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獲取育兒乾貨,陪寶寶成長哦!

文|老涵的爸B

美國建國後的第2任總統亞當斯說過一句話:“任何社會,最終都將由精英統治。”因為精英擁有豐富的知識、最理性的思維、最卓越的遠見……歸根結底,這就是領導力。沒有人氣,奧巴馬如何當得了總統,不懂謙卑,希拉里如何穩坐國務卿?不把家底捐給國家,人們不仇蓋茨的財富才怪!所以說領袖還代表著服務社會、代表責任!從現在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那將來他才有力量去支配的人力與資源!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

俗話說“三歲看八十”,一個人將來有多大成就,三歲就能看個大概。當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三歲之前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卻是已得到心理學家證實的。

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是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能夠管理人”而不是“被管理”。特別是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心態大概是世界上最迫切的,沒有不期望自己孩子成為那20%的社會精英的。但在如何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上,中國的一些父母卻缺乏好的辦法,南轅北轍,燒錯香,走錯門。不但方法不對,還往往錯過最佳時期。

美國社會特別重視對孩子領袖精神的培養,許多學校都把這一條寫進了本校的培養目標,以將學生塑造為優秀的社會骨幹為宗旨。在常青藤教育理念中,對領袖氣質的培養更加看重,而且主張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就要抓起,錯過這個階段,就已經比別人晚了一步。

俗話說“三歲看八十”,一個人將來有多大成就,三歲就能看個大概。當然這句話有點誇張,但三歲之前是孩子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卻是已得到心理學家證實的。這時的孩子,是學習溝通與觀察別人的最佳階段,許多優秀的品質,都可以在這時埋下種子。

美國現任國務卿希拉里,神采飛揚、精明強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絲毫不比老公克林頓遜色。她在小時候不僅成績優秀,出類拔萃,也早就表現出了很強的社交才能和領導力,這得益於她良好的家教。4歲時,她居住的社區有個霸道的女孩總是欺負她。當時她很害怕,流滿面地向母親訴苦。結果母親對她說,若想不被欺負,就一定要毫不畏懼地還擊,否則你就會一直受欺。小希拉里按照母親的教導,勇敢地警告了那個女孩,還告誡她不要欺負別的孩子。這件事鍛鍊了小希拉里堅強的意志和決斷力,此後,她的領導天賦日漸顯露,許多孩子都佩服她。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就是這樣能夠聚攏大家的人,她首先自己要有堅強的精神和獨特的氣質。重要的是,在早期教育的階段,她就得到了父母有意識的培養,將體內的領袖基因激活。

領袖確實是可以在後天培養的,而在三歲之前,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早動手,收穫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孩子的成長就更健康,將來即便你的孩子去做工程師,他也會是工程師裡的頭兒。

三歲左右的孩子還很小,家長又如何才能激活孩子的領袖基因?

第一,給他足夠的愛。他感受到愛,就會去愛別人,關心他人,進而產生責任心。愛和責任是一體的,對3歲的孩子也是這樣。如果你總是對孩子很冷漠,哭的時候不抱抱,高興時不與他一起玩,他的內心就會與他人產生隔閡,將來何以成領袖?

第二,讓他“插嘴”,展示他的“小聰明”。多傾聽他說話,讓他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別小看3歲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雖然還不強,但內心卻是極豐富的時期,大大小小的事都想插一嘴,跟家長說一說,展現一下他的小聰明呢!

第三,做個“甩手掌櫃”式的媽媽。適時放手,別凡事替他做決定。這一點想必家長都清楚,但做起來卻很難,誰想當一個放手爸爸或者三不管媽媽呢?可有時候你必須得讓孩子自己走路,獨自思考,別干擾他。

第四,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培養孩子觀察別人的能力,並且願意接受別人的想法,在與人的交流中,讓他學會講道理、懂禮貌,培養初步的團隊精神。這是最重要的領袖氣質,家長可別鼓勵孩子當“小霸王”,這對他的未來有害無益!

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父母可以採取的辦法都很簡單,有時甚至只需一個關愛和鼓勵的眼神就可以了。但應用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上,所起到的長期效果卻是巨大的。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細節培養意識,基礎決定高度,這些好的品質,會讓你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想當領袖,首先要謙卑

如果孩子過於驕傲,家長還可以採取挫折教育適當他潑幾盆冷水,讓他的小腦袋瓜冷靜一下。摔過跤的人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孩子有問題,責任大多數都在父母。

什麼樣的孩子可以當領袖?

所有的父母都會說是他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他投入的心血最多,培養得最辛苦,寄予的期望也最高。但是我們仔細一看:一個自私自利、驕橫跋扈的小皇帝!我們的家長總讓孩子以為全世界的“財富”都屬於他,袒露著赤裸裸的佔有慾走向社會。

這樣他就可以做領袖了嗎?

