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你是否也听过《斑羚飞渡》的故事?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斑羚飞渡》这是沈石溪的作品之一,以作者的第一视角和第一人称自述,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其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同狩猎队在追逐斑羚的时候,把七八十头羚羊逼到了夏洛山悬崖上,想把它们逼得跳下悬崖摔死以免浪费子弹。僵持一段时间之后,领头的羚羊一声吼叫,整个斑羚群落迅速分成年轻一队和老年一队。这时候,老年斑羚率先走出来,随后年斑羚羊也走出来。两只朝着悬崖走去,年轻的率先飞奔,年老的斑羚紧随其后。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在相差几秒的时间内朝悬崖跳去。当年轻的斑羚跳到四五米的距离时身体开始下坠,而老斑羚凭着娴熟的技艺提前出现在年轻羚羊下坠的地方。后年轻斑羚在年老斑羚身上一蹬,成功跳上了对面的悬崖。紧接着一队一队的斑羚组合以这种方式越过悬崖。

而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作者感觉到无比的震撼。老羚羊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下一代的生命的壮举让作者决心不再杀戮。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故事中主角。

文中提到的主角是斑羚应该是斑羚属,也叫髭羚属。以前是两个不同的属,现在则归为一属,包括三种斑羚和三种髭羚。是介于山羊和羚羊之间的小型牛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本属六种的分布为:

斑羚: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北部。

华北山羚(中华斑羚,西伯利亚斑羚):俄罗斯东部、中国直到东南亚的泰国西部和缅甸东部。

红斑羚:中国的云南和西藏,以及印度和缅甸的北部。

日本髭羚:日本。

台湾髭羚:台湾。

髭羚:最大的一种髭羚,分布在尼泊尔、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华南山羚(灰斑羚)为亚种。

沈石溪生于上海,曾在西双版纳边疆生活了8年,而勐海县勐混区曼谷大队曼广弄傣族村寨插队就是当时居住的地方。文中所提到的夏洛山就在寨子后面,但是时代久远,地名早已发生变化。不过我们可以先将斑羚的分布位置锁定在云南西双版纳一带,而根据资料沈石溪笔下所提到的斑羚就是华南山羚(灰斑羚)。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灰斑羚的真实习性和故事的出入。

灰斑羚栖息在亚热带丛林山区,经常在密林间的台地和峭壁边活动,啃食青草、树叶和嫩芽。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南及西南诸省区;国外分布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朝鲜等地。灰斑羚个头不大,长为80-130厘米,尾长7-15厘米,肩高约80厘米,体重在28-45千克。无论雌雄,它们头顶长着匕首似的短角,因此在野外不大容易区分性别。灰斑羚擅于攀岩,60度,甚至更陡的山坡都难不住它们。在悬崖活动时,它们主要靠之字形的小步跳上下山。所以,人家不一定非要跳过去,直接小步就从悬崖下去了。

虽然山羊、岩羊等常群体活动,但生活在丛林里面的灰斑羚并不汇聚成较大的群落,它们在丛林里面的分布非常稀疏。在泰国Om-Koi野生物避难所这个有效保护的山区里,灰斑羚的密度大致只有每平方公里5头左右,在当地记录到最大的一群,只有8头成年斑羚和2头小羊,在印度,最大的灰斑羚群也未超过11头。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此外,灰斑羚日常活动并不具备组织和纪律性,它们不存在集体观念。在发情期,雄性灰斑羚会为了繁殖和几头雌性灰斑羚组成临时灰斑羚群体。但除开发情期,灰斑羚经常是单独活动,尤其是雄性灰斑羚。而繁殖期结束之后,幼羚在成年前会跟在雌性灰斑羚身边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

年老的雄性灰斑羚可能再也不去参加繁殖性的聚集,而任由自己在林中游荡,孤独终老。因此,作者所提到的七八十头羚羊群是不存在的,更何况是老幼混杂的大群体,也就不会有为了让年轻后代活下去而甘心当垫脚石的场景出现。



关于动物的利他性行为。

《羚羊飞渡》一文章提到的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动物的利他性行为,那什么是动物的利他性行为?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意思就是物种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逐渐产生新的物种,实现生物的进化。但生物不仅仅又竞争,也有互惠互爱的行为。利他行为源自于法文altruisme,字源可溯自意大利文及更早拉丁文alter,即其他、别人的意思。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的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在进化遗传学中,利他行为被定义为增加他人的生存,减少自己的生存。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而所谓动物利他行为就是动物以降低自身的适合度为代价,来提高其他个体适合度的行为。目前解释动物利他行为的理论包括亲属选择、族群选择和互惠式利他行为

亲属选择指生物族群的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一种变化形式。这有利于增加同种生物繁殖生存的成功率,且有时候会以牺牲生物体自身的繁殖生存为代价。其主要目的为了基因得以传递。比如母亲照顾幼崽。在狮群中,所有的幼崽都会统一照顾,幼崽之间有着血缘关系。除了自己的孩子,母狮还会给群体中的其他幼崽喂奶,并看护幼崽。此外,草原犬鼠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在发现天敌时,犬鼠会发出警报声让外出觅食的成员躲避危险。在对这种利他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生活区内有亲属的犬鼠发出警报的次数远远多于生活区内没有亲属的犬鼠发出警报的次数。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族群选择是指天择作用在族群而非个体的层级上,主要用在解释动物的利他行为的演化。依据天择演化,因为利他行为会造成个体的适应度下降,这类行为在族群内的频率下降;但这类行为有利于整个族群的生存,因此带有这种行为的族群数量会提高。比如狮子兼有领域性和合作行为,在群体中,雄狮会保护族群,而母狮负责合作养育幼狮并打猎。在食物稀少时,合作打猎的好处大过群居的缺点,族群选择会偏好合作的族群,但当食物充足,合作打猎的优势较小,天择就不再偏好合作的族群。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互惠式利他行为就是一种动物的行为为其他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帮助,以期望在今后能够得到其他动物帮助的互助行为,比如共生或者互赢。在动物界中互惠互利利他行为并不少,比如某些清洁鱼类会和鲨鱼、鹦嘴鱼等和平相处,帮它们除去身上的寄生虫、黏液和死去的组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食物。此外,海葵会依附在寄居蟹的壳上,吃着寄居蟹留下的剩菜剩饭,跟着寄居蟹一同活动。同时,海葵身上长满刺,利用自己的刺赶走寄居蟹的天敌并保护它。而寄居蟹也会帮助赶走吃海葵的生物。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回到《羚羊飞渡》中。动物的利他行为是存在的,但是由于老幼一起的大灰斑羚群本身就不存在。再者,灰斑羚比较性情孤独,喜欢单独活动,不具有纪律性,出现一个头领掌管群体也不大可能。羚羊飞渡的行为,从我们看来确实有利于族群的延续,但是它违背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自私的。即使是利他行为,也是为了得到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这从侧面来说其实也是一种自私。所以,《斑羚飞渡》实是拟人化、一厢情愿的虚构故事。


此外,就算这样的群体出现,而且每一只老年羚羊也有牺牲自己成全他人的利他行为和意识。想要能够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作用,那也是需要练习的,不可能一次并且每一对组合都如此成功。难道它们此前经常把悬崖当作练习场?

辟谣:年老斑羚甘愿为了年轻后代生存做垫脚石?其实我们都被骗了

我听说有人造我的谣?




我是辛拾秋,关注我,了解更多动物小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