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


文字是一種記錄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媒介。

作家通過觀察與思索,透過文字構成的文章,

超越時間、距離的阻隔,表達作家的情感,延續故事的發生。

導語


人圍繞著城市生活,城市與個人相互滋養共生。作家的寫作總是帶著某個城市的印跡,像如張愛玲筆下的上海、老舍筆下的北京城,總是帶著屬於那座城的獨有面貌與城市秉性。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北京四合院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上海老建築


昆明,這個中國西南名城,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譽。從古至今,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氣候環境、人文風情等,引得無數名師大家為其傾倒並著書留文。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昆明老建築


翻開作家們對於昆明的描摹,在過往的記憶中與如今對照,你會發現昆明的美一直如此,甚至隨著時間的積澱,顯得更加厚重了。


楊朔 《茶花賦》

“滇上有山茶,風姿綽約迎春放”


山茶花是昆明的市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之一,在“八大名花”中負有盛名。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為茶花而傾倒,歌頌茶花的名詩、名篇數不勝數,作家楊朔的《茶花賦》就是眾多佳作中的一篇。《茶花賦》寫於1961年的2月,作為北方人,昆明早到的春天讓楊朔“心都醉了”。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滇山茶

滇山茶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春風催花放,春城盡飛花。西山華亭寺內,一樹一樹的梅花,有點凋殘了的白玉蘭,嬌豔的迎春花,還有那與寺院廊簷一般高、“油光碧綠中托出千百多重瓣”的茶花,“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


有棵叫“松子鱗”的明朝茶花,“五百多年,一開花,就能開一千多朵”,不禁讓他嘖嘖稱奇。這些花凸顯春意,其中的春意在作家眼裡“深過滇池”。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黑龍潭、翠湖也是欣賞茶花的好去處,雨中游黑龍潭,“時時望見竹籬茅屋旁邊會閃出一枝猩紅的花來”。寫翠湖岸邊的茶花,他說“紅彤彤的一大片,簡直就是那一段彩雲落在湖岸上”。大瑪瑙、雪獅子、碟翅、大紫袍、童子面,光聽這些茶花的名字便覺得詩意夢幻,彷彿花香迎面。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黑龍潭盛開的山茶


汪曾祺 《昆明的雨》

“雨季的昆明,明亮而豐滿”


汪曾祺愛昆明,瞭解昆明,青蔥年少時的七年西南聯大求學生涯,年近古稀時更千里迢迢拜訪昆明,深厚的“昆明情節”已經深深印在他的心中。


地處雲貴高原的昆明,雨季、旱季分明。每年十一月開始進入旱季,乾燥的風要浩浩蕩蕩地吹上半年,直到春天結束,才迎來溫潤的雨季。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雨中龍門


在《昆明的雨》中,他這樣寫道:昆明的雨“並不使人厭煩......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昆明的雨,滋潤了植物,枝葉中的水分達到飽和,綠意盎然,空氣溼潤。


昆明的雨季應該是芬芳的,懸掛於門頭用來辟邪的仙人掌開出黃色小花,味道似蘭又似丹桂的緬桂花,高大樹上的木香花在雨季的昆明開得繁盛。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木香花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緬桂花


雨季的昆明也是美味的,溼潤大地上孕育的山珍美味——野生菌,汪曾祺一一嘗過:滑嫩鮮香的牛肝菌、味道鮮濃無可方比的雞樅菌、入口讓人張目結舌的乾巴菌、顏色淺黃恰似雞油的雞油菌......雨季的美味還有像乒乓球一樣大的“火炭梅”,顏色紅如火炭,“一點都不酸”。這些美味觸動味蕾,直抵心田,總能讓人念念不忘。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楊梅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野生菌


雨中,汪曾祺探訪清水滿池的蓮花池,為避雨酒館小坐,店外雨聲滴答,花香撲鼻而來。這些,都是雨季的昆明,生機勃勃、讓人嚮往。


林徽因 《致費慰梅》

“難以忘卻的春城記憶”


林徽因與昆明的首次相逢是在巡津街,那時候,林徽因常常拜訪住於文林街的沈從文,坐在稻草墩上,海闊天地地談文學、談人生、談時事、談昆明映象,沈從文的矮樓房儼然成了“小小的文藝中心”。昆明讓躲避戰亂喧囂的林徽因感受了難得的清淨,昆明的老建築、老茶鋪都被她述之筆下。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昆明老街


林徽因對昆明最後的記憶是1946年2月,從重慶飛往昆明休養病體,住在北門街唐家花園。隨後在給遠在重慶的費慰梅寫信,她說:“我終於又來到了昆明!”,“來看看這個天氣晴朗,薰風和暢、遍地鮮花、五光十色的城市”。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西山鳥瞰昆明


在昆明,林徽因與老友相聚,暢談友誼。住地唐家花園被她稱為“夢幻別墅”,寬敞的窗戶之外,碧空如洗,能夠看到遠處的山巒岩石。


午後的陽光將桉樹枝丫的影子投影在天花板上,像是“精彩戲劇的佈景”。她稱讚道:“昆明永遠是那樣美。不論是晴天還是下雨”。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老舍 《滇行短記》

“如詩行歌”


1941年,作家老舍到昆明講學和養病,寫出系列散文《滇行短記》。用濃烈的抒情筆觸,記錄了昆明許多景緻。

寫翠湖“湖中有荷蒲,岸上有竹松”,美麗寧靜得讓人“彷彿都不願出聲”。在他眼中,翠湖比什剎海好看。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翠湖荷景


寫大觀樓,五百里滇池上風帆點點,碧波萬頃,煙波浩渺,如詩如畫。重山相圍,稻田萬頃。


寫金殿,“遍山青松”,綠蔭如蓋,松果大如菠蘿,松鼠在樹上跳躍。即使是在“綠色蓋不住的地方”,也顯示一種“深厚力量”,一種“有力的靜美”。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大觀樓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金殿


老舍在昆明青雲街靛花巷居住,這裡諸位文壇老將雲集,像是到了“文藝之家”。靛花巷、金馬碧雞、玉龍堆、先生坡等地名,讓他感到雅美。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青雲街舊照


時間飛逝,美景仍舊。一個城市的魅力,應該是活的。不僅應與過往對照風景依舊,還應該是在新的時代裡煥發出的面貌。


記憶·名人筆下的昆明

昆明老街街景


昆明的美,正是如此,新與舊交相輝映,呈給善於發現美的人連連驚喜。同這些曾與昆明心心相印的作家一起,尋訪那些鐫刻了時光的名勝風景,發現這個城市隱藏的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