顯然不是,要當領袖,第一個必須具備的優秀品格就是謙卑。

謙卑是什麼?

不是低聲下氣,而是謙虛的態度,彬彬有禮的風度必要的時候甚至在眾人面前要有一個卑微的姿態,敢於承認不足,汲取別人的優點;任何時候都不可自以為是,哪怕自己確實出色,也要心如止水。這樣的卑微是領袖才具備的品質!

有些孩子在學校表現得特別好,討好老師,巴結班長,學習也不錯。但是一回到家裡,他就原形畢露,高高在上,盛氣凌人,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確實是“領袖”風範,只不過是父母面前的領袖。將來到了社會上,這樣的“領袖”謀一份工作恐怕都難。這個社會聰明人很多,但能做領袖的很少。

父母們該怎麼辦呢,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脫穎而出?

常青藤教育理念認為,未學藝,先修道。修身養性,然後再去追求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長必須重視每一個教育細節,從小就幫助孩子養成謙虛好學的習慣,杜絕驕傲和虛榮心。孩子就像一個吸了水的海綿,家長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他身上膨脹的水分給擠出來!

培養孩子的謙卑心態,家長要重點把握三個方面:

  • 在小事中讓孩子懂得大道理;
  • 適當進行挫折教育;
  • 讓孩子學會體諒人。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小事反映大道理,用細節教育讓孩子腳踏實地。只要家長願意,就很容易做到。比如小孩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大叫,恨不得讓你馬上把他扶起來。許多中國父母會趕緊跑過去,不但將孩子抱在懷裡,還會裝腔作勢地去打絆倒他的石頭。這隻會助長孩子的“囂張”氣焰,將來這顆小腦袋昂得會越來越高,誰也不放在眼裡。

在美國,小孩摔倒了,媽媽會對孩子說:“孩子,來,再重新走次。人摔倒有三種原因,一是速度太快,來不及停下;二是沒有注意看東西;三是不知在想些什麼,你想想自己是什麼原因?”她要求他自己站起來,並且讓他明白,這是他自己的事情,沒人會替他代勞。別小看這樣的細節,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孩子就會明白,自己和其他人樣,沒有什麼特權,遇到任何事都要首先自己找解決方法。久而久之平和與謙遜的心態就養成了。

如果孩子過於驕傲,家長還可以採取挫折教育,適當給他潑幾盆冷水,讓他的小腦袋瓜冷靜一下。摔過跤的人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越是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就越容易目空一切,腳底無根。這樣眼高手低的性情,小時候如不及時糾正,大了就會吃大虧。在挫折教育中,讓他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任何事都是他能輕鬆解決的,必須有個謙虛好學的心態,踏踏實實地面對每一個問題。

體諒他人,這個家長都理解。就讓孩子從體諒父母開始,為將來的人際交往打下互相尊重的基礎。世界上沒有不會交際的領袖,而體諒他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第一步。誰也不願意和一個自私冷漠、一點也不謙虛的人交往,難道不是嗎?


培養精英從服務社會開始

他們打發孩子去貧民窟,到非洲、拉美和南亞等相對的地方當志願者。因為這些家長相信,真正的精英和袖,須瞭解下層社會,為社會的大多數人服務!

我們的家長生怕讓孩子承擔責任,從小就捂著寵著,只想向社會索厥,卻從不願意給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建立的社會心理是單向型的,只進不出,整天都是別人欠他的,他不欠任何人。在他看來,沒佔便宜就是吃虧了,佔了小便宜也不滿足。跟他談社會責任,無異於對牛彈琴。

這樣的孩子也許會成為一個生存能力很強的人,但絕不是常青藤教育的培養目標。因為真正的精英無不是以服務社會、承擔社會使命為自已的理想。不但讓自己幸福,還要讓別人幸福。

看看我們國內,隨著經濟的發展如雨後春筍一般興起了很多貴族學校,家長們迫不及待地揮著鈔票把孩子送進去,上貴族課、坐貴族車玩貴族遊戲,以為這樣就是精英教育,就能讓孩子成為貴族兼精英。在我看來,如果你無法給他樹立服務社會的價值觀,他從這樣的學校走出來,也只是披了一層精英的皮。

在美國家長看來,貴族學校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特權意識,和常青藤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也絕非精英教育的宗旨。讀這樣的學校毫無意義,真正的精英應該服務於社會,貼近底層大眾,到社會中去鍛鍊,而不是會打高爾夫球,坐著遊艇出海釣魚。自掏腰包讓孩子受苦,就是美國人的選擇。他們打發孩子去貧民窟,到非洲、拉美和南亞等相對貧困的地方當志願者。因為這些家長相信,真正的精英和社會領袖,必須瞭解下層社會,為社會的大多數人服務!你連基層民眾是如何生活的都不知道,社會怎麼可能讓你擔當大任呢?

