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成為中國第幾大城市?

包雲東


應該會成為第五大城市。

首先,從規模來看,武漢包含了武昌漢口和漢陽,火車站就有三個大站,規模夠大,範圍夠廣,便於形成集中的工業區、商業區以及高新區。有進入全國前五的實力。

其次,從國家規劃來看,現在有振興華中,發展大武漢的規劃,說明國家對華中地區的武漢逐漸重視,且從目前來看,國家也在致力在武漢光谷打造屬於中國的硅谷高新區。

第三,從教育方面來看,武漢有兩所全國前十的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只要有吸引人的公司及職業,人才並不會缺席。在全國城市中只有北京,上海和武漢具備這個實力,而前兩個分別位列第一第二,且都屬於國際大都市。

最後,武漢這兩年的經濟增長快速,目前GDP已經位列第九,進入前十俱樂部。而增速是前十城市的佼佼者。




中原說教育


武漢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一大城市。如果把每個城市的水域除外,只談陸地建成區面積,武漢可能排在中國30名之外,如果大家都算上水域,武漢的建成區面積則與北京上海平齊。武漢僅1100多萬人口,不足北京上海的一半,陸地實際建成區面積也僅為北京上海的一半,但感覺武漢之大之繁華是北京上海不可相提並論的。武漢街道上建築物密度之高,人口之密集,市面之繁華,感覺武漢之大,恐世所罕見。武漢的發展趨勢是街道上建築物在不斷的加密,人口密度在不斷增加,建成區面積也在不斷的增加,城市人口擴容,面積擴容,人口密度朝進一步增長的方向發展,武漢這種驚人的城市發展形態世所罕見,人口無處不高度密集給人的視覺是城市大到無以言表,人們的幸福感,自毫感,生活的方便指數,城市的大氣指數,對城市的規模感覺,感覺城市的發達程度,是任何別的城市不能相提並論的。然而武漢人在享受繁華的同時,人人離大自然比任何城市都近,近在幾分鐘就能抵達寧靜的大自然,大江大湖在每個市民的身邊,當你需要寧靜的時候,抬腳走到大江邊,大湖旁,你就能看到百里之外的遠方,大城市一切負面的東西都消失了。武漢的未來能大到何種程度,甚至可以想象一下會是北京上海兩市之和嗎?答案也許是!


老鄉2439


武漢會成為中國第幾大城市?這要分情況來看,比如面積、人口、GDP、科教、醫療、交通、城建等,按不同指標來衡量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這裡應該是指綜合實力吧。

眾所周知,北上廣深是全國公認的四大城市,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至於其它城市,沒有公認的排名,無論誰排第五、第六,還是第八九十,都會引起爭議,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機構的排名情況。根據中國城市經濟學會與聯合國人居署、經濟日報與華頓經濟研究院兩大機構發佈的2018年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名顯示,武漢都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第五城。

武漢的綜合實力確實是非常強的,它是我國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2018年武漢GDP達到14847億元,位居全國第九。武漢經濟發達,在汽車、鋼鐵、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實力雄厚。教育方面,武漢是全球在校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同時武漢擁有2所985大學和7所211大學;醫療方面,武漢擁有35家三甲醫院;城建方面,截止於2019年5月份,武漢的摩天高樓數量(200米+)是48棟,排名全國第6;交通方面,武漢地處長江黃金水道與京廣鐵路大動脈的十字交匯點,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的稱號……

綜合來看,武漢被評為中國第五大城市,它有這個實力。當然,這也可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畢竟天津、重慶、成都、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實力也不俗。但無論如何,武漢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這是毫無疑問的。


錦繡中源


毋庸置疑的是武漢確實在國內城市中算是非常不錯的存在,但城市發展是一個逆水行舟的過程,要說武漢未來能排到第幾沒誰能說清。

明清之前歷史上武漢並沒有荊州在湖北及長江流域的地位那麼重,武漢真正的崛起是武漢三鎮合併後,快速成為中國城市工業化、商業化和樞紐化的一個發展樣板。不可否認的是,在中西部地區沒有哪個城市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城市發展有武漢這麼快速。即便是西南的中心重鎮成都,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很長時間內遠不及武漢來得多,畢竟西部還有個不容小覷的重慶和西安,加之偏於一隅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人口密度等綜合因素,成都長時間工業、商業發展弱於武漢。武漢在1927年合三鎮到改革開放前得到了空前發展,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以及良好的工業基礎,也難怪毛主席對武漢都情有獨鍾,在新中國的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時,武漢獲得的項目以及其重要性佔了整個中部一半以上。可以說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中除了北京上海,其餘的天津、瀋陽、哈爾濱、廣州、武漢算是一個級別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武漢的排名可以說是斷崖式暴跌,其下滑的嚴重程度堪比現在的瀋陽。

