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春秋戰國是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在這時候,天下大亂,此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開始走向強大。到了秦王嬴政這一代,開始有了一統天下的決心,早在秦莊襄王時期,就有實力一統天下,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完成。

秦王嬴政有遠大的目標,就是一統天下,統一六國。其後,秦始皇一步步走向了大一統。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的出現,讓華夏大地第一次進入到大一統時代。正因如此,秦始皇能夠一統天下,肯定是靠武力的,這就離不開建立秦朝的開國功臣了。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王翦肯定是秦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在秦朝建立之後,王翦也沒有遭到秦始皇的猜忌,可以說王翦是深得秦始皇信任的。不僅如此,秦始皇要比歷史上其他開國皇帝都要好,就是沒有殺害這些秦朝的開國功臣。這一點是歷史上皇帝中很難得的。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王翦是秦國著名的大將軍,軍事家。王翦在平定六國之中拿下了五國,這樣的戰績足以說明王翦的重要性。因此,王翦每次出兵作戰都向秦始皇提出很多要求,包括人馬,糧草,和武器裝備。雖然這些要求讓秦始皇“肉疼”,但是秦始皇又不得不答應。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舉個例子來說,王翦攻打趙國,就讓秦始皇“肉疼”,當時李牧對峙了整整一年卻不進攻,私底下用反間計,收拾掉李牧。秦滅楚以前,秦始皇問上將李信需要多少將士,李信答曰“不超過20萬”,秦始皇又問了王翦,王翦回答說“非60萬不可”。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秦始皇認為李信果斷勇敢,任命他為軍隊首領。結果,他被楚國的將軍項燕打敗,大敗而歸。這樣的結果無疑是失望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始皇想到了王翦。秦始皇收到軍情後,極其憤怒,親自請王翦出山,並答應他的一切要求。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60萬軍隊,對秦始皇來說,已經是全部家當了,這樣的軍隊人數,是秦國的重中之重。秦始皇敢將這樣的軍隊交給王翦,足以說明秦始皇對王翦是非常信任的。王翦一開始便用了當時秦國最優質的兵力對楚國發起了最兇猛的攻勢,這樣的攻勢迅速使得楚國兵力不住。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正是因為王翦的進攻,楚國的兵力開始出現問題。楚國的兵力出現問題後,楚國就扛不住了,最終的楚國失敗。由此秦始皇走向了一統六國。那麼王翦每次打仗,都有一個習慣,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武器的配合,還要給他提供充足的情報。


秦國名將王翦打仗有個習慣,讓秦始皇“肉疼”,也不得不答應

王翦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戰爭剛開始王翦率先向項燕的20萬楚軍發起猛烈的進攻,項燕招架不住來勢洶洶的秦國軍隊。這樣一來,問題就出現了,楚國為了應付王翦的軍隊,只好讓傷員上戰場,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翦抓到了機會。

相比於歷史上的大多數名將,王翦絕對是結局最好的一個,他在拿下無數的功績和名聲後,卻依舊不為君王所忌憚。秦始皇在位期間,王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更為重要的是,作為秦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王翦不僅沒有被處死,反而是靠著賞賜安詳度日。

想起韓信文種這些可憐的功臣們,人們不由詫異,王翦何能,可以做到如此。竟然讓秦始皇不猜忌?王翦獲得巨大的榮耀之後,他沒有自傲,所以,身加滅五國之功績,秦始皇依舊對其十分信任,這關鍵在於王翦善於琢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