美國的各類學校裡,並沒有什麼專門的“精英教育”課程,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是鼓勵做義工。常青藤教育培養的是精英,但方法卻是讓孩子先學會做一個最普通的平民。絕大多數的美國學生都在讀書期間打過工,僅是2015年,美國就有330萬的大學生做義工,這相當於所有1080萬適齡學生的30%。當義工的行為,在美國幾乎已成為是否受過大學教育的標誌。

真正的精英應該從社會中來,為社會服務。所以,培養精英當然也應該從服務社會開始。因此,對中國家長來說,從小就培養孩子在這方面的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讓孩子明白“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句話的具體含義。家長應該告訴他: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都是別人為我們提供的,是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的。因此,人之所以長大,就是為了將來為社會服務,讓別人也像自己一樣幸福。如此,通過很簡單的方式讓孩子明白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其次,鼓勵孩子在適當的時候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平時喝飲料積攢下來的飲料瓶、塑料、紙盒等生活廢品,讓他自己存放起來,然後分門別類送到廢品站賣錢,用這個錢再給他買學習用具。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讓他明白節儉的重要性,還使他在親身體驗中接觸到了社會底層的生活,收穫了社會經驗,從而更容易建立服務社會的意識!

讓孩子親身參與一些公益活動,以及假期打工等,將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社會人,建立回報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對培養他的領袖氣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能和大眾溝通的“人氣”是成功的前提

一句“我做花給你好嗎?”又顯示了她的溝通策略以諾換取對方的信任,順利地達到了目的。這有點像美國總統競選,總是向國民承諾福利最多的那個人當選。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華之外,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也非常重要。美國總統競選,要進行全國直播的電視演講,十幾萬人現場聽他說什麼。這時決定他給全國人民留下什麼印象的,不是他管理國家的能力,恰恰是他的口才,也就是溝通的技巧。他最後能贏,其實就是贏在與大眾溝通的“人氣”上。

常青藤教育的“人氣”原則:從孩子的幼兒階段開始,就培養他與別人交流的能力,讓他建立一個溝通的習慣。溝通的目標是和別人達成共識。或是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看看下面這兩個孩子,你就會明白溝通能力的培養,即使在他們很小的時候都是很重要的。

四歲的女孩欣欣做桌面遊戲,她面前一堆小雪花片,不斷地拿起一片插在另一片上,不一會兒,她面前的雪花片已經用完了,而籃子裡的雪花片也分別被其他小朋友拿走了。欣欣看了一眼旁邊和自己一樣大的男孩輝輝,他那裡還有不少雪花片。她猶豫了一下,一邊伸手去拿,一邊輕聲地說:“我做一朵花給你好嗎?”請注意下面這個細節,剛想趴下身子用雙臂攏住雪花片的輝輝,聽到這句承諾後慢慢放開了手,點了點頭。於是,欣欣得到了充足的雪花片,繼續她的作品,直到她滿意為止。最後當遊戲結束時,她馬上把自己的“花”拆掉放到了籃子裡走開了,而輝輝也根本沒有追究她是否做了一朵漂亮的花給自己,早就對這個遊戲失去了興趣,跑到一邊去玩跳繩了。

三歲半的男孩超超,在玩玩具的時候,看到老師把自己最喜愛的幾個變形金剛都分給了其他的小夥伴,頓時就急了。他一直生氣地盯著那幾個分到玩具的小朋友,不停地嘀咕著:“我也想玩,我要!快點給我玩!”後來看到老師還是沒把變形金剛拿給他,跑過去就從小朋友的手裡奪了過來,抱在懷裡不放手:“我喜歡,這是我的了,我要玩!”因為他的硬搶行為,幾個小朋友和他打了一架,直到老師把他們拉開,才平息了這場玩具爭奪戰!

欣欣和超超這兩個孩子,就表現出了明顯不同的溝通技巧。欣欣很機智,也很聰明。在試圖得到別人的雪花片時,她猶豫了一下,表明她對自己的行為會引起別人的什麼反應有一定的預測,說明她一點都不衝動,有一定的自控性。一句“我做花給你好嗎?”又顯示了她的溝通策略——以承諾換取對方的信任,順利地達到了目的。這有點像美國總統競選,總是向國民承諾福利最多的那個人當選,不是嗎?欣欣從這個簡單的溝通片斷中,已經體現出很強的人際溝通的能力。

與她的表現截然相反的是超超,他不但自控力差,不善於思考,對於自己想得到的東西,還只會用粗暴的方法去奪取,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這樣的性格,在與人交往時肯定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所以,家長平時就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人氣”,具體方法會在後面的章節裡提及,這裡就先註明兩點:

首先自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也讓孩子學會傾聽,使他能夠心平氣靜地瞭解別人的想法,同時還給自己留出了思考的時間。再就是要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在眾人面前表達觀點或講解某些事情的機會,讓他多經歷這樣的訓練,他的溝通能力一定會慢慢變得優秀!

