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下一階段將有更多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中證網訊(記者 彭揚)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導、董輔礽講座教授管濤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階段將會有更多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雖然疫情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一定衝擊,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影響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未來我國國際收支有基礎、有條件繼續保持基本平衡。

管濤表示,截至3月9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9260,較2019年末升值0.72%;截至6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上漲1.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初人民幣匯率出現短暫貶值,隨後總體呈現雙向波動。3月以來,受疫情在全球擴散、美元指數快速回落影響,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9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盤於6.9499,較2月末上漲0.6%,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基本收復疫情發生以來跌幅。

對於下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管濤認為,將會有更多因素支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一是從市場情緒看,我國近期疫情防控已取得積極成效,而境外疫情在加速擴散。在此情況下,會相對提振國內市場情緒和信心。

二是疫情剛暴發時,美元是傳統的避險資產。但海外疫情開始加速蔓延後,美元避險資產的角色降低,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也存在利好。

三是美聯儲為應對疫情可能產生的衝擊,已採取了緊急降息的措施,並且市場預期美聯儲會進一步寬鬆,短期內仍會繼續降息。中美的利差重新擴大,也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四是由於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進展,經濟在二季度可能恢復正常。因此,從經濟基本面看,對人民幣匯率也是有利的。

另外,在國際收支方面,管濤強調,2020年,我國國際收支仍有基礎、有條件延續基本平衡的格局。一是從經濟基本面看,目前,我國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態勢,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的力度加大,支持受疫情衝擊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為全年發展目標任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從制度層面看,深化改革開放的潛力和空間依然較大。如,2020年新的外商投資法全面實施,新的證券法也開始實行,金融領域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營商環境繼續優化,境外投資者投資我國也會更加便利。

三是從市場環境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完善,匯率彈性不斷增強,外匯市場調節能力和市場成熟度也將繼續提升。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競相降息,進一步凸顯了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價值,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範圍內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