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君开国帝王的太子中只有极少数太子平稳过度(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

历史纪录片爱好者老王


开国皇帝的太子,那都是在老爹的淫威下艰难求生活,开国皇帝一般都是这几个特征,能建立一个国家的,还是大一统国家的,那肯定是一个时代中最杰出的人物,他们霸道,强势,聪明,帝王心术的顶峰,还有就是活得久啊,仗打多了,身体素质也好,太子当这么一个人的儿子,实在是太有压力,因为老爹太优秀,自己稍微有些不对都有可能完蛋,开国皇帝的性格可没几个好脾气,优秀代表朱元璋,不过老朱的太子情况有些特殊,英年早逝,他很满意这个儿子的,结果死得早,传位给皇孙,还是被他四儿子给夺了。

还有个最出名的“九子夺嫡”这发生在康熙年间,康熙也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但是毋庸置疑,清朝最优秀的皇帝不是开国的皇太极,而是玄烨,清圣祖这个庙号足可以压倒所有清朝皇帝,就是因为老爹太优秀,而且活得太久了,胤礽太子之位作死了,连胤禛也是小心翼翼几十年过来的,才成功的。

还有就是开国君主的臣子,都是一群桀骜不驯的人,能打天下的人,每一个好驾驭的,第一任君主太出色,所以这些人只服他,而第二任,大家都会想,和先帝打天下的时候,你这小屁孩还在娘胎里呢,不会服,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开国君主喜欢杀人的原因,都是一群不稳定因素。问题是,老爹你把人杀完了,我哪找人治国去啊。第二代就面临了一个缺人的问题,等国家稳定下来了,这些问题才会解决,这些就是为啥开国太子不好当的原因。


大话评历史


古代“太子本就是高危职业,开国皇帝的太子危险系数又是所有太子中最高的。”其中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古代中国皇权至高无上,皇帝唯我独尊,而太子却是与皇帝分享部分皇权的人,导致太子与皇帝的存在着先天无法调和的矛盾。

2、如果太子太过优秀,导致皇帝觉得自己的皇权受到挑战,太子便岌岌可危。如果太子太懦弱无能,又让皇帝觉得不“类己”,太子之位同样面临废黜的危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惠帝刘盈,刘盈的太子之位便差一点被刘邦废黜,幸亏吕后机智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才打消刘邦废黜太子的想法,刘盈才得以正常即位。

3,中国历史上开国王朝中秦始皇没有立太子,其长子扶苏有太子之实无太子之名,最后被胡亥和赵高赐死。汉惠帝刘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太子身份即位的二世皇帝,其即位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4,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却因太子的名位杀兄杀弟杀子,即位前玄武门之变干掉了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即位后围绕继承人之争先废掉了长子李承乾,后来又罢黜了李泰和李恪,最后被李治捡了便宜成为唐高宗。

5,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儿子中太子之位最稳固的莫过于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了,老朱出身贫穷对自己的子孙真心没话说,为了朱标能顺利即位对开国功臣一顿血洗,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顺利即位的话,朱棣也不敢造反,明太宗的庙号朱标是跑不掉的,明朝估计又是另一番局面了,当然这是后话。

(话说有精力和学识的伙伴可以专门写一本论述古代中国皇帝与太子之间关系的书啊)



绿野风尘


这些帝王都是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他们逐鹿中原定鼎九州,性格强势,底下能人济济,也就是因为如此,造成太子很难顺利继位,我觉得主要是君主个人原因和太子的个人原因,从开国君主里面举几个出来分析总结一下。

1、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秦帝国,赫赫武功,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不断变得强势暴烈,有点看不上扶苏这个比较软弱,信奉儒家的太子。后来在一次争吵中,扶苏被贬去长城戍边。我分析,扶苏为太子,秦始皇认为他太软弱,想锻炼他,不想让他顺利继位,这就是君主的个人原因。以扶苏本身的性格,不经过磨练的话也没有办法顺利接过秦国这个以法家理论为治国基础的国家。

事实上也证明扶苏为人迂腐软弱,愚蠢至极。竟然会因为胡亥假传秦始皇的旨意而自杀,不去辨别真伪。扶苏自杀以后,蒙恬独木难支无法对抗胡亥赵高,最后惨死狱中。这就是扶苏个人软弱的原因,无法肃清强敌,让自己平稳过渡到顺利继位的阶段。

