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瀘州》(六)瀘州同盟會長楊兆蓉


  “牌匾上面寫著“辛亥革命老人住宅,駐軍等不得騷擾”。威力很大,周圍的土匪根本不敢來搔擾,不僅我們家到解放前都沒被騷擾, 周圍的老百姓也都沒被騷擾,老百姓非常感謝這塊牌子。”楊兆蓉的孫子楊遠風介紹道。

  經年累月之後,當年那塊有著震懾力的牌匾已經不知所蹤,當年的房屋看起來也有些破敗了。不過,這位辛亥革命老人的故事,我們還有資料可以查閱,還有他的後人,我們可以請教。

《紅色瀘州》(六)瀘州同盟會長楊兆蓉

  楊遠風的祖父楊兆蓉,1880年出生於瀘州市院前街,也就是今天的大慈路。1900年,楊兆蓉就讀於川南經緯學堂,讀書時,他是“輸新學社”的主要成員,“輸新學社”被迫解散後,他於1904年赴日留學期間得識孫中山,成為首批同盟會會員,而後多次參加革命活動。

  在楊兆蓉撰寫的《辛亥革命》回憶錄當中,他有提到,永寧首義失敗之後,他和佘竟成又商議,準備以瀘州為大本營,以江安為外援,發動瀘州江安起義。為此,他們制定了周密的計劃。

《紅色瀘州》(六)瀘州同盟會長楊兆蓉

  當時,江安屬瀘州轄縣。他們計劃:會黨首先進駐在瀘州城內道臺、知州、都司三個衙門和鹽局附近的旅店,用油料浸溼被蓋,於1907年11月5日夜裡三更起火。然後,城中會黨見到火起,出而內應,分派人員開城並破壞監獄,放出監禁同志。同時,小市區域的會黨見到火起,一部分以吶喊作聲援,一部分渡河進城,協助進攻。最後,各路會黨進城後,統歸佘竟成督率,奪取官署。

  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計劃不如變化快,兩地起義還沒有正式開始,江安方面就洩露了消息。

  原來,江安有個叫代皮的革命黨走漏了起義風聲、致使事情敗露。江安縣令得知後,立即電稟瀘州知州,瀘州方面下令關閉城門,並分派大隊,荷槍持刀,徹夜巡查街道,同時嚴令各客棧,一律禁止客人外出,違者抓捕追究。

  江安走漏風聲、瀘州城內戒嚴,起義以失敗告終。不過,革命黨人的行動,始終令清廷顧忌。為此,他們瘋狂的抓捕革命黨人。在那樣的形式下,楊兆蓉去了南洋,並在新加坡拜見孫中山,向他彙報了舉義失敗情況。不久之後,他又去了爪哇等地,以教書為掩護,號召華僑子弟支持革命,籌募革命經費。

  1910年,楊兆蓉得知佘竟成犧牲後,回國策劃瀘州起義;1911年,武昌起義震動全國,重慶成立蜀軍政府。楊召集在瀘同盟會員,令永寧道臺劉朝望反正、脫離滿清王朝,並在瀘州成立川南軍政府;1912年,楊兆蓉出任瀘州同盟會會長。

  瀘州二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是關於它和楊兆蓉的淵源,可能您並不清楚。瀘州二中的前身是育群中學和峨岷中學,而育群中學,前期經歷了三個階段,其中它的第二個階段的名字叫瀘縣女子初級師範學校,而當時楊兆蓉是這個學校的首屆董事之一。

《紅色瀘州》(六)瀘州同盟會長楊兆蓉

  “當時陳漱雲和我們祖父幾個人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看見日本的教育跟我們中國比較,我們就落後了,中國女子上學沒有這個權利,於是陳漱雲他們就提倡回來辦女子學校。我祖父他們就回來辦女子學校了,辦起來以後沒有錢怎麼辦,讓他們的夫人出面,眾籌籌集了兩千銀元,就把這個學校辦起來了。”楊遠風說。

  至此,我們發現,辦學、革命都是楊兆蓉傾力去做的事,或者,我們更應該這樣說,國家羸弱、國民危難時,他不顧生死、參與革命。推翻滿清後,他又把精力投入到興辦學校、提升國民素質的教育事業當中。

  解放後,他又先後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年時,他又擔任四川省文史館館員,把精力放在了整理文字、記錄歷史上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