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會做出十分調皮、好動的行為。

他會把手中拿著的東西扔在地上,然後再撿起來,又會馬上丟出去,孜孜不倦,玩得很開心。

孩子喜歡像搬運工一樣,把房間裡的玩具一時放到衣櫃,一時放在抽屜,還會家中的物品從一處搬到很遠的另一處。

經常鑽到桌子下面去玩,或者藏進衣櫥裡,爬上爬下,一刻也不休息。

許多家長覺得孩子調皮、不講衛生,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孩子爬上爬下,還覺得他是缺乏安全意識,所以常常阻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其實,孩子總是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在探索環境的一個過程,也是孩子"空間敏感期"到來的典型表現。

解讀孩子0-6歲的"空間敏感期":

孩子"空間敏感期"從0歲開始一直持續到6歲,在這個階段,孩子會有以下表現:

●喜歡扔東西、拋東西,並且不停地重複

●對洞眼、圓通等狹小的玩具特別感興趣,不斷地把東西往裡面塞,試圖將它填滿

●不斷壘高玩具,然後再推倒,反反覆覆

●鑽到衣櫃裡、躲在桌子下、藏在角落中

●對爬桌子、爬樓梯、爬欄杆等活動產生興趣

●喜歡爬到高處,再從高處往下跳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1. 最早的"空間敏感期"

孩子的"空間敏感"學會爬行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

在最早的"空間敏感期",孩子會發現什麼物體是整體,什麼物體與其他東西分開。他喜歡把一些東西從高處拉到地上,或者把地上的東西拋上去,來觀察周圍的高度。

接著,他會開始不斷地把玩具疊高、推倒、再疊高,以此來感受空間。

2. 1.5歲-2歲半喜歡塞東西、在角落裡玩耍

在這個年齡,孩子常常會作出一些更奇怪的行為,例如常常喜歡去找一些狹隘的地方,在角落裡玩耍;看見洞很好奇,不斷地往裡面塞紙巾;喜歡躲在桌子下、衣櫃裡……

"空間敏感期"的背後是孩子對空間探索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長約束孩子的玩耍,那麼他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潛能和智力的發展也會受到阻礙。

3. 2.5歲-4歲做更有創造性的活動

3歲左右的孩子,特別喜歡爬上爬下、在家裡跑來跑去,還會用手去插吸管、蓋瓶塞、搭積木,做一些更有風險、更有創造性的活動。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在此時,孩子四肢的靈活性進一步開發。在插孔、蓋蓋子、搭積木的重複動作中,孩子鍛鍊了他的組裝能力、專注能力以及手和眼睛的協調能力。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4. 5歲-6歲運動量增大,喜歡走到高處

5歲以後的孩子,體能、協調、理解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他已經不滿足於坐在椅子上疊積木了。

孩子有一身的精神和能量,鍾愛到處跑跑停停,想從高低不同的視角看東西。

比如他喜歡拿凳子站高一點和父母說話,或者爬上梯子看小鳥,還會喜歡在滑梯上直接跳下來。

什麼遊戲適合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

1. 搭積木

積木是孩子喜愛的玩具,看著很簡單,但是玩法多樣,而且富有創造性。它能鍛鍊孩子動手能力,是一種拓展思維的益智工具。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積木,教孩子把積木縱向堆高,也可以橫向拼接,還可以做一個小比賽——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搭建自己喜歡的建築,叫其他人來評分,看看誰做的最像。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2. 走迷宮

說到鍛鍊空間感的遊戲,少不了走迷宮。

設計走迷宮遊戲時,家長需要增加一點難度,讓孩子感受到挑戰性。有時需要有不同的

穿越障礙,讓孩子自己探索,找到合適的出口。

還可以讓他找出迷宮中隱藏的遊戲,挑戰自己,完成任務,這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當孩子更大一些,可以一起玩小推車、走隧道的遊戲,加強孩子空間能力的培養,還可以鍛鍊手腳的力量和靈活性。

3. 捉迷藏

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會把自己藏在門後面、桌子下、書櫃裡,長大後,對捉迷藏遊戲也情有獨鍾。

為什麼孩子會喜歡捉迷藏呢?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玩耍,還因為這是一種他探索空間的方式。

孩子喜歡大小、高低空間的交替,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道路,都會給孩子帶來樂趣,要會有更多新奇的感受。

在捉迷藏的過程中,孩子還能獲得各種方位的概念,規則更復雜的時候,還可以在遊戲學會尋找隱蔽的地方。

家長不要責怪孩子經常"失蹤",不要因為擔心而惱火,應該配合一下,讓孩子自由玩耍,快樂地度過"空間敏感期"。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如何滿足孩子"空間敏感期"的需求?

1. 給孩子提供適宜的環境和玩具

在空間敏感期內,家長不需要過多地干預孩子的探索,實際上也無法引領孩子。而且誤讀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還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家長要做的是盡力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合探索的環境,以及他需要的玩具。

給孩子一個獨自玩耍的小空間,可以是一片空地、一間房間,也可以是去幼兒園、遊樂場,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投入到活動中。

活動空間的角落都應該是自主、開放的,讓孩子自由、隨意地玩耍、探索。

玩具是孩子認識空間、認識世界的工具,所以我們也要給孩子玩具,最好是多種類型都有——益智拼圖、交通玩具、卡通玩偶、數字算盤等等。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2. 恰當的保護孩子,不要過度緊張

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對室內室外的每個角落都很好奇,這給家長帶來了安全擔憂。

許多家長都害怕孩子在玩耍時受傷,不許孩子爬上沙發、不準孩子在窗臺隔壁玩耍、不讓孩子鑽到床、桌子底下……

保護孩子的安全的確很重要,但是家長也不要過度地緊張、過分地呵護孩子。

家長可以在孩子旁邊,或者在幾米之外,看護著孩子,而不要張口閉口就說:"不可以去!不準玩!"

更不要用可能出現的危險後果嚇唬孩子,或者強行把孩子拖走,這不僅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也會消磨孩子的探索熱情。

孩子總爬上爬下,亂扔東西,是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重視

3. 做家務的時候也能鍛鍊孩子的"空間能力"

孩子做家務、參與勞動時,家長可以給他機會佈置、收拾。

告訴孩子把鞋子掛在鞋架上,分類放好爸爸、媽媽、自己的鞋子,並且擺放整齊。

快要吃飯的時候,教孩子把碗筷擺在桌面上,有幾個人就拿幾個碗、幾雙筷子,然後按照位置擺好,湯匙放在旁邊。

收拾衣物的時候,讓孩子把夏季、秋季的衣服分別放在不同的抽屜,用衣架掛大衣、掛圍巾。

通過這些小任務,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空間感,還能培養他獨立自主的能力。

家長要重視"空間敏感期",幫助孩子自我創造、突破極限,千萬不要阻礙孩子,以致於他們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