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具雄浑之境的词大都突破了儿女之情离愁别绪的范围,它们或咏壮丽的自然景物,或发抒其登临怀古之情,或叙边关征战之事,或抒其慷慨激昂、悲愤之情。在这类词中,雄伟壮丽的自然景物与诗人豪放、激昂之情交相融合,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给人以极强烈的震撼力量,这种感受在婉约词中是没有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波澜壮阔

在这类词中,最为人所知的当然莫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赤壁怀古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怀古在诗中本是常写的题材,但在词中却不常见,而像苏轼这样写得如此精力弥满大气淋漓的怀古之作更是绝少见到。从意境角度而言,这首词也极为雄浑,上片,诗人以千钧之力,主要描画了长江无比雄伟壮阔的气势,首句“大江东去”就以石破天惊之势振起全篇,接下来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一幅骇目惊心、雄伟奇绝的图画。当然,这幅雄伟奇绝的图画只是雄浑意境的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上,诗人又将壮丽的历史融汇于其中,构成一幅壮丽的江山与雄壮威武的历史相结合的意境。在这里,自然与历史、空间与时间、雄壮广阔与气势飞动,汇成一阕壮丽的交响。从读者的感受来看,读者获得的是一种力量感、强烈的震撼感、继之是一种酣畅淋漓、五脏六腑因之宣泄、净化之感。如此的痛快淋漓,在婉约词中确实没有。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江山与雄壮威武

苏轼的这首词,在词坛可谓刮起了一股千年旋风,从宋代到今天,没有人不以此词为苏轼的代表作,为豪放词的最杰出代表。宋胡仔赞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金元好问亦称“宜其为乐府绝唱”,明王世贞叹其“感慨千古”。类似的赞语可以说举不胜举(当然也有对苏的豪放词颇有微词的,但那往往只是从词的“正统性”的角度,即婉约的、音韵的角度来发论的,并非针对豪放词的艺术而言,更非针对苏轼的这首词)。这种旋风般效应的产生,应当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此词的确是绝佳之作;另外一方面,就是在阴柔之气过甚的词坛,这样一阕阳刚雄浑之作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正好像在袅袅女儿国里,突然出现一英伟壮士,就不能不令观者惊骇、赞叹(大概反对者也是因为此原因)。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苏轼

对这种耳目一新的效应,苏轼自己也是清楚的,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八九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又苏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写道: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鸣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具有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和雄浑的意境

滚滚长江

(注,此词即苏轼的另一豪放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自己也清楚,他的豪放之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这里的“自是一家”,显然不是针对柳永个人而言的,而是针对柳永为代表的婉约一派词而言的。可以看出,苏轼对自己在词坛“别立新宗”的举动,对这种耳目一新的旋风效应,是有着高度的自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