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

在古代,帝王家事即是天下事,權勢紛爭涉及天下,往往少了血脈親情。玄武門之變成就了大唐盛世的開端,也留下了李世民一生難以洗掉的汙名。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以當時的時勢,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死的不是李建成,就是他自己了。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所以李世民這麼做,我們也不能一味站在道德的高點來指責他。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是敗了,若勝了,他也會留下殺弟的惡名。無論這兄弟倆誰勝誰負,都會留下一生洗不掉的汙名,造成這一切的是時勢。而這不可挽回的時勢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來看看當時是怎樣的形勢吧。

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公元626年6月29日,突厥萬餘騎兵駐黃河以南突入長城邊塞,包圍烏城。李建成以太子身份,請命以李元吉代李世民為帥,統領各路大軍抵禦突厥,高祖李淵同意了。李建成李元吉一派系,只待大軍出發之時便可以掌握各路兵馬,再在為大軍餞行之時殺掉李世民,便可勝出。

安插於李建成處的秦王諜報人員獲悉後,立傳信息至天策府李世民處,生死關頭,李世民不甘心失敗的命運。

當時李世命已落入下風,就好比下圍棋,李世民的一條龍已被李建成圍死,只待李建成這一兩子落下,李世民便會身死事敗,跟隨他的一幫文臣武將也將會被悉數吃掉。

天策府一干人等徹夜反覆推演謀劃,已方只有先子之優,必須用這先下一手棋的優勢實現打劫,劫殺才可破李建成之局。

626年7月1日,李世民急上報高祖,李建成李元吉私通宮女,高祖驚訝不已,令兄弟二人明日對質。其實這只是李世民的狗急跳牆之策,高祖應了,李世民笑了,這手棋算是成了一半。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李建成李元吉聽聞此事,不以為然,畢竟莫須有之事,便有膽入宮面質。看似不起眼的一步棋,無論是高祖,還是李建成、李元吉都看不出殺機,就這樣一步步走了下去。

李世民高就高在,他不以李建成等欲在餞軍之時殺他而告高祖,若以此告之,高祖未必信,縱然信了,李建成李元吉若見這等實證,他倆必不敢應,而軍權在握的他們必加速行動盡滅秦王李世民,屆時必敗無疑。

李世民搶的就是這時局,調動敵人而保住自已。這面質的一天就在次日,歷史永遠記住的7月2日。李建民、李元吉以為事不緊要,便未帶太多隨從,至玄武門,為秦王李世民埋伏,悉數被殺。下棋人都死了,棋子何用,李世民自然勝出。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玄武門之變,兄弟之爭是勢不相容的必然結果,而作為父親的高祖李淵可以說沒做任何事情來避免這件慘劇的發生。

李世民為何不以兄欲殺弟而告李淵,而以兄通父妃告之。因為高祖李淵可能更在意自已的利益,自己的女人。帝王家無情,非獨兄弟無情,父子亦無情。李建成死後,高祖繼續過著太上皇的好日子,選妃生子,未見多深的喪子之痛!

而且令人心寒的是,兄弟不相容的事實甚至是李淵一手造成,這才是作為父親最大的責任。

早在多年前,李元吉欲令護軍宇文寶埋伏,擊殺李世民,被長兄李建成阻止,那時的李建成雖生於帝王家卻還是認得兄弟的。是誰讓李建成變了的呢?是李淵。

高祖李淵雖立李建成為太子 ,卻又不斷地讓李世民掌權,使李世民的地位與禮制和太子李建成平等,這讓李建成如何能忍!

當時,李建成為求自保便開始自募勢力結黨拉派,李世民得知舉報,高祖應之以太子之位,待到成事之後又不兌現諾言。太子之位,李世民欲得,李建成不捨,而作為父親的李淵卻一直迴避這個問題,失信於子。

高祖李淵非但不處理問題,反而繼續縱容兒子們相鬥。秦王李世民欲避禍洛陽,元吉舉報,又引發毒酒事件,高祖李淵和稀泥,後來秦王去洛陽的事也擱了下來,至此兩兄弟已不是兄弟,成仇人了,你來我往,不死不休。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李淵反而對兄弟倆你爭我鬥習以為常,看不到任何危機,他很為很好。李淵作為一個父親如此失敗,在於兩點。

一、高祖李淵極度自私,視子如臣。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鬥,反而讓他成為了高高在上的裁判者,實現了他的權力最大化。用一個太子之位,讓兩個王子為自己賣命,何樂不為!他竊子之功為已用,眼中私慾大於父子之情。

二、李淵無能。無論是反隋,還是平亂他本身作用不大,沒有領導者與父親的擔當,做事情要靠兒子,一直無法憑本事形成自已的勢力。他用李建成牽制李世民,又用李世民平衡太子李建成。

李淵作為父親如此作為,縱然沒有玄武門之變,也會有其他驚變。無論玄武門之變誰勝出,他們一樣會逼父親李淵退位,因為他們倆兄弟在這多年的爭鬥中,也認識到了父親的自私、無能、無信。李淵若盡到了一個父親的責任,李建成仍可能會落敗,但不會敗得如此慘烈!

玄武門之變,爸爸去哪了

歷史的進程中,一人之得失往往由其背後的時勢而左右,有許多的身不由已。但是也有許多人禍,權鬥之中能否多點柔情呢!有的勝者給出了滿意的答案,而有些卻不盡人意,後來者當鑑之,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