俗話說得好,一個人的成功,20%靠專業知識,40%靠人際關係,另外40%需要觀察力的幫助。可見溝通在其中起到多麼巨大的作用,為了自己未來的小領袖,家長們一定不能忽視對孩子的“人氣”排練!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責任感是一種領袖品質,從小就要讓他學會對未來負擔責任

現在不少中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做事的時候很少考慮到事情的結果和責任,經常遇到事就往家長身上推,一點也不負責,天塌了都跟他沒關係。根源在哪裡?

美國人崇拜比爾·蓋茨,不是因為他賺了多少美金,而是他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他除了是微軟這個軟件帝國的創始人,蟬聯十幾年的世界首富,還是一位傾情投入、不計回報的大慈善家,為自己成立的慈善基金投入上百億美元。在美國一項有關責任感的民意調查中顯示,他被評為最具責任感的商界領袖。財富總會有消失的那一天,但責任和使命卻會永恆。

常青藤教育是真正的精英教育,在它的理念中,最重要的一項要求就是:作為未來的社會精英,必須具備責任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學會對社會負責。現在與未來,小事和大事,都是如此。

作為最基本的領袖品質,責任感從小就要開始培養和鍛鍊,幫助孩將責任意識融人血液,成為一種本能。

現在不少中國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做事的時候很少考慮到事情的結果和責任,經常遇到事就往家長身上推,一點也不負責,天塌了都跟他沒關係。

根源在哪裡?在早期教育時期,家長忽視了對孩子責任意識的培養。這恰恰是常青藤教育最重視的階段,對一個人來說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品質,都是這時候開始形成的。

在一次教育的討論班之前,我聽說了震震的案例:他是一個初二的孩子,性格叛逆,把自己當做成年人,常向父母要求平等待遇。震震的家庭情況不好,父母雙雙下崗,生活拮据。有一次,他在學校玩打火機,把教室的課桌和窗簾都燒著了,被校方要求轉學。但是轉學所需的擇校費用二萬元,對其家庭來說差不多是一年的收入了。

這件事情發生後,震震的表現讓我吃驚。他回家對父母說,自己不想上學了。在母親勸慰他,希望他振作時,他又滿不在乎地說:“你們別管我,這是我自己的事。”他認為自己沒有錯,上不了學還可以去打工做生意。顯然,他沒有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讓震震變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我瞭解到,從小到大,父母對他都是疼愛有加,任何事情都為他包辦。只要他闖了禍,最後站出來替他承擔責任的往往是父母。然而正因為過於寵溺,讓他既感受到不平等,又欠缺擔當意識。

由此可見,孩子責任感的建立,首先需要父母將這副擔子交過去,放到他的肩上。從小就讓他注重責任和擔當,對自己的今天和未來負責,對他人和社會負責。比如,父母要通過具體的事例讓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能拉別人來擋駕,闖了禍就要承擔責任;還要讓他知道今天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在為明天打基礎。今天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不改正,未來就會受到生活的懲罰。

我們為您總結了幾條在責任教育中注意的方法

第一,讓他從小事做起。

小事負責任,大事才能有擔當。我常對家長們說的,教育孩子別放過一件小事,通過細節塑造人。比如他把小夥伴的玩具弄壞了,因為怕小夥伴讓自己賠(還怕丟面子),不想承認。像這類的事情,就是家長介入的好時機,讓他不要回避。還有,別的孩子摔倒了,你可以鼓勵他去將小夥伴扶起來,無形中鍛鍊他的擔責意識,這都是好品質。

第二,自己承擔後果。

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這個道理適用於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家長要通過具體的事情,向他灌輸這個價值觀。比如闖了禍不要依賴父母出面,讓他學會跟人道歉。但是他表現好的時候,要及時表揚肯定,告訴他這是自己應得的,是他努力的結果。

第三,讓她學著負一點責任。

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責任鍛鍊,交給她一些感興趣的事情,讓她來承擔義務,她會很高興地幫你完成。比如讓她負責餵養家裡的寵物,到樓下取牛奶、報紙或信件,增加孩子的責任感。通過這樣的鍛鍊,就能讓孩子學會獨立地把事情做好,養成一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運動場就像戰場,是培養人格、塑造領袖的地方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福特,他是靠體育獎學金進了密歇根大學打橄欖球,還成了隊裡的“最有價值球員”。

你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嗎?

