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


屠呦呦也就此成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史上第12位女性得主。她的獲獎理由是“有關瘧疾新療法的發現”。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用“價值無法估量”來評價2015年的獲獎成果:“由寄生蟲引發的疾病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構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問題。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今年的獲獎者們均研究出了治療‘一些最具傷害性的寄生蟲病的革命性療法’,這兩項獲獎成果為每年數百萬感染相關疾病的人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新方式’,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無法估量。”


特別值得留意的是,實現中國本土自然科學領域諾獎零突破的,是一位女性,這足以讓人驚歎欣喜。


諾貝爾獎115年來,有592位科學家獲得自然科學獎,女性獲獎者有17位、18人次,只佔區區3%。其中,化學獎獲得者只有4位,兩位還是居里夫人母女。物理學獎則只有兩位女性得主,其中還是居里夫人貢獻了一半,而且自1963年以來,女性再也沒有獲得過物理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稍好,迄今12位女性得主,但也只佔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總數的5%。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屠呦呦獲獎,不僅是中國科學界的驕傲,也是中國女性的驕傲、全世界女性的驕傲。屠呦呦的獲獎,說明中國女性在智能方面同樣出類拔萃。女性在順利“走出廚房後”,能夠贏得多麼大的舞臺,屠呦呦的成長之路,已給出了答案。在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潛力方面,那些認為女性在科研領域難有作為的刻板印象和陳腐觀念,純屬無稽之談和迂腐之論。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屠呦呦自己雖然沒有顯赫的頭銜,但這絲毫不妨礙她全身心地投入醫學領域,並最終斬獲諾獎。在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屠呦呦演講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一份禮物。


青蒿素的發現,是屠呦呦和無數科研人員利用現代技術對中醫藥進行的一次偉大嘗試。


上世紀60年代,越南瘧疾肆虐橫行,眾多越南人民患瘧疾死亡,越共領導人胡志明親自到北京向毛澤東提出支援請求。


當時,包括中國在內,地球上的數十億人口都受到瘧疾的威脅。毛澤東立即佈置了研發抗瘧藥物的任務。


1967年5月23日,國家科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討論確定調集全國數量眾多的科研機構投入三年研究規劃。


為了保密,就用5月23日開會日期當做代號,稱作“523”任務。


無論是難度還是規模,這項由中國發起,全人類受益的任務,堪稱是中國的“阿波羅計劃”。


屠呦呦所在的中醫研究院接到“523”任務後,屠呦呦憑藉紮實的中西醫知識和公認的科研能力成為中藥所“523”任務的課題組組長。


從此,屠呦呦正式走上了抗瘧的道路。


青蒿素的發現並不是靈光一現,偶然得之。而是嚴格地遵循科研流程的結果。


一開始,青蒿素並不是課題組的首選。

1971年,屠呦呦帶領3個課題組團隊成員,篩選了100多種中藥的200多個水提物和醇提物樣品做實驗。結果卻讓人失望了。


先後被寄予厚望的藥物,比如常山鹼、胡椒提取物,還有辣椒的提取物等等,這些藥物卻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失敗了。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 20世紀90年代,屠呦呦在做雙氫青蒿素的液相分析試驗


屠呦呦沒有服輸,她決心帶領團隊成員重新研究古代醫學書籍,在她的堅持下,課題組開始重新翻看《神農本草經》、《聖濟總錄》、《溫病條辨》等醫書。


反覆研讀文獻後,《肘後備急方》中對於青蒿的描述給了屠呦呦新的啟發。


裡面有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句話讓她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於是課題組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


後來,屠呦呦根據文獻中的記載反覆思考,重新設計了數十種研究方案。


課題組從1971年9月起,開始按照屠呦呦設計的方案進行嚴格的科研篩選流程,在190次的失敗後,大家緊緊地盯著191號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樣品在抗瘧實驗中的表現:結果顯示,191號樣品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


研究組還沒來得及慶祝,便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良藥還是毒藥,必須進行人體實驗才能有準確的結論。“我是組長,我有責任第一個試藥。”屠呦呦聲音不大,但語氣堅定。由於瘧疾疾病的發病週期集中在夏秋季節,為了不錯過時期,屠呦呦儘管身體不好,但還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主動要求做這樣的試驗。 於是,屠呦呦等三名科研人員,一起住進了北京東直門中醫院,成為首批人體試藥的“小白鼠”。幸運的是,在醫院進行一週的試藥觀察後,未發現藥物對人體有明顯毒副作用。


發現青蒿素後,屠呦呦在組織大量提取青蒿素、準備上臨床的同時,工作的重點轉向了青蒿素的化學研究。


她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合成雙氫青蒿素,臨床藥效提高了10倍,在製藥企業投產後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科泰新”。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 1992年,屠呦呦指導北京第六製藥廠技術人員開展工作


它被大量應用在各種瘧疾的治療中,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全球有20多億人生活在瘧疾高發地區,從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有2.4億人得益於青蒿素聯合療法,150萬人由此避免了死亡。

在很長時間裡,“科泰新”成為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出訪非洲必送的國禮。

非洲人民管它叫作“中國神藥”。

中醫藥獨有的原創優勢成為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


在屠呦呦看來,發現青蒿素的奧秘,對於自己的意義在於:“把老祖宗的精華通過現代科學給發掘出來,這是我最感欣慰的。”


如今,中國傳統中醫藥也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多讚譽。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齊拉特說:“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從中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這表明中國傳統的中草藥也能給科學家們帶來新的啟發。”她表示,經過現代技術的提純和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中草藥在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


如今,85歲的屠呦呦依然執著於中醫藥事業。這位受人尊敬的女性身上,充分體現了醫學工作者服務大眾、濟世救人的崇高情懷,充分體現了中國科學家求真務實、艱苦探索、專注事業、勇於創新的職業風範。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傳》】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