武漢目前的地位只能說是在慢慢迴歸他應該的樣子,從各方面來說武漢都有著非常紮實的基礎。

首先是城市的政治地位。武漢不僅僅是湖北省會,作為中部唯一副省級城市且027開頭,意味著從建國開始國家對其定位就是中部地區的戰略中心重鎮。全國副省級城市不少,但三位數區號的就北上廣津寧蓉渝西沈九個,其中四個直轄市。現在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南京、瀋陽尚未明確,可以說在政治層面的戰略定位武漢、廣州、西安、成都這幾個副省級城市明顯要高於其它省會和經濟發達城市的。這些城市和天津、重慶這兩個直轄市的重要性基本沒有差異。

從文化教育層面來看,武漢在全國城市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北京作為首都,文化教育基礎遠超其他任何城市,上海也沒法比,這是資源配置的原因。上海算第二,這也是資源配置的需要以及經濟基礎決定的。按說武漢、南京、天津、西安原本是一個段位的,但隨著這些年經濟發展的變化,天津、西安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方面的發展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天津西安靠著老本也許還能壓成都、廣州、長沙、杭州幾年,但優勢越來越弱了。

經濟發展來看,武漢只能算得上中規中矩。京津冀協同發展並不好,但北京很強,虹吸了不少天津和河北的資源。珠三角(大灣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作為龍頭帶出了更快的深圳,現在兩城加港澳算是分工明確,全國城市群裡沒誰能超越未來的大灣區。長三角算是跨區域發展最均衡的,上海作為中心城市帶動了江浙地區各級城市發展。而武漢確實在帶動上能力太弱,不要說在中三角起不到帶頭中心城市作用,在省內武漢也沒能把其他小弟帶動起來。武漢和成都比很尷尬,西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成都一直是天然的中心重鎮,即便重慶現在直轄了,但重慶在四川省管轄太久,就算工業基礎上可以領先成都,但其對西南地區的戰略影響力、政治文化發展潛力遠遠不如成都,周邊的雲貴藏人口、文化都受成都影響,直接導致成都可以輕易拿到各種配置給西南的資源。而武漢在中部談文化歷史、談醫療教育、談人口腹地、談交通都沒成都較昆明、貴州、拉薩之類省會的絕對優勢,所以武漢要想獲得資源,面臨的競爭無疑遠大於成都,從目前中部城市發展來看,武漢對鄭州、長沙也沒形成絕對優勢領先,甚至在不少單項比拼中還落於下風,而對合肥、南昌這種自認華東地區的省份影響更弱。看改革開放幾個大的階段,沿海到西部開發到中部崛起,唯獨中部崛起中央是沒有給獨有的特殊政策或者大規模砸錢投資的。未來的經濟發展武漢面臨周邊重要城市搶資源的情況也會要比成都複雜、困難得多。但武漢較成都優勢也很多,畢竟中部地區四通八達、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綜合能力很高,人口密度大,隨著發展推進,更容易形成長三角或珠三角那種超級城市群協調發展模式。這點上我認為武漢相比成都、西安而言潛力更大。

另外從城市包容性而言,武漢長時間的標籤就是碼頭文化以及九頭鳥。其實武漢在文化傳播上是做得非常糟糕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古人常把蘇杭比天堂,成都也是“安逸”和慢節奏的龍門陣、麻將牌,甚至熊貓、火鍋都是城市名片,武漢卻完全埋頭苦幹,給人的存在感和親近感都不強,沒有形成一個口碑來吸引人才湧入。

當然一個城市發展還有很多其它因素影響,個人認為武漢未來的定位不應該是全國第五這種無腦的定義。武漢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抱團發展才會更快更具可持續性。還是那句話,武漢不論怎麼做,短期內既不可能超越北上廣,也不可能弱於成渝、寧杭、沈西。中部整體強,武漢衝進前五不是沒可能,中部整體弱的話武漢也不可能持續發展。


聶喆906


武漢這幾年發展非常迅猛,又成為了全國的交通樞紐。有的人認為武漢在全國排名前5,這是不靠譜的。北上廣深,香港,澳門,這已經去掉6個了,武漢能排進前10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