我經常這樣問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他們或迷茫,或不屑:彈鋼琴的時間都不夠,為啥讓孩子練體育?何況,將來我的孩子又不當兵打仗!聽聽,多麼振振有詞!如果他去看看美國常青藤盟校都是怎麼做的,可能他就不會這麼理所當然了。

在美國,體育是精英教育的主要課程,是美國人認為培養人格、塑造領袖的地方。因為運動場最講究公平對抗與遵守規則,在這裡很利於磨練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勇氣與決心,還有更重要的團隊精神。

美國常青藤大學的體育團體的教練,他們的薪水超過教授,有時甚至會高出幾倍之多。這種對運動的崇拜不僅限於大學,美國的各級學校和教育理念都非常重視運動,從小就訓練孩子從事體育鍛煉。常青藤教育理念認為,

學術與專業知識只能反映人的一個側面,他的人格和領袖才能,還必須仰仗體育來培養。

對此持有疑慮的中國家長,可以去查查那些美國政治領袖的生涯。你會發現,運動員幾乎統治了美國!小布什曾被晚間喜劇節目搞笑:“醫生說我們有了一個體格最健壯的總統,只是沒有提他的腦子有無問題。”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國前總統福特,他是靠體育獎學金進了密歇根大學打橄欖球,還成了隊裡的“最有價值球員”。後來他還作為全美大學全明星隊的一員,迎戰了美國職業橄欖球俱樂部芝加哥熊隊。最後他跑到耶魯法學院讀書,業餘時間做體育教練,然後當了美國總統。

向來視培養未來社會領袖為己任的美國精英教育,為什麼如此重視對孩子在體育運動方面的訓練?

這是因為,體育鍛煉需要有較高的自我控制力、堅定的信心、剛毅的意志、勇敢的決斷和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這些優秀的品質,恰好是領袖的特質。中國的父母要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們的孩子現在不僅普遍高分低能,而且身體素質在逐漸下降,這樣我們就越來越培養不出下一代的領袖與合格的精英!學習美國常青藤教育的寶貴經驗,讓孩子運動起來,是彌補差距最有效的辦法。不過,在具體如何鍛鍊這方面,家長也應該做到有的放矢:

  • 性格不大合群的孩子,可以選擇籃球、足球、排球以及拔河等集體項目,會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鍛鍊他的人際交往能力。
  • 比較靦腆和膽怯的孩子,應該多參加溜冰、單雙槓、游泳、平衡木、跳馬等項目。這些活動要求他不斷地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種膽怯的心理,培養他挑戰困難的勇氣。
  • 遇事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孩子,可以讓他多參加乒乓球、羽毛球、跳高、網球、跳遠、跨欄、擊劍等體育活動。因為這些項目最能考驗他的反應能力,任何猶豫和徘徊都將延誤良機,讓他遭到失敗。經過反覆訓練,原先的性格就能得到改善。
  • 容易急躁和衝動的孩子,家長則讓他多參加慢跑、下棋、長距離的步行、游泳和騎自行車等緩慢持久的項目。這些項目既訓練耐心與冷靜,又能幫助孩子調節神經活動,增強他的自我控制能力。
  • 總是過分緊張、容易發揮失常的孩子,則適合參加一些觀眾多的、激烈的體育比賽,特別是籃、足、排球等項目。讓孩子久經沙場,多見識“大場面”,練就強大的心理素質,今後遇事就能沉著冷靜。
  • 經常自負和逞強的孩子,家長要想改變他的這種缺點,可以讓他去試一試難度較大、動作較為複雜的技巧性活動,比如跳水、馬拉松、藝術體操等項目,也可以給他找一些實力較強的對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使他經受失敗和挫折,讓他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做到謙卑與理性。

奧林匹亞山上刻著一行古希臘的銘文,上面寫道:“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迫切地想讓孩子成為未來社會翹楚的家長,何不記住這句話呢!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學會表演,才能脫穎而出——訓練孩子的自我表現能力

不管是誰,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就,都可以引人注目,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但如果你不敢表觀,做那個退縮的含羞鬼,即使有再漂亮的“鞋子”,大家也很難看得到。

孩子做了一件得意的事,在大家面前出風頭、希望引起別人注意的時候,你有沒有特別不高興地讓他閉嘴?在他想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華時,你曾經遏制過他的表現慾望嗎?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四歲的女兒興高采烈地跑過來,唱起自己剛學會的一首童歌,想取悅客人。結果,感覺難為情的你,是否第一時間讓女兒回自己的房間看卡通畫冊,甚至以訓斥的語氣讓她趕緊一邊兒玩去?

許多中國的父母都做過這樣的事,他們不喜歡孩子把才華和天賦盡情地展現出來,總覺得不張揚才是好孩子。其實,這種教育觀念已經完全落伍了,一個表演慾望被壓制的孩子,他沒辦法從同齡人中間脫穎而出。

常青藤教育的“自我表現”原則:家長要鼓勵和訓練孩子的自我表現能力,將自己的天賦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來。對於未來的小領袖來說,他怎麼可以總把自己的才華藏在肚子裡呢!