2、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就是一个中下贫农出生,父母饿死以后,都无钱安葬,不得已出家当了和尚,游历四方。游历过程中,他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胆量。后来投靠郭子兴,一步步发展壮大,最后在1368年称帝。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他也深知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不一定会拥护信奉儒学的太子朱标。所以,他一步步的把功臣都全部清洗掉了,就是为了让太子继位做准备。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后来朱允炆能顺利继位的原因,因为阻碍和强大的功臣势力都不在了。

只可惜朱标死的过早,不然朱棣很难篡位成功。从上面俩个案例看出,太子能不能顺利过渡到继位,第一点看开国皇帝有没有清洗掉功臣,为太子继位铺路,第二点看太子性格是不是也比较强势,可以抓住机会,成功上位。


职业减肥营养师


太子,是古代君主的定的未来继承人。太子在朝廷的地位很高,他可以拥有相似于朝廷的东宫,太子东宫的官员制度几乎和朝廷的制度一样,不仅如此,太子还可以拥有一个和皇帝禁军的私人卫队。



然而太子的待遇、权利虽然大,同时他也是指定的未来继承人。但是在古代的太子们,有很多人虽然本是被立为太子、也坐了很多年的太子,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不仅无缘帝位,有的被废,而有的则落下悲惨的结局。

特别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成就都很高的皇帝,他们曾经立的太子,有的就落下悲惨的结局,比如汉武帝所立的太子刘据、唐太宗李世民所立的太子李承乾、还有康熙所立的太子胤礽。

汉武帝、唐太宗、康熙都可谓是一代英主,他们雄才大略、开疆扩土,对后世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而他们的太子刘据、李承乾、胤礽,也都曾得到他们的喜爱。他们对自己的太子也都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对太子寄以很大希望,太子亦多次监国,政绩颇著,也曾受到皇帝的认可。

然而虽然如此,最终太子刘据、李承乾、胤礽却都无缘帝位,而落下悲惨结局。

那为什么雄才大略的明君的太子,只有少数太子平稳过度?

因为明君,那他的政绩就非常好,可谓是雄才大略,而他要实现他的雄才大略,首先需要的就是权利,也就是皇权。在皇室中,皇权之争是残酷的,相对而言,特别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对皇权看的更重。

而太子本来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只要太子有些风吹草动,再加上有人诬陷,就会更容易受到皇帝的猜忌。

同时太子之位太重要了,皇位皇权又有很大的诱惑,所以有时虽然立了太子,但别的皇子则窥视太子之位,故而有夺嫡之心而构陷太子。那太子的地位就非常的不稳。再加上有的太子一坐太子就是很多年,心中不仅着急,而且害怕,也会做出一些事,让皇帝厌烦。


当然有的太子虽然曾经受到皇帝的无比宠爱,皇帝也对他们付出很大的心血和精力。但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而言,因为他们雄才大略,故而他们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事,总希望太子和他一样雄才大略、有魄力。

但是他们却不明白,雄才大略、成就极高的皇帝百年之内又能出几个?比如古代封建社会的千古一帝又有多少。

雄才大略的皇帝以他们自身的眼光看事,总希望太子能和他一样,但多数情况却是雄才大略的太子,是仁厚、仁慈的,这样皇帝就觉得太子太过软弱不像自己,时间久了,就开始疏远太子。


当皇帝疏远太子,他在行动上就会表现出来,太子就会担心、害怕。而别的皇子看到太子被疏远,就认为他们自己有做太子的希望,于是就构陷太子,同时和太子关系不好的臣子也会诬陷攻击太子。最终导致太子被废而无缘地位。所以明君的太子,就只有一些人能平稳过度。


中孚鉴



历史的前世今生


题主这里首先限定是明君、或是开国帝王的太子,他们好多都不能平稳继位,说起来有共因,也有他们每个人特别的原因。

一、首先,太子是众矢之的,在太子的位置上待得越长,就越不安全

大多数太子都是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被立起来的,这种宠爱可能来自很多方面,譬如母亲受宠、自己自小伶俐、具备才干、甚至长得像皇帝等等原因。然而,他们一旦被立为太子,就成为众皇子群起攻击的众矢之的,其短处就更容易被暴露出来,在太子位置上待得越久就越不安全。一旦皇帝的新鲜劲儿一过,就很容易成为动辄得咎,乃至于被废掉之人。

恰恰呢,明君、或是开国帝王大多比较长寿,他们的太子在这个高风险的位置上要经历更长的考验,因此也更容易翻车。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以及康熙的太子等几个人了。

