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亂象調查:京籍司機不到兩成 酒駕也能過審

自從2010年第一家網約車公司出現後,打車這件事慢慢從街頭的招手即停變成了屏幕上的彈指一揮。網約車的蓬勃發展為老百姓出行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滋生了許多安全隱患。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對網約車市場進行規範,對車輛、駕駛員和網約車平臺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前網約車市場亂象叢生:幾百元註冊“馬甲車”,非京籍司機每月花4000元租京牌車拉活,擁有網約車運輸證和駕駛員證的“正牌軍”更是少之又少……網約車市場的亂象為何屢禁不止?北京交通廣播記者翁宇君報道。

‍‍‍

网约车乱象调查:京籍司机不到两成 酒驾也能过审

晚上六點半,國貿附近的一座寫字樓下已經零星站了不少人,他們時而看看手機,時而向遠處張望,等候著趕來接他們下班的網約車。很多人都覺得網約車為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乘客:“拼車的話會比較便宜,會比較方便,真的是確實挺方便的,順便給我們省錢了,比較快速能約到車,現在移動支付也比較方便,嘛直接手機支付了,你不用任何操作!”

這份便利背後其實隱藏著危機。市民鹿先生在滴滴出行預約了一輛專車,然而來的卻是一輛“馬甲車”。

乘客:“有一次我打專車,他並沒有開他那個車來,他就說今天是出事故了,用自己用的車來接”

“馬甲車”是指實際車牌號與平臺上顯示的車牌號不同的網約車,在要求網約車必須擁有本地車牌的北京、上海等地,“馬甲車”在網約車市場佔有率很大。由於距離中心城區較遠,在亦莊經濟開發區工作的高女士經常遇到這種信息不符的馬甲車,高女士說:“打到一輛河北牌子,中間有一段路就比較黑,就是路上車也很少,所以就還挺害怕!”

《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自2016年12月底開始實行,細則規定,從事網約車經營需要滿足“京人京牌”的要求。也就是說,網約車司機需為北京戶籍,車輛需為北京牌照。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北京網約車市場外地牌照車輛和非京籍司機不在少數。今年5月記者共打滴滴快車25次,其中非京籍司機超過20人。那麼這些非京籍司機是如何鑽政策的空子開上網約車的呢?滴滴快車司機楊師傅說,自己的賬號是借的,北京車牌是租的:“河南的,車是我的,用的別人的賬號,車牌是租來的,一年9000塊錢”

更多的網約車司機則是通過直接租用京牌車輛獲得運營的機會。滴滴司機:“我有個老鄉,來了一個月了,也是租的車,一個月4800/我也是剛來,不是北京人,這個車是租的,加了一個公司,在龍萬基商務樓,公司註冊的一個號/找人,花錢註冊,現在有人出租車,你去買,一個月四千多,他幫你註冊下來, 你就去開滴滴去,省下錢就是你的”

网约车乱象调查:京籍司机不到两成 酒驾也能过审

滴滴司機劉師傅來自河北邯鄲,在北京開專車已經一年多了,他的車就是在朝陽區百子灣附近的一家租車公司租來的。當記者詢問能否租到車時,劉師傅說租車也得靠關係。“沒關係,只要有駕駛證、身份證就行。想租電車還是油車啊。你如果確定想開的話,什麼時候你去的話我跟經理打聲招呼,平白無故他不會租給你的”

通過史師傅“牽線搭橋”,記者撥通了這家租車公司黃經理的電話,對方表示,非京籍司機只要駕齡滿三年都能註冊:“駕齡夠三年以上,要不然註冊不上,註冊的話是本人的身份信息麼。押金一萬,租金3500一個月,你就帶他本人一塊過來就行”

不僅車輛可以租,而且如果這些非法營運的網約車被運管部門查處,罰款也能找公司報銷。

而且史師傅與黃經理均表示即使在非法運營網約車時被運管查處,費用都能報銷:“被運管查處是罰錢,10000,但是租車公司給報銷/都管報,只要註冊沒問題了都管報銷”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發佈的消息顯示,目前獲得北京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網約車平臺只有五家,分別為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易到、神州專車、飛嘀。5月22號,記者通過首汽、易到和神舟三大平臺分別進行了隨機的3次試驗性打車。其中首汽約車全都為政府許可的京B牌照出租運營車輛,司機也都是京籍司機。3次呼叫易到用車的易達出行,其中一位司機為非京籍,蘇師傅說:“我是外地的,這是我早,三年前通過的,以前加入的不是松嘛,我認識的人都是這樣乾的,為了生活沒辦法。”

易到用車的李師傅透露,近期易到用車招募了一批非京籍司機:“原來必須北京人北京車,易達出行招募了一些北京車非北京人的。”

通過神州專車呼叫的3輛網約車中,有一輛是河北司機運營。一位京籍專車司機表示,近期神州專車的非京籍司機也在逐漸增多:“神州也有外地人,有時候一聊天,就看出來不是北京的。我幹神州3年了,一開始沒有外籍司機,現在真不行。”

根據《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的規定,網約車車輛和駕駛員需要分別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和《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記者調查發現,首汽約車司機都持有完善兩證。神州專車的王師傅表示,自己已經獲得網約車駕駛員證,但車輛還沒有按規定變更為“預約出租客運”。司機:“我有網約證、考這個證三個月,背題目,好幾本書。就是車沒改,沒有轉成營運車輛”

易到用車的蘇師傅則表示,兩個證件他都已經辦理完成:“我已經把行駛證改成營運的了,先考了網約車駕駛員證,同意車子改成營運,把原有的私車保險轉成營運的,2次驗車,出租車管理局驗車,運輸局驗車,兩個都驗完拿了,等著拿證。車子補4300多,保險。”

滴滴出行的專車司機部分擁有兩證,而快車司機幾乎沒有一位擁有,一位滴滴快車司機說:“營運資格證那東西,現在跑滴滴的誰有這個證啊”

目前北京的網約車市場魚龍混雜,網約車司機的素質也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乘客的出行體驗和出行安全。乘客鹿先生說:“司機在群裡隨意評論乘客,一位快車司機不經過同意在車上開直播,被直播”

甚至一些有暴力犯罪記錄、酒駕記錄的司機竟然也能通過網約車平臺的層層審核被招攬進來。今年4月北京市民陳女士在王府井大街被一輛滴滴快車撞傷,事發後快車司機高師傅不僅駕車逃離現場,拒絕賠償,還揚言自己曾經坐過牢:“你走法律程序吧,還的上我就給你,還不上我就不給你,算你我也不是這一場,我的這一年就打官司了,我外面欠35萬”

中消協昨天發佈了《網約車安全消費的輿情報告和消費者投訴情況》,消費者對網約車服務的主要意見包括:平臺提供的司機和車輛信息與實際不一致、司機與消費者發生暴力衝突、平臺處理消費者投訴不及時,以及司機繞路多收費、任意取消訂單等。採訪中,市民們也表達了類似的擔憂:

“對路程的熟悉可能不像大部分的出租車司機那麼熟悉/幾次快車司機就我上車之後直接睡覺了,反正就繞了一大圈/確實是有安全隱患,現在沒辦法保證安全的/他那個車主跟他開車的本人根本就不是一個人太多了,方便是方便就還是不規範/比如說這個車是不是他的,可能作為我們這些一次性坐車的人都不會發現這些問題/出租車司機每一次出車之前都要做酒精的測試,出現違反交規的現象之後,和她之後從事出租行業都會有一定的關係,但網約車這塊根本就沒有這種間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