在美國加州的一座幼兒園,又到了大家即興表演的“圓圈時間”,孩子們在地毯上圍坐一圈,將自己心愛的東西拿出來,向所有的小朋友展示。看看他們是怎麼表現自己的:五歲的羅奇搶著把手中的玩具亮出來:“瞧,這是火箭!”他按了一下開關,火箭便發出聲音,紅光一閃一閃的,孩子們都興奮地大叫:“真是太酷了!”羅奇得意地說:“當然了,昨天爸爸帶我去公園,為我買了它。”

四歲半的莉拉不甘示弱,她是個活潑的小女孩,腰間繫上一片片綠色的“樹葉”——其實是染了綠顏色的紙片,但她做得很精細。她款步走到大家面前,驕傲地說:“看,這是夏威夷裙子!媽媽前不久剛帶我去過那裡!”接著她跳了自編自演的“草裙舞”,十分快樂地說:“那邊的人全跳這種舞。”

接下來是三歲的艾倫,她有點害羞,因為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面。爸爸和媽媽總是希望她能安靜一點,再安靜一點,幾乎不允許她有任何誇張的動作,因為據說這對夫妻的目標是要培養一位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名媛淑女。所以她猶猶豫豫地站起來,慢慢走到老師面前,手上什麼也沒拿,有點不知所措。

這時,老師沒有任何批評責備她的意思,而是蹲在她面前,輕輕地摟住她,同時觀察著她今天的裝束:“哦,一雙新運動鞋!”老師對大家說:“看看,艾倫今天穿的新鞋子真漂亮!”同時啟發她:“能告訴小朋友,你的鞋子是什麼顏色嗎?”艾倫小聲地說:“白色的。”老師鼓勵她:“跳一跳,看看鞋子有沒有響聲呢?”艾倫不再緊張了,跳了一下,接著又跳了一下。她的臉上漸漸地露出了興奮的表情。於是,老師帶頭鼓起掌來:“艾倫,謝謝你讓我們大家分享了你的新鞋子!”

這就是美國人的“出風頭”教育,他們就是要讓孩子從小建立這樣的觀念:不管是誰,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就,都可以引人注目,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但是如果你不敢表現,做那個退縮的害羞鬼,即使有再漂亮的“鞋子”,大家也很難看得到。

知道“出風頭”的重要性了嗎?它既可以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華,又能讓他獲得大家的欣賞,榮譽感就是這樣形成的。因此,父母們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不妨採用美國幼兒園“圓圈時間”這種鼓勵孩子即興表演的方式,讓自已的孩子大膽一點、自信一點,幫助他養成自我表現的習慣!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不要教孩子如何服從,要教孩子如何當世界的主人

即使是與孩子無關的事情,家長在做決定之前也要徵求一下他的意見。比如爸爸要把家裡的車換掉,可以去問下孩子“你喜歡什麼樣的顏色呀?”這是對他的尊重,也可讓他產生“主人意識”。

有很多父母總想讓孩子服服帖帖,以為只要孩子聽話、服從自己的安排,在家長的英明指揮下,他就能成功。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有些聽話的孩子學會了唯命是從,但卻很難正確地對待生活,不會獨立思考和行動,無法做自己的主人,也就談不上當世界的主人了!

家長用“聽話教育”剝奪了孩子選擇的機會,一個人只一味服從,那他“選擇”的能力就不會再發展出來,從小就失去選擇能力的孩子,當然也就沒有決策的能力。沒有一個偉大人物是在家長和老師從不間斷的指令中教育出來的,讓孩子展開翅膀自己去飛,才能建立他的獨立意識。

學習常青藤教育,讓孩子從服從的成長狀態中擺脫出來,讓他們先替自己當家做主,培養自我意識。今年高考之後,一位家長在教育論壇發帖子抱怨,說自己替兒子選擇大學,親自考察了好幾所,但是沒有一所滿意的,十分不高興。

為什麼不滿意呢?他認為有四大點:

  1. 這些大學附近有洗浴中心和KTV等曖昧場所,只需步行十分鐘。
  2. 這些大學周圍環境差,交通太擁擠,都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種綠蔭遍佈的學術聖地,和鬧市區沒什麼兩樣;
  3. 沒有名師指導,擔心兒子入學後受教育的質量;四、這幾所學校的男女宿舍樓相隔太近,中間也沒有圍牆阻隔,只有一片小操場,憂心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經受誘惑,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想法。

面對操心到這種程度的家長,我不知是該讚揚還是該嘆息。這樣的事情,兒子也要服從爸爸的指示嗎?在佩服該家長事無鉅細統統操持的同時,我也在為他的孩子感到擔憂。一個馬上就要讀大學的大男孩,至少也有十七八歲了,十幾年的成長生涯中,他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教育環境裡?雖然他在父母的呵護下很安全,但現在這個孩子有多少思維是屬於他自己的?他有沒有可以全權做主的事情呢?比如自己選擇喜歡的大學和生活方式。顯然,他什麼都沒有,否則這位家長不會到教育論壇來發牢騷。

他的孩子從小經受的就是服從教育,不管小事大事,全部由家長來安排,他只需服從指令就可以了,一直到了今天,他連選擇哪所大學讀什麼專業都不能自己做主,他是悲哀的、可憐的,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成為社會精英呢?萬分之一的奇蹟都不會發生的!家長希望自己子女的將來也像這個男孩一樣?想必不是的。那麼,我們從現在起,就要破除指令式、服從式教育,讓孩子為自己做選擇,遵從他內心決定的生活。

怎樣不讓孩子太服從?最好的辦法還是從小做起,在早期教育階段,就植入獨立思考的思想和自己做決策的意識。

第一,先從尊重孩子的小主意做起。

孩子想做點什麼事,即使不同意,家長也不可忙著拒絕。哪怕再小的事情,也要有個跟他討論的空間。這是在向孩子表明一種姿態,即你的每一個想法都很重要,每一個主意都有價值。在一個充滿尊重的環境裡,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健康地成長,不會受到壓制,他會有“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感覺。否則,如果他感到自己不管什麼事只要服從就好了沒有發言權,那他既當不了自己的主人,更無法成為世界的主人。

第二,遇事先問一問他的想法。

即使是與孩子無關的事情,家長在做決定之前也要徵求一下他的意見。比如爸爸要把家裡的車換掉,可以去問一下孩子:“你喜歡什麼樣的顏色呀?”這是對他的尊重,也可讓他產生“主人意識”,感覺到自己對這個家很重要。像孩子選擇哪所學校這樣的重要決定,就更得詢問他的意見了。而且,最終決定權應該是在孩子手中的,家人不能粗暴干涉,更不可全權代理,把孩子當成棋子。

第三,讓孩子為自己決策。

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決策能力,因為沒有領袖是不善於做決定的。比如孩子過生日,要選擇在哪個地方度過,是去餐廳還是在家裡?是和家人一起過,還是找些小朋友或同學過來?這些事情,父母可以提出一些建議,但最後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

通過這些生活細節的積累,孩子從小就建立比較清晰明確的“主人”意識。他不會因為揹負太多“服從”的壓力而迷失自我。小事他能自己做主,大事他能參與決策,將來走上社會,他身上的領袖氣質就比那些父母包辦到底的孩子突出。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在競爭面前,實力比惡意更重要

沒有任何一個偉大人物的成功是建立在“惡意競爭”的基礎上的,耍小聰明的孩子可能會得意一時,但絕對不會走得太遠。

讓孩子建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憑藉實力去為自己爭取一片天地,這是常青藤教育“公平”原則的主張。也就是說,在競爭面前,實力比惡意更重要。請家長一定記住這句話,沒有任何個偉大人物的成功是建立在“惡意競爭”的基礎上的,耍小聰明的孩子可能會得意一時,但絕對不會走得太遠。

現在有些孩子,他們的自尊心很強,什麼事都希望得第一,壓過別人。有好勝心當然不錯,但是如果看不慣別人的好,嫉妒心旺盛就不好了。老師表揚了同學,家長誇獎了鄰居家的小孩,他就很生氣,心理上不能接受,學習和生活中就專挑別人的錯誤,暗地裡搞小動作去“損害”對方。

多數中國父母對此不管不問,以為這種行為表示孩子很聰明、腦子活。有的家長還覺得,損了別人利了自己,將來工作和交友一定不會吃虧的!其實,這是在縱容孩子養成惡意競爭的心理定勢。一旦他們把這個習慣帶人社會,在競爭激烈且高手如雲的環境中,即便獲利於一時,也會被人不恥,甚至會面臨被別人集體拋棄的局面。

“惡意競爭”的心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

  • 以為投機取巧是被允許的。
  • 習慣於破壞規則。
  • 總會傷害別人,因此被孤立。
  • 忽視能力的培養,只關注歪門邪道
  • 工作和人際關係都會遇到困難。

在某小學的五年級,小晴發現自己這次作文測試的得分比同桌李剛少了10分,撅著嘴不高興。老師在課堂上唸了李剛的作文,還號召全班同學都向他學習。她的心情就更差了,於是找了個機會,悄悄地把李剛的語文筆記本給拿走藏了起來。下一次語文課,李剛發現筆記本不見了,急得滿頭大汗,當著全班三十名同學的面哭了起來。小晴樂得不行,伸出手指戳他的腮幫:“不怕羞不怕羞,竟然還哭呢!”

小晴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她不但採取惡意競爭的辦法傷害了同桌李剛,還去嘲笑由自己給對方造成的尷尬。

老師知道這件事後,通過觀察,很快就知道是小晴拿走了李剛的筆記本。不過,他沒有當面揭穿,而是在下課後把小睛叫到了辦公室單獨跟她談話,十分認真地告訴她:這次考不好,不代表下次還考不好,這是很正常的,只要下次超過他,老師也會表揚你!但是如果你做損害別人的事兒,不僅同學們討厭你,老師也會不喜歡你的!即使你的作文考得分數再高,也沒人願意跟你做同學、交朋友!

談完話之後,第二天,老師把筆記本還給李剛,並對全班同學解釋說:筆記本是在學校樓下的垃圾筒邊找到的,可能是放學後打掃衛生的時候,筆記本掉在了地上,不知被哪位粗心的同學誤以為是垃圾給掃走了。同學們聽了都笑起來,李剛很滿意。小晴在感謝老師沒讓她現形的同時,對他講的道理也很信服!

通常,家長會忽視這方面的培養:但是這很重要,教孩子用實力去競爭,其實就是遵守良性規則。不講規則的人必被規則拋棄,又怎可成為領袖?根據常青藤教育原則,建議家長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換位體驗。比如做遊戲的時候,家長做“小朋友”,他來扮老師”,體驗對方的角色,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更易理解對方的感受。

第二,讓孩子明白,真正的第一才值得驕傲,不光彩的手段得來的第一,應該羞愧。這一點,可用具體的獎勵來實現。比如,孩子認真地用自己的創意畫了一幅畫,你應獎勵他。可如果他趁你看不見的時候,偷偷臨摹了一幅糊弄你,哪怕他臨摹得再好,也要及時揭穿他,批評他!

第三,告訴他失敗沒什麼。雖然要爭當第一,但不是隻有第一才是最好的。他考了第一要表揚,考了第二、第三甚至倒數第一,家長也要平和接受。告訴他雖然他輸了名次,但其實做得還不賴,只要再努力些,就一定能比以前更進步。

第四,面對別人的惡意競爭,讓孩子學會堅強和冷靜。教他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反擊,絕不可近烏者黑,以惡對惡。

人的天性裡面,總有“惡”的一面,孩子也不例外,免不了會想耍些小聰明,不願意憑實力老老實實地去爭取。這是一個道德與規則認知的過程,尤其在常青藤早期教育階段,家長要循循善誘,為他們植人實力致勝與遵守規則的意識。只有這樣,將來他才會得到真正的第一。

3歲之前,是領袖氣質發展的關鍵期,關鍵幾步培養孩子的領袖氣質


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家長可以找一些關於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講給他聽,或讓他自已看;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故事教育是孩子接受最快的方法。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家長經常會遇到這類情況,孩子只要過了三歲,到了自我意識增強的階段,有時就會變得磨磨蹭蹭,時間意識極其淡薄。比如不管吃飯還是寫作業,甚至讓他去洗手、洗澡、換衣服等,他都表現得很不情願,欲進還退,總得催促幾遍才能勉強起步。

常青藤教育認為,孩子缺乏做事效率,是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正常的表現。每個人都想偷懶,孩子當然也不能避免,特別是在六歲之前,他們沒有成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概念,也不懂什麼叫做“時間就是金錢”。孩子就是願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寫作業肯定不是他們喜歡的,有時洗澡和換衣挺麻煩,內心也不喜歡,總是慢半拍也就很自然了。

有的家長擔心,這樣下去是不是會一事無成?我想說,這是不可避免的,懶散、懈怠、拖拉,這是成人都會經常產生的情緒。

再優秀的精英,他也不可能是一部時刻高速運轉的機器,總得有停下來閒歇的時段。某些家長看見孩子犯懶,就上去又打又罵,這種粗暴對待的辦法有害無利,是常青藤教育原則所不容許的。

要想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家長的可採取的一些辦法:

故事引導法。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看故事,家長可以找一些關於名人守時的兒童讀物講給他聽,或讓他自己看;有時也可以講一些因為不遵守時間而造成重大損失的故事。故事教育是孩子接受最快的方法。

生物鐘法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規律,也就是“生物鐘”。不妨和孩子商量著一起制定適合他生物鐘的作息時間。比如早晨6點到8點,頭腦清醒,體力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到了晚上6點到10點,不利於記憶,可安排他完成一些關於數學計算的作業,或建議他練習一些樂器,放鬆神經,準備休息。一旦定下來就嚴格執行,培養他的時間觀念。·獎勵促進法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在規定時間內按要求完成相關的課程,就獎勵他看動畫片。恰當的獎勵,可以強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合同法

在家庭教育中,你試過跟孩子籤合同嗎?不妨一試,這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家長的職責是監督,督促他提高做事效率。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鉤,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規定懲罰。這個辦法一舉兩得,既提高了孩子的做事效率,又能讓他懂得規則與契約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