、通过了解合同标的是否在交易对手经营业务范围内,通过了解交易对手的成立时间、股东结构、注册资本金、经营规模,分析是否存在关联公司、空壳公司,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公司。对于交易对手中有较多新成立、注册资本偏小,注册地比较集中的要引起关注,一些上市公司造假就常采用虚构交易对手的方式增加营收。笔者就曾发现一家鞋帽类境外上市公司的前5大应收账款客户没有公司注册信息,公司负责人告诉我,这几家客户名称都变更了,公司内部系统未做变更,我只能说:你们工作太不认真了!

2、如果是政府项目、工程项目、交易金额较大的项目,是否有相应的招投标中标书,是否有对应的履约保函、质量保函等,与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受限货币资金(保证金)能否对应。笔者也曾发现一家大型施工类上市民企,其提供的工程施工合同也有中标书,但提供不出施工类履约保函(合同中要求有)等文件,通过业务链细节发现存在的造假问题。

3、分析合同标的数量、价格、技术要求、交付时间是否合理。一是交货周期是否在企业的生产能力范围内,笔者就曾看过一家上市电气公司将几份合同的交货时间定在同一时段,我问:你们能按时交货吗?财务老总笑而不答,应该是内心承认工作不够细致吧。二是数量是否超出交易对手的需求量。据了解万福生科的一个制糖客户从公司采购的原材料金额超出其销售总金额,而该原材料成本只占制糖公司所有原材成本的25%左右,显然万福生科与这家公司的销售合同是有问题的。三是能否与公司的物流计划安排相对应,笔者在对一家外贸公司进行贷后检查时,问一个门卫最近集装箱货车进出情况,门卫回答最近公司较少有货车进出,而该公司是做外贸产品出口的,发货安排应该与合同交货安排基本一致的,显然当时外贸公司提供的销售合同也是有问题的。四是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有无与关联公司之间的对手交易,用以虚增营收。

4、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节点安排,是否符合常规,是否能与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能够对应,与经营性现金流入量能否对应。如合同中约定有定金、预付款的,可以与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进行对比,还可以与客户的银行对账单、现金日记账进行核对。

根据销售合同也可以大体判断客户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当然还有一些银行客户极致节约造假成本,连假的采购、销售合同都提供不出来。

(三)根据生产制造能力判断销售收入是否真实,或反过来,根据收入判断客户生产能力是否过剩,其生产技术装备等固定资产是否真实。

一是生产能力不足。著名的蓝田公司财务造假,如果单从财务角度分析,会出现异议,但是从水面亩产量分析,公司是没有这个生产能力的,就可以确定其财务造假。曾经去过一个饮料灌装设备制造企业,现场看到其机器设备老旧,生产现场管理混乱,不符合食品机械行业生产要求。在与工人聊天时,了解到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根据这些情况初步判断客户提供财务数据是有问题的。几天后再对该客户进行现场突击检查时,看到工厂只有几个工人,再经了解第一次在现场看到的工人大部分是“群众演员”。

二是制造能力过剩。客户每年账面收入、利润都在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也一直没有停止,但其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创利能力等指标低于同类公司,人均固定资产占有率远高于同类公司,相同的产值、盈利其固定资产投入是其他公司的几倍,极有可能是客户为了平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而进行的财务造假。

(四)发货与回款,根据客户的发货时间及销售合同约定的结算方式、结算周期,分析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占用、经营性现金流入是否合理、真实。

有一家经营加油站的公司,账上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30%,我说你们为什么假的这么明显呢(加油站一般只对运输公司有较短的帐期,其他都是用现金、油卡加油)?客户说实在是不好意思,弄错了。其实客户日常经营是不需要银行贷款的,就是为了从银行贷款,做了这么一套报表,不断从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收购其他加油站。另有一家食品公司其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货款是销售后3个月结算,按此结算方式计算,公司的应收账款大约应该是销售额的1/4左右,但是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却占到公司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后来了解到其实有部分不合格产品被退货,但公司一直挂账未做处理。还有一家境外上市的户外媒体类公司,其应收账款长期占比较高,仔细了解后得知其为了保持营收,与关联企业不断签订广告发布合同,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业务发生,就一直挂在应收账款上。

总之,根据供、产、销环节资金收付,人、材、物的投入,料、工、费的耗用,基本可以判断客户财务状况的真实性,但前提是你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你的客户,要对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等做到心中有数。

四、财务指标比较法

论借款人财务报表识假的方法


对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通过比较主要财务指标,找出异常变化数据,分析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否符合商业逻辑。

1、同类企业收入是否在增长;2、所处的经营环境、市场需求是否支持其不断增长;3、经营性现金流入量是否也在增长;4、人、材、物投入,料、工、费耗用是否在增长;5、如果增长速度超过同类企业,其在价格、品牌、技术、渠道等方面有何独特之处。

如果毛利率远超过同类企业,可以从产品售价、成本、品牌、技术等方面寻找原因,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基本上可以判定其财务造假。

1、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周转率纵向比较是否有异常变化,如果大幅降低,一是可能公司经营陷入困境,二是可能公司调整了经营策略或季节性经营变化,三是可能存在财务造假,所以都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公司营运周期是否出现较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总资产周转率有无较大变化。营运能力指标除了进行纵向比较,还应与同行业进行比较,差异过大,就要分析原因。

分析盈利类指标一是要和现金流量相结合,二是要和费用支出相结合,三是要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增减变化相结合。

抓住收入这个源头,找出各种异常指标、数据,用现金流照妖,用非财务因素捉妖,有效进行财务反假,是报表分析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授信工作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客户、了解客户,对客户真实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有了比较充分、全面地掌握,才能对其偿债能力做出正确判断,才能有效降低授信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避免落入财务造假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