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得益于《西游记》、《封神演义》两部作品及各种衍生品的流行,凡有华人处,大抵都知道二郎神杨戬这个人物。说起杨戬我们都头头是道:长着三只眼,使一把三尖两刃刀,有七十二般变化,身边还跟了一条狗,狗的名字叫哮天犬……

这只狗的原型是中华细犬,《西游记》里明确说过“(孙悟空)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细犬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主要产于山东、陕西等地。解读西游的大神李天飞先生更言之凿凿说自己“见过一枚二郎神香花供养钱,跟着二郎神的那条狗明显是一条细犬”

细犬是古人狩猎的好帮手,但是在动不动就飞天遁地的神话故事中,的确称不上是什么神兽。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凡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物,兵器是神器,跟班也一定是神兽或瑞兽,比如元始天尊送了姜子牙一头四不相,而唐僧骑着西海龙王太子所变的白龙马。何以堂堂天庭战神二郎神的身边,竟跟着一只民间极其常见的狗?这只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此事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二郎神香花供养钱

一、二郎来历

治史大家张政烺先生写过两篇影响力极广的文章,一篇是《的作者》,一篇是《漫谈》。前一篇提出了著名的“封神作者陆西星说”,后一篇则考证了《封神》书中几个最重要的神仙的来历,其中着重介绍了二郎神。我以前写过一篇讲二郎神的文章(《封神知识点:别被吴承恩骗了,二郎神是太监,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其中观点,正是据此而来。

简单来说,二郎神并非中国神,而是外来神。佛教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在唐朝信仰极盛,比如李渊的太子李建成即小字毗沙门。唐人卢弘正作《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云:

在开元则玄宗图像于旗章,在元和则宪皇交神于梦寐,佑人济难,皆有阴功。自时厥后,虽百夫之长,必资以指挥;十室之邑,亦严其庙宇。

毗沙门天王有“摧群魔,护佛事”之能,是故军中大小将官,皆崇拜其神。而在民间,无论大城小邑,都有天王庙宇。

毗沙门天王有五子,第三子那吒常捧佛塔随侍其侧,后来演化成了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哪吒三太子形象。又因唐初开国军神李靖在民间逐渐被神化,且有代龙王行雨的传说,毗沙门天王就成了李靖,而哪吒的佛塔也成了父亲的护身法宝,因其辨识度而成为人尽皆知的托塔天王。

毗沙门家的二儿子叫独健,素被称为独健二郎。在唐朝天宝年间,曾在西域助唐军退五国联军,此事经佛门大力宣传,又经浪漫的唐人诗词传唱,《二郎神》词牌唱响神州大地。后来北宋年间的大宦官杨戬因为种种神异,终借此披了二郎神的马甲,从此二郎神之名就成了杨戬。此事通过《夷坚志》(《杨戬二怪》)、《夷坚支志》(《杨戬馆客》)、《老学庵笔记》(杨戬变为虾蟆)、《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等一系列笔记小说中,可以得出很清晰的踪迹。具体可见我以前的文章 。

哮天犬的来历,正在独健二郎的传说之中。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二、金鼠

天宝元年,按公元纪年则是742年,此时玄宗李隆基已在位三十年,帝国蒸蒸日上,天下人口已达48999200人之巨。本年入本纪者基本无甚大事,但却发生了两件与《封神》有关之事。

第一件,正月甲寅,李唐追封的玄元皇帝(太上老君)下降于丹凤门外大街,言称有灵符在昔年关尹喜之故宅。玄宗遣使于函谷故关尹喜台西,果发掘得之。不久即享玄元皇帝于新庙、太庙。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计然)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庚桑楚)为洞虚真人。

李唐尊老子为始祖,奉四大真人为老子之徒,官方既开此例,则民间对于神仙之学的态度可知。

毗沙门父子之事并不见于玄宗本纪,乃是出自佛经,但唐人兼容并包,虽是佛教神祇,却也得到了他们的狂热信仰。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件事:毗沙门父子助唐军西域退敌,见于唐高僧不空所译《毗沙门仪轨》。

天宝元年二月十一日,大石、康居等西域五国组成联军,兵围安西都护府。安西离长安一万二千里(开远门外的唐朝石碑写着“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要派大军去救援,兵程至少得八个月,此刻军情紧急,只消迟得一时片刻,碛西即已非唐所有。

危急时刻,玄宗召高僧一行禅师问计。一行告之,可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又问,何人可以请得?答说,胡僧大广智(即不空和尚)可以请得。

不空果入道场,请真言数遍。便见有神人二、三百人,带甲立于道场之前。不空说此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领天兵救援安西,来辞陛前。玄宗于是设血食,发遣神军。虽然暗自期望,毕竟也惴惴不安。

到了四月里,安西有捷表到:

去二月十一日巳后午前,去城东北三十里,有云雾斗闇(音:àn,晦暗貌)。雾中有人,身长一丈,约三五百人尽着金甲。至酉后鼓角大鸣,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停住三日。五国大惧,尽退军抽兵。诸营队中,并是金鼠咬弓弩弦,及器械损断,尽不堪用。有老弱去不得者,臣所管兵欲损之。空中云:“放去,不须杀!”寻声反顾,城北门楼上有大光明,毗沙门天王见身于楼上。

这段话很好懂,是说毗沙门天王父子率领的神兵,在742年2月11日这天上午腾云驾雾行进了万里之遥,11点多就到了安西城。然后天昏地暗,神兵与五国联军交战三日,五国退兵。后来发现,他们的弓弩、兵器,都被金鼠咬断,不能使用。唐军欲追穷寇,被毗沙门天王现身阻止。

这里出现了一种神兽叫金鼠。

老鼠的习性我们都知道,逮啥咬啥,这只金鼠可谓进行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境地,它的特征是啮咬诸兵,一方面说明它的牙齿可以摧金断玉、坚硬无比,另一方面说明它行动迅速、以一当万(注意这两个特征,后文会说到),造成了强大的破坏。

这只金鼠是谁的?

首先,堂堂毗沙门天王自然严肃端庄,不会像年轻人那样喜好飞鹰走马;

其次,古人讲究个“有事弟子代其劳”,亲儿子比弟子关系更近,一旦阵前厮杀,护卫周全、冲锋摧阵,当然也是独健的份内之事。

所以结论就是:带兵击溃来犯之敌的人,正是独健二郎!

而这只金鼠,也正是二郎豢养的一只神兽!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影视剧中杨戬和哮天犬

三、二郎为何不养别的小动物?

无论如何,对一个大神而言,养一只老鼠的逼格都太差了。但二郎也没办法,他这只老鼠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这又要扯到唐僧的原型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去了。

《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记西域有一国名瞿萨旦那国,其国人多习大乘佛教,国王自称乃毗沙门天王之后胤。

原来昔日此国虚旷无人,毗沙门于是在这里居住。后来国家大乱,国王削平动乱,可惜生不出子嗣,就去毗沙门天王的神庙祈祷,神像的额头忽然绽开、捧出一个婴孩来。瞿萨旦那四字,即是梵语“地乳”之意,意为婴孩是地乳所养。婴孩后来将王国一直传承了下去,他既然是毗沙门所出,自然全国上下都尊奉毗沙门为老祖宗。

经考证,瞿萨旦那国即正史上的于阗国,故址在今新疆和阗。其王城西边150里处,有大沙碛,为群鼠所居。传闻“此沙碛中鼠大如猬。其毛则金银异色,为其群之酋长,每出穴游止则群鼠为从”,俨然鼠中君王。

这些鼠群极为神异。汉朝匈奴崛起,西域各国饱受凌虐,于阗也深受其害。有一次匈奴十万大军侵掠西域,于阗国小将寡,无计可施。这时候国王忽然想起鼠群的传说,病急乱投医,国王便设祭焚香,虔诚请鼠王相助。当夜国王梦见鼠王托梦,同意相助,明日之战,只管出击便是。

国王得到神助,也不怕了,第二天领兵袭营,匈奴人大惊,准备逃走,发现马鞍弓箭衣甲等都被群鼠咬断:

方欲驾乘被铠,而诸马鞍人服弓弦甲縺,凡厥带系鼠皆啮断。

匈奴大败,听说于阗得到神灵相助后,更是震慑无比。而于阗国王感鼠厚恩,建祠设祭,特别虔诚,“上自君王下至黎庶,咸修祀祭以求福佑。行次其穴下乘而趋拜以致敬,祭以祈福或衣服弓矢,或香花肴膳”。

这些记载当然未必真有其事,然而于阗被匈奴欺负确实是事实,在不断地被吊打中,编出一些神异故事并在故事中抗匈成功,其本质和抗日神剧、抗中神剧没有什么区别。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于阗人对于毗沙门和神鼠的信仰膜拜却不是假的。畜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这么厉害,那么老百姓肯定就要为老鼠的神通找个出处,就这样传来传去,老鼠就成了毗沙门家养的小宠物了。

不空和尚本就是胡僧,《宋高僧传》卷二中说他“本北天竺婆罗门族,幼失所天,随叔父观光东国”

。他自西域来,自必知西域事,无论《毗沙门仪轨》是否出自他手,在翻译的过程中他都必然进行了加工,因此毗沙门和神鼠的这种关系也延续了下来。

据张政烺先生说,敦煌所出的绢画中有毗沙门画像,每幅图中除了画出天王和他五个儿子,还把神鼠也画上了。

所以,身为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健二郎只能带着金鼠这种宠物征战,就像史塔克家族只能养狼崽子一样,因为从故事的第一集就注定了。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宋高僧传》书影

四、哮天犬

随着独健二郎在神话的本土化中被改造成杨戬杨二郎,他的金鼠势必也要经历这个过程。张先生指出:

本世纪初有些德国人在新疆吐鲁番一带发掘,搬走了许多壁画,其中有几幅是天王图,其共同的特点是突出二郎独健,夸大神鼠形象。神鼠和二郎密切结合,元明杂剧《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称为细犬(即细腰狗),到《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书中便变成了哮天犬。

先生此语并非无的放矢,《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第四卷第十六出即叫“细犬禽(擒)猪”,写二郎神奉观音法旨与行者擒猪妖,令“左右神将快将细犬咬那魔军”。《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郭牙直对二郎神分析军情,有“凭着上圣手中三尖两刃刀,跨下独角异兽,细犬冲围破阵,金弹打散妖兵,量他到的那里也”之句。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细犬禽猪妖,图截自《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

这两本杂剧的问世远在《西游》和《封神》成书之前,吴承恩因袭前人,也写了这只狗,仍以细犬称呼它。而许仲琳(或陆西星)著《封神》在后,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与《水浒》、《西游》两大畅销书鼎足而三,因此《封神演义》的写作目的是有意识地要成为《西游记》的前传,也写到了这只狗,并给它安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

哮天犬!

后人开发的各种衍生品,都因循了《封神》的设定。但我们要明白,这只狗本来的来处是元明杂剧,是二郎神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由老百姓创造出来的那只神鼠的替代品,《封神》作者除了给它一个名字,再也没干别的。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要把金鼠改造成细犬,窃以为有如下两个原因:

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人们对于老鼠的厌憎是没有理由的,二郎神作为民间深受欢迎的神仙,又帅、又孝顺、又能打,身边跟着一只老鼠肯定不太合适。

2、《二郎搜山图歌》。

人们认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老先生写过一首诗叫《二郎搜山图歌》: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纵。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

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由诗名可知,这是给《二郎搜山图》的题诗。《搜山图》是起源于唐宋时期的一种画作,主要描绘二郎神带领力士神将搜山除魔的场景,猿精齐天大圣、九首牛魔王、金睛百眼鬼等都是经常登场的重要反派。根据这个故事逻辑,《西游记》中就必然要安排二郎神与孙悟空一战。

何为搜山?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打猎。既然是打猎,猎鹰、猎犬就成了不可或缺之物,这就是所谓“名鹰搏拏犬腾啮”。老鼠能干嘛?打猎是绝对不会需要老鼠的,所以细犬就这样加入了二郎神的故事当中。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二郎搜山图》局部,左边是猎犬、猎鹰

五、那只老鼠去哪里了?

新的问题又来了:最初的毗沙门天王故事中,那只老鼠跑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还在《封神》、《西游》两本书中好好呆着。

前面我们说到,协助唐军退敌的这只金鼠有两大特征,一是摧金断玉,二是行动如风,这两个特征都能对应到《封神》原著中的花狐貂。

首先是形体特征:

黄飞虎是这么介绍花狐貂的,“形如白鼠……放起空中,现身似白象,胁生飞翅,食尽世人”,可见它其实就是一只长了翅膀的老鼠,这是对行动之速的民现;食尽世人则展现了它的恐怖,很明显是对于摧金断玉的进一步夸张。

其次是人物关系:

花狐貂为魔家四将中魔礼寿之宝。封神之时,魔家四将被封为四大天王,魔礼寿青为增长天王,魔礼红为广目天王,魔礼海为多文天王,魔礼寿为持国天王。四天王之名实际来自于佛经,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头赖吒,南方增长天王梵名毗留勒叉,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北方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王。我们可以看到,魔家四兄弟并非是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严格封神,而是充满了随意性,毗沙门天王虽非魔礼寿本人,却仍是自家四兄弟之一,这只飞鼠(花狐貂)是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封神》里花狐貂最终死在了杨戬之手,杨戬就是独健二郎,魔礼寿就是毗沙门,故事形式虽然改变了,内在逻辑和出场人物其实并没有变。

所以,花狐貂就是金鼠。

同样的道理,《西游》中,陷空岛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就是这只金鼠。

金鼻白毛的老鼠,简称就是金鼠。她在灵山偷食了如来佛祖的香花宝烛成精,如来命李靖父子将她拿住,被佛祖放过后认李天王为父,哪吒三太子为兄。在唐僧陷空山一难中失败,被擒拿回天宫。前面已经说过托塔天王李靖就是毗沙门天王,而哪吒与独健二郎皆为毗沙门之子,独健行二,哪吒第三,所以白毛鼠即金鼠。

封神知识点:威风八面的哮天犬,原型只是唐僧笔下一只老鼠

老鼠精

几千年前一只来自新疆于阗的老鼠,在阴差阳错之下不但成为了哮天犬的原型,且在文学名著中衍生了魔家四将及陷空岛两个情节,巧妙的流传到了今天。在令人难以置信之余,更倾心于神话传说的魅力,这大抵就是文学的力量吧?!


引用资料:

《大唐西域记》、《毗沙门仪轨》、《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柳存仁著)、《漫谈》、《万万没想到,可以这样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