二、明君或是开国帝王大多深通权术、猜忌心极重,政治经验较少的太子很容易被老皇帝猜忌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唐玄宗的太子李瑛,都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皇帝的猜忌之心,而被逼死或者杀死的。毕竟无论明君,还是开国帝王大多都是经过腥风血雨而得到的大位,长期在位后,越老越无情、越猜忌,而这些太子们大多是在平稳环境中长大的,生活富足、思维相对单纯,很难保证不触犯皇帝最危险的忌讳。

三、明君或是开国帝王大多儿子不少,因此竞争很大,对手很多

因为皇帝长寿、健康,他们的儿子自然不会少,这样的话太子的敌手就很多,且这些敌手大多还比较能干,也增加了太子的风险。很典型的是李渊儿子们的相争、康熙儿子们的相争,来争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四、以上都是共因,说说题目中所列各太子不得继位的个体原因

1、秦始皇太子扶苏:说起来,扶苏不得继位,和三面三个共因都没有关系。秦始皇自始至终还是相信这个儿子的,让他到北部边境去监军,其实有锻炼扶苏的意思,而且扶苏和蒙恬大军能在一起,正增加了他得以继位的筹码。然而,扶苏过于仁孝,居然因为胡亥、赵高一则伪造的命他自杀的诏书而自裁,可见秦始皇生前对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2、汉武帝太子刘据:刘据的死,恰恰是在太子位置上待得久了,汉武帝晚年又忌刻猜忌造成。

3、李世民太子李承乾:也是在太子位置上待久了,其弟弟李泰又苦苦相逼造成的。

4、赵匡胤之子赵德昭、赵德芳:这完全是因为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夺取大位造成的,赵光义假惺惺地说要传位回给哥哥的儿子,然而,赵德昭、赵德芳都死得颇为蹊跷。

5、朱元璋太子朱标:这完全是朱元璋过于长寿,朱标没活过他老爹造成的。朱元璋虽然对他那些老兄弟们毫无情意,但对太子却慈爱了一生,算是个好老爹。其实朱标也算争气,朱标不死,很难说又后来朱棣什么事儿。但朱标死了,据说对朱元璋打击很大。朱元璋这样一个猜忌残忍的人,居然对朱标信任了一辈子,可见朱标是有些本事的。


星火辰


1.继承人培养有问题: 因为所培养的继承人大都是程序性培养(就是圈养),而其他没有继承地位的反而是自立式培养(即散养),二者之间不是能力的欠缺,而是经验的欠缺,缺少经验是最可怕的事情,缺少对世界的认知。更何况这些帝王选择的都是有能力的传承人,有能力无实战经验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崇祯皇帝,是典型的有能力,求生欲太强的君王遭到惨死,而他之前的昏君无欲无求,没威胁,没能力,不争不斗,反而安全过渡。)

2.帝王自身问题: 开国帝王都是权力欲极强的人,任何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地位的人都是敌人,而储君先天就有威胁性,传承传承,便要传与储君各种势力根基,有势力便会有冲突矛盾,(皇帝一般不会超过太子20岁,就算皇帝60岁挂掉,太子都40岁了,其间皇帝要接受太子的威胁,太子要接受皇帝的压力)李世民之子李承乾便是造反被李世民清理了。(而且明君皇帝对太子要求一般极其严格,严于教子,极其容易激化矛盾,反而对其他皇子要求不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3.储君追随者与敌人: 太子先天便是政治焦点,容易遭到攻击,暗杀之类暂且不说,朝堂上的攻击就不会少,美其名曰要求高!而追随者(追随者鱼龙混杂,极易招惹麻烦。)又想有从龙之功,从者甚多,自然威胁到皇帝。(开国将领元勋们为求富贵长存,帝国稳定,自然支持太子继位,威胁更甚)


大山汗


天家无情,由此可见!越是知名的建国皇帝,对皇权的掌握越是谨慎,任何威胁到皇位的人,无论兄弟,子侄都是绊脚石,一定会铲除干净,只有这样皇位才会稳定。越是雄才大略的皇帝,教育出的儿子或兄弟越是厉害,倾轧也重,能太平继承皇位的就少。


70后大叔讲历史


看一个非常经典的电影你就懂了,《思悼》

讲的是李氏朝鲜英祖的思悼太子的悲剧,思悼太子李宣是英祖唯一活着的儿子,被饿死在米柜里,最后英祖的孙子正祖李祘继位


南朝居士


爹太霸道,太子太紧张了,加上父亲不放心手中的权利,加上又长寿,大臣的站队!所以不是病